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越三昧耶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之本誓名三昧耶,违越如来之本誓曰越三昧耶。漫授受秘法者之罪名也。不得传授,私诵真言,又授未灌顶人以秘法,皆得越三昧耶之罪。又名越法罪。大日经四曰:「若异此者同谤诸佛菩萨,越三昧耶,决定堕于恶趣。」同十四曰:「不尔者即得越三昧耶罪,三昧耶者是自誓也。一切如来所立誓愿,(中略)以方便故而立此法。是故犹如世间大王之教敕不可过越,为过者必获重责也。观智轨曰:「一一印契仪轨真言,应当于灌顶阿阇梨处躬亲禀受。若不从禀受决择,而专擅作者,是即名为越三昧耶,受及授者俱获重罪。」(参见:越法罪)
越法罪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越三昧耶罪。违越三世诸佛秘密之法之罪也。大日经疏二十曰:「此大乘密教当如是法相承,若授受失宜,即是专擅自恣而越法则,故云住不放逸也。」演密钞十曰:「若传受失宜,专擅自恣,即是放逸,违越三世诸佛秘密法则。得越法罪,越法罪者,此中所谓犯三昧耶四波罗夷中第三戒也。谓传法之人当须善识根缘,又知法门分际应病授药,勿使差根。」
越三摩耶罪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越三昧耶之罪也。(参见:越三昧耶)。
越三昧耶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之本誓名三昧耶,违越如来之本誓曰越三昧耶。漫授受秘法者之罪名也。不得传授,私诵真言,又授未灌顶人以秘法,皆得越三昧耶之罪。又名越法罪。大日经四曰:「若异此者同谤诸佛菩萨,越三昧耶,决定堕于恶趣。」同十四曰:「不尔者即得越三昧耶罪,三昧耶者是自誓也。一切如来所立誓愿,(中略)以方便故而立此法。是故犹如世间大王之教敕不可过越,为过者必获重责也。观智轨曰:「一一印契仪轨真言,应当于灌顶阿阇梨处躬亲禀受。若不从禀受决择,而专擅作者,是即名为越三昧耶,受及授者俱获重罪。」(参见:越法罪)
越法罪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越三昧耶罪。违越三世诸佛秘密之法之罪也。大日经疏二十曰:「此大乘密教当如是法相承,若授受失宜,即是专擅自恣而越法则,故云住不放逸也。」演密钞十曰:「若传受失宜,专擅自恣,即是放逸,违越三世诸佛秘密法则。得越法罪,越法罪者,此中所谓犯三昧耶四波罗夷中第三戒也。谓传法之人当须善识根缘,又知法门分际应病授药,勿使差根。」
越喜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耶输陀罗女所入之三昧也。依此三昧而生种种之欢喜,并使一切众生欢喜,故名越喜三昧,越乃超越无比之义。(参见:耶输多罗)
越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违越毗尼即戒律也,如真言所言越法罪或越三昧耶。行事钞中之一曰:「女人败正毁德,莫不由之,染心看者越毗尼。」
越毗尼罪
【佛学大辞典】
(术语)略作越毗尼。(参见:越毗尼)。
越罪
【佛学大辞典】
(术语)越毗尼罪之略。违越毗尼法(戒律)之罪也。行事钞上三曰:「僧得越罪。」
越阇
【佛学大辞典】
(物名)Vajra,译为金刚。智度论十曰:「越阇(金刚)龙珠如意珠。」
越难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聂承远译。越难长者大富而悭,死为盲乞儿,乞食至其家,打于其子。佛因之说偈。
提和越
【佛学大辞典】
(杂名)Devasopa%na,译曰天地。萨昙分陀利经曰:「天王佛国名提和越。汉言天地国。」
维越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惟越致Avaivartika之略。译言不退。不退转菩萨正道之位也,以名初地之位。
震越
【佛学大辞典】
(衣服)Civara,译曰卧具,又曰衣服。玄应音义三曰:「真越或作震越,此应卧具。」同十二曰:「震越梵言也,此译云衣服也。」
遮迦越罗
【佛学大辞典】
(杂名)译曰转轮圣王。见斫迦罗伐辣底条。
频婆娑罗王为佛最初檀越
【佛学大辞典】
(故事)涅槃经二十九说:善男子!我初出家,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频婆娑罗王遣使言:悉达太子若为圣王,我当臣属。若不乐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愿先来至此王舍城,说治度人,受我供养。我时默然,已受彼请。(中略)我时赴信,受彼王请,诣王舍城。未至中路,王与无量百千众悉来奉迎,我为说法,闻法已,欲界诸天发八万六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频婆娑罗王所将管从十二万人得须陀洹果,无量众生成就忍心。智度论三说:频婆娑罗王至伽耶祀舍中迎佛及除结发之千阿罗汉,佛于此中为王说法,得须陀洹道。即请佛言:愿佛及僧就我王舍城尽形寿,受衣服饮食卧具医乐。佛即受请。
檀越
【佛学大辞典】
(术语)Da%napati,谓施主也。越为施之功德,已越贫穷海之义也。寄归传一曰:「梵云陀那钵底,译为施主。陀那是施,钵底是主。而言檀越者,本非正译。略去那字取上陀音转名为檀,更加越字。意道由行檀舍自可越渡贫穷,妙释虽然,终乖正本。」资持记曰:「檀越,亦云檀那,并讹略也。义净三藏云:具云陀那钵底,此翻施主。」
【佛学常见辞汇】
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