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意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意之趣向。法华经方便品曰:「随宜所说,意趣难解。」
灭恶趣
【佛学大辞典】
(菩萨)胎藏界除盖障院之上第二位。密号曰除障金刚。以破灭三恶趣为本誓,与地藏同。又名破恶趣,除恶趣。菩萨形,白黄色,左手屈中指,附于大指,伸馀指,当胸。右手为与愿,坐于赤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生所往之国土,名为趣。俱舍论八曰:「趣谓所往。」大乘义章八末曰:「趣者盖乃对因以名是也,因能向果,果为因趣,故名为趣。」法华文句记曰:「从一至一故名趣。」梵语杂名曰:「趣,迦也。」
【佛学常见辞汇】
趣向的意思,众生受报,皆由因趣果,故六道又名六趣。
趣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乘人趣向寂灭之涅槃,谓之趣寂。五性中之声闻定性独觉定性也。唯识述记八本曰:「彼趣寂者,心乐趣寂,为此心拘驰流无相,不趣无上正等菩提。」
【佛学常见辞汇】
谓二乘人趣向于寂灭的涅槃。
趣果无间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五无间及无间地狱)
【三藏法数】
趣即向也,谓诸有情,不问男子、女人、老、幼、贵、贱及天、龙、神、鬼,罪业所感,悉同受之,故名趣果无间。
数取趣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曰补特伽罗Pudgala,有情流转,数数取诸趣者。旧译曰人。玄应音义一曰:「补特伽罗,此云数取趣也,言数数往来诸趣也。」
诸趣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人天等之五趣六趣也。楞伽经四曰:「堕生死海诸趣旷野,如汲井轮。」(参见:趣)
【佛学常见辞汇】
六道的意思。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生所往之国土,名为趣。俱舍论八曰:「趣谓所往。」大乘义章八末曰:「趣者盖乃对因以名是也,因能向果,果为因趣,故名为趣。」法华文句记曰:「从一至一故名趣。」梵语杂名曰:「趣,迦也。」
【佛学常见辞汇】
趣向的意思,众生受报,皆由因趣果,故六道又名六趣。
饿鬼趣
【佛学大辞典】
(异类)大乘义章八末曰:「此之六种,经名为道,亦名为趣。」有饿鬼业因者之所趣,故曰饿鬼趣。五趣或六趣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造作饿鬼业因的人所趣向的道途,是五趣或六趣之一。
验生畜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死相)
死相
【佛学大辞典】
(杂语)验人之死相,知善恶之生处,大小乘论之通说也。智度论曰:「恶业人风大先去故身动,火大先去故身热,善行人地大先去故身静,水大先去故身冷。」唯识论三曰:「又将死时,由善恶业下上身分冷触渐起。」同述记四本曰:「世亲无性摄论皆云: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由生胜处恶趣别故。瑜伽第一云:随下上冷,后至于心。斯处初生,最后舍故。」俱舍论十曰:「于命终位于何身分中识最后灭?顿命修者,意识身根欻然总灭。若渐死者,往下人天于足脐心如次识灭。谓随恶趣,说名往下,彼识最后于足处灭。若往人趣,识灭于脐。若往生天,识灭心处。诸阿罗汉,说名不生。彼最后心,亦心处灭。」诸经要集十九依瑜伽论立死相之六验:「一验生人中,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验生天上,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验生饿鬼,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验生畜趣,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验生地狱,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验入涅槃,若罗汉圣人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者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人死亡时的相状。由死亡时的相状可以验知其人将来投生之处。瑜伽论立死相有六验,即一、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若罗汉圣人要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
观想曼拿罗净诸恶趣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佛说大乘观想曼拿罗净诸恶趣经,二卷,赵宋法贤译。备说理观之仪。
五趣地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趣杂居地)
六趣轮转
【佛学常见辞汇】
在六道之中轮回的意思。
宗趣
【佛学常见辞汇】
宗旨和趣向。
欲界五趣地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五趣杂居地,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等五趣,因其皆有欲,故合为一地。
六趣(二)
【佛学次第统编】
造业受报,必有归趣之处。趣谓趣住之意,众生因业因而趣住所受报之处也。趣报有六,故名六趣,亦名六道。道者,能通之义,善恶之业,能通善恶之处,故谓之道。所至所趣之处,亦即谓之道。即一、地狱,二、畜生,三、饿鬼,四、修罗,五、人,六、天。此六趣中,分善恶为二:一、三恶道,二、三善道。
三恶道 即三恶趣,亦名三涂。涂者,途义。有火途、血途、刀途之义。谓依恶业所感而赴之处,是为恶道。但因恶业之重轻,而分三处,即地狱、畜生、饿鬼是。
一、地狱 梵名那落迦,译作无幸处,又语泥黎,此翻苦具,恶人受苦痛之处也。有八寒、八热、百三十六地狱等。其中众生,受苦无穷。经劫无量,最苦无比。在三涂下称为火途,谓地狱趣受猛火烧炙之处。
二、畜生 梵名底栗车,译作傍生横生,言其身形傍生横行也。性鲁钝,不能自立,畜养于人类,故名,如禽兽鱼虫等之属是也。作恶业愚痴多之众生,死后为畜生。在三途下称为血途,谓畜生趣互相吞食之处。
三、饿鬼 此界之有情,常受饥饿之苦,故名,有九鬼三十六鬼名目。在三涂下,称为刀途,谓饿鬼趣,受刀剑杖逼迫之处。
三善道 即三善趣。依善业所感而赴之处,是为善道。但因善业之轻重,而分别有三:即修罗、人、天是。
四、修罗 俱称为阿修罗,梵音也。译作非天、非类、不端正。好行斗诤,而谄曲诈慢,故多诸苦趣。虽福报邻天,而德不及天,故曰非天。以其苦趣,尚甚于人,故又有同列入三恶趣中,而共称四恶趣者。
五、人 梵语蒐赊,此云意。人中所作,皆先意思。三藏法数云:「人者忍也。」于世违顺之境,皆能安忍也。有四洲之分,能稍修戒善感报而生。
六、天 梵名提婆,光明之义,自然之义,清净之义,自在之义,最深之义。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之所,乐胜身胜,世间无比。其分别甚多,但总名曰天趣。
六趣(惑业报相生之图)
┌地狱
六根┐                 ┌三恶道┼畜生
│ │           ┌十恶┐  │   └饿鬼
│ ├六识─三受─三毒─三业┤  ├六道┤
│ │           └十善┘  │   ┌修罗
六尘┘                 └三善道┼人
│                       └天
三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