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起部
(1).官署名。 晋武帝 置起部郎。 南北朝 时, 宋 、 齐 、 梁 、 陈 有起部尚书,掌管宗庙宫室的建造事宜,事毕即行撤销。 北齐 起部亦掌工造。 隋 以后改称工部。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十一年冬十月辛未,詔罢起部无益之作,出宫人不出机杼者。”
(2).用以代称工部。 宋 叶适 《除工部侍郎谢表》:“赐先见於延和,归旧班於起部。”参阅晋书·职官志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五
《國語辭典》:工部  拼音:gōng bù
古代负责营造工作的官署,为六部之一。《儒林外史》第四○回:「少保据著萧云仙的详文,咨明兵部。工部核算。」
《漢語大詞典》:高屋
(1).帽子顶部高起。亦指高起部分。隋书·礼仪志六:“﹝帽﹞皇太子在上省则乌纱,在 永福省 则白纱。又有繒皂杂纱为之,高屋下裙,盖无定準。”隋书·礼仪志七:“案 宋 齐 之间,天子宴私,著白高帽,士庶以乌……或有纱高屋,或有乌纱长耳。”
(2).指高屋帽。
《國語辭典》:锋芒(鋒芒)  拼音:fēng máng
1.刀剑的尖利部分。比喻人的锐气与才华。如:「锋芒太露」。《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外助王师,内相掩袭。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2.细微的事情。汉。王充《论衡。超奇》:「锋芒毛发之事,莫不纪载。」
《國語辭典》:山脊  拼音:shān jǐ
山脉中央高起延亘像兽类脊骨的部分。唐。刘禹锡〈莫猺歌〉:「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
《國語辭典》:鼻头(鼻頭)  拼音:bí tóu
1.鼻梁下半部,靠鼻孔的部分。唐。白居易自觉诗〉二首之二:「结为肠间痛,聚作鼻头辛。」《宋书。卷三一。五行志二》:「赵王伦既篡,洛中童谣曰:『虎从北来鼻头汗,龙从南来登城看,水从西来何灌灌。』」
2.鼻子的尖端。也称为「鼻尖」、「鼻端」。
3.鼻子。《西游记》第六一回:「哪吒见说,将缚妖索子解下,跨在他那颈项上,一把拿住鼻头,将索穿在鼻孔里,用手牵来。」《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一回:「那些犀牛见了蜈蚣虫,就是指头儿捺上了双锽锁,不是知音不得闻。一个个都钻到犀牛的鼻头里面去了。」
4.器物上突起的部位。宋。魏了翁《仪礼要义。卷三三。丧服经传六》:「絇者,屦鼻头有饰,为行戒。」《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一七回:「还要百十根综缆,每根要吊桶样的粗大,穿起锚的鼻头来,才归一统。」
《國語辭典》:鼻子  拼音:bí zǐ
俗称第一个孩子为「鼻子」。宋。王应麟《汉制考。卷四。说文》:「今俗以始生子为鼻子。」
《國語辭典》:鼻子  拼音:bí zi
动物专司呼吸、嗅觉的器官,俗称为「鼻子」。《水浒传》第三回:「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红楼梦》第四六回:「蜂腰削背,鸭蛋脸面,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班。」
《國語辭典》:气楼(氣樓)  拼音:qì lóu
仓库屋顶上通气的小楼。《十国春秋。卷三○。南唐。卢绛传》:「自气楼入仓中盗米,一夕往返数十。」《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温打开匣,脱了枷,同那刘文政跃身从气楼走出。」
《國語辭典》:孤堆  拼音:gū duī
1.高起的土堆。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休怪我村沙样势,平地上起孤堆。」
2.喻贫贱清寒。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嫁的狗,随狗走,嫁的孤堆,坐的守。」
《漢語大詞典》:保斗
壶盖中央的突起部分。太平御览卷二引 汉 桓谭 新论:“天之卯酉,当北斗极天枢。枢,天轴也,犹盖有保斗矣。盖虽转而保斗不移。天以转周匝,斗极常在,知为天之中也。”
《國語辭典》:脚踝(腳踝)  拼音:jiǎo huái
小腿与脚掌间,脚骨两旁凸起的部位。也称为「腿腕子」、「脚腕子」。
《漢語大詞典》:灶栏(竈欄)
灶上搁镬子的隆起部分。状如井栏,故称。《三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他一跳坐在灶栏上,拿一个木杓兜起来,只﹝顾﹞吃。”
《国语辞典》:膛线(膛线)  拼音:táng xiàn
枪膛或炮膛内部螺旋形的凹凸线。膛线与膛线间的凸起部分,称为「阳线」;凹入部分的膛线叫做「阴线」。作用是使发射出的弹头旋转飞行,以增加射程、命中率和穿透力。
《國語辭典》:腓肠肌(腓腸肌)  拼音:féi cháng jī
在胫骨的后旁,有腱,为屈伸脚跟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