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绊脚石(絆腳石)  拼音:bàn jiǎo shí
1.路上阻碍前进的石块。
2.比喻阻碍进展的人或事物。
《漢語大詞典》:逿倒
方言。谓后仰跌倒。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谓失据后偃为逿倒,逿音如儻。”
分類:方言跌倒
《漢語大詞典》:宕仆
躲闪跌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后因月朝阁下伏,公於内走马直出突之,左右皆宕仆,而 王 不动,名价於是大重。”
分類:躲闪跌倒
《漢語大詞典》:倒仰儿(倒仰兒)
方言。仰面向后跌倒。如:把他推了个倒仰儿。
《漢語大詞典》:大马趴(大馬趴)
谓人向前跌倒,四肢、身体着地。
《漢語大詞典》:大仰爬脚子
身体向后跌倒的姿势。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一个不留神把个板凳子登翻了,咕咚一跤跌下来,就跌了个大仰爬脚子。”
《國語辭典》:跌跌撞撞  拼音:dié dié zhuàng zhuàng
1.走路摇晃不稳的样子。《儒林外史》第五回:「吃到四更尽鼓,跌跌撞撞,扶了回去。」
2.做事冒失莽撞。如:「他做事跌跌撞撞的,得罪了不少人。」
《漢語大詞典》:跌顿(跌頓)
(1).跌倒,摔倒。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姤》:“履危不安,跌顿我颜,伤踵为瘢。”
(2).比喻挫折。 吉学霈 《父子们》:“他自幼富里生,富里长,日月上从没受过一点跌顿。”
《漢語大詞典》:跌翻
跌倒,摔倒。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六:“你们要知道,字要笔画和空隙都匀称才会稳当;不然就像醉汉坐椅子,仿佛要跌翻的模样了。”
《漢語大詞典》:蹎蹶
跌倒伏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伊烂拏钵伐多国:“乘车驭象,惧蹎蹶之患。”
《國語辭典》:蹼辣  拼音:pú là
摔跤、跌倒。《西游记》第五三回:「那妖仙措手不及,推了一个蹼辣,挣扎不起。」
《漢語大詞典》:蹼蹬
象声词。形容跌倒着地的声音。 元 柯丹丘 《荆钗记·会讲》:“那大鹏在远方之外飞来,不想飞得羽垂翅折,在半空中停翅而想,説道:‘我有些乞力了,莫不要调下去?’説言未尽,蹼蹬,此乃不亦乐乎。”
《國語辭典》:使绊儿(使絆兒)  拼音:shǐ bàn ér
用脚暗勾对方,使对方跌倒。引申为暗中陷害他人。如:「要防止有些人在节骨眼上使绊儿。」也作「使绊子」。
《國語辭典》:使绊子(使絆子)  拼音:shǐ bàn zi
用脚勾绊对方,使人跌倒。引申为背地里耍弄手段陷害他人。《红楼梦》第六五回:「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作「使绊儿」。
《漢語大詞典》:马爬(馬爬)
如马那样趴伏。多形容向前跌倒,四肢、身体着地,摔得很重。《金瓶梅词话》第十回:“﹝ 西门庆 ﹞于是坐在青纱帐内,令妇人马爬在身边。” 丁洪 等《真正的战士董存瑞的故事》:“ 董存瑞 抡起枪托竭尽全力朝大个子脊梁骨打去,把大个子打了个马爬。”亦作“ 马爬爬 ”。白雪遗音·剪靛花·似雪花:“哎哟买了个大西瓜,一出门来栽了个马爬爬,撒了宫粉揉碎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