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67,分23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广汉钩距
邯郸鸠
赵壹囊(又作:赵壹囊乏 ...)
如红玉
姝姬笑
怀赵
茧丝堡障
建隆臣普
津妾棹歌
重九鼎
九原
九原唤起
九原可作
决浮云
乐生居赵
典故
广汉钩距
 
相关人物
赵广汉


《后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赵广汉〉~399~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絜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材,平准令。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会昭帝崩,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上。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听。宗族宾客谋欲篡取,广汉尽知其计议主名起居,使吏告曰:「若计如此,且并灭家。」令数吏将建弃韨,莫敢近者。京师称之。是时,昌邑王徵即位,行淫乱,大将军霍光与群臣共废王,尊立宣帝。广汉以与议定策,赐爵关内侯。迁颍川太守。郡大姓原、褚宗族横恣,宾客犯为盗贼,前二千石莫能禽制。广汉既至数月,诛原、褚首恶,郡中震栗。先是,颍川豪桀大姓相与为婚姻,吏俗朋党。广汉患之,厉使其中可用者受记,出有案问,既得罪名,行法罚之,广汉故漏泄其语,令相怨咎。又教吏为缿筒,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其后彊宗大族家家结为仇雠,奸党散落,风俗大改。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壹切治理,威名流闻,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本始二年,汉发五将军击匈奴,徵广汉以太守将兵,属蒲类将军赵充国。从军还,复用守京兆尹,满岁为真。广汉为二千石,以和颜接士,其尉荐待遇吏,殷勤甚备。事推功善,归之于下,曰:「某掾卿所为,非二千石所及。」行之发于至诚。吏见者皆输写心腹,无所隐匿,咸愿为用,僵仆无所避。广汉聪明,皆知其能之所宜,尽力与否。其或负者,辄先闻知,风谕不改,乃收捕之,无所逃,按之立具,即时伏辜。广汉为人彊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晋·晋灼注:「钩,致;距,闭也。使对者无疑,若不问而自知,众莫觉所由以闭,其术为距也。」

例句

广汉钩距,弘羊心计。 李瀚 蒙求

推诚废钩距,示耻用蒲鞭。 白居易 七年春题府厅

典故
相关人物
赵简子


《列子·说符》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例句

齐王不忍觳觫牛,简子亦放邯郸鸠。二子得意犹念此,况我万里为孤囚。 柳宗元 放鹧鸪词

典故
一囊钱
 
汉阳钱
 
赵壹囊
 
赵壹囊乏
 
赵壹囊钱
 
赵壹探囊
 
赵壹钱

相关人物
赵壹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传·赵壹传》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体貌魁梧,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后屡抵罪,几至死,友人救得免。……又作刺世疾邪赋,以舒其怨愤。曰:「……有秦客者,乃为诗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
郑棨《开天传信记》
上于弘农得宝符,白石篆文,成承字。识者云:乘者,四十八年,得宝之年。

例句

赵壹囊初乏,何曾箸欲收。 李峤

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典故
如红玉
 
红玉肤

相关人物
赵飞燕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
「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弟昭仪不能及也。但昭仪弱骨礼肌,尤工笑语。二人并色如红玉,为当时第一,皆擅宠后宫。」

例句

春营骑将如红玉,走马捎鞭上空绿。 李贺 贵主征行乐

青丝发落丛鬓疏,红玉肤销系裙慢。 白居易 陵园妾

典故
姝姬笑
 
斩美人
 
楼前斩爱姬
 
楼头斩美人
 
沙其姬
 
笑杀楼上人
 
笑躄
 
美人笑客
 
美人笑躄
 
花间笑躄

相关人物
赵胜(平原君)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2365~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馀,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

例句

蛾眉笑躄者,宾客去平原。却斩美人首,三千还骏奔。 李白 送薛九被谗去鲁

若教粗及红儿貌,争取楼前斩爱姬。 罗虬 比红儿诗之六十三

典故
怀赵

相关人物
廉颇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典故
茧丝堡障

相关人物
赵简子


《国语》卷十五〈晋语九·赵简子以晋阳为保鄣〉~490~
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鄣乎?」简子曰:「保鄣哉!」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诫襄子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三国吴·韦昭注:「茧丝,赋税。保鄣,蔽捍也。」
典故
建隆臣普

相关人物
赵普


《五朝名臣言行录》前集卷一〈中书令韩国赵忠献王〉
赵普,韩国忠献王,字则平,幽州人。事太祖、太宗位至中书令,配享太祖庙庭。……太祖宠侍韩王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普强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之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命左右曳于庭数匝,徐使复冠,召升殿曰:「今后不宜尔,且赦汝,勿令外人知也。」
典故
津妾棹歌
 
酒沾津吏

相关人物
赵津女娟


《列女传》卷六〈辩通传·赵津女娟〉
赵津女娟者,赵河津吏之女,赵简子之夫人也。初简子南击楚,与津吏期,简子至,津吏醉卧,不能渡,简子怒,欲杀之,娟惧,持楫而走,简子曰:「女子走何为?」对曰:「津吏息女。妾父闻主君东渡不测之水,恐风波之起,水神动骇,故祷祠九江三淮之神,供具备礼,御釐受福,不胜巫祝,杯酌馀沥,醉至于此。君欲杀之,妾愿以鄙躯易父之死。」简子曰:「非女之罪也。」娟曰:「主君欲因其醉而杀之,妾恐其身之不知痛,而心不知罪也。若不知罪杀之,是杀不辜也。愿醒而杀之,使知其罪。」简子曰:「善。」遂释不诛。简子将渡,用楫者少一人,娟攘卷掺楫而请,曰:「妾居河济之间,世习舟楫之事,愿备员持楫。」简子曰:「不谷将行,选士大夫,齐戒沐浴,义不与妇人同舟而渡也。」娟对曰:「妾闻昔者汤伐夏,左骖骊,右骖牝靡,而遂放桀。武王伐殷,左骖牝骐,右骖牝騜,而遂克纣,至于华山之阳。主君不欲渡则已,与妾同舟,又何伤乎?」简子悦,遂与渡,中流为简子发〈河激之歌〉,其辞曰:「升彼阿兮面观清,水扬波兮查冥冥,祷求福兮醉不醒,诛将加兮妾心惊,罚既释兮渎乃清,妾持楫兮操其维,蛟龙助兮主将归,呼来棹兮行勿疑。」简子大悦曰:「昔者不谷梦娶妻,岂此女乎?」将使人祝祓,以为夫人。娟乃再拜而辞曰:「夫妇人之礼,非媒不嫁。严亲在内,不敢闻命。」遂辞而去。简子归,乃纳币于父母,而立以为夫人。

例句

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 李白 东海有勇归

杯酒沾津吏,衣裳与钓翁。 杜甫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典故
重九鼎

相关人物
赵胜(平原君)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2368~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九鼎大吕,国之宝器。言毛遂至楚,使赵重于九鼎大吕,言为天下所重也。」
典故
相关人物
叔誉
 
赵文子(赵武)


《礼记注疏》卷十〈檀弓〉~99~
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叔誉曰:「其阳处父乎?」文子曰:「行并植于晋国,不没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其舅犯乎?」文子曰:「见利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我则随武子乎,利其君不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晋人谓文子知人。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诸其口;所举于晋国管库之士七十有馀家,生不交利,死不属其子焉。东汉·郑玄注:「晋卿大夫之墓地在九原,『京』盖字之误,当作『原』。」

简释

九原:指墓地。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唐杜甫《哭长孙侍御》:“惟余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例句

唯馀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杜甫 哭长孙侍御

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犹寄若堂封。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万井闾阎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烟。 郭郧 寒食寄李补阙

笳箫最悲处,风入九原松。 顾况 酅公合祔挽歌

典故
九原唤起

相关人物
赵文子(赵武)


《国语》卷十四〈晋语八·赵文子称贤随武子〉~47~
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叔向曰:「其阳子乎!」文子曰:「夫阳子行廉直于晋国,不免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叔向曰:「其舅犯乎!」文子曰:「夫舅犯见利而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其随武子乎!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事君不援而进,不阿而退。」三国吴·韦昭注:「『原』,当作『京』也。京,晋墓地。」
《礼记注疏》卷十〈檀弓〉~97~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汉·郑玄注:「全要领者,免于刑诛也。晋卿大夫之墓地在九原,『京』,盖字之误,当为『原』。」
典故 
九原起

相关人物
叔向
 
赵文子(赵武)


《国语》卷十四〈晋语八·赵文子称贤随武子〉~47~
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叔向曰:「其阳子乎!」

简释

九原可作:喻死者再生。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四:“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琅玡邴曼容。”


例句

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琅玡邴曼容。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九原自此无因见,反复遗踪泪万行。 罗隐 箧中得故王郎中书

九原郝泚何由起,虚误西蕃八尺金。 罗隐 咏史

典故
相关人物
庄子
 
赵文王


《庄子》杂篇·卷十上《说剑》
「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例句

不如持我决浮云,无令漫漫蔽白日。 白居易 新乐府(并序)之鸦九剑之思决壅也

典故
乐毅不归
 
乐毅奔亡
 
乐毅见猜
 
乐生居赵
 
乐生负谤

相关人物
乐毅


《史记》卷八十《乐毅列传》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馀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閒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閒,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尊宠乐毅以警动于燕、齐。
《新校本汉书》卷九十三佞幸传第六十三邓通
文帝时间如通家游戏,然通无他伎能,不能有所荐达,独自谨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人者相通,曰:「当贫饿死。」上曰:「能富通者在我,何说贫?」于是赐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

例句

去年大将军,忽负乐生谤。 张谓 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

乐毅傥再生,于今亦奔亡。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乐生东去终居赵,阳虎北辕翻适楚。 李端 杂歌

冯唐犹在汉,乐毅不归燕。 卢照邻 送幽州陈参军赴任

乐毅吾所怜,拔齐翻见猜。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漢語大詞典》:钩距(鉤距)
(1).亦作“ 鉤拒 ”。古代的一种兵器。墨子·备穴:“为铁鉤距长四尺者,财自足,穴彻,以鉤客穴。” 岑仲勉 简注:“既通敌穴,即以铁钩距钩敌方作穴之工兵。 史树青 等曾説:‘ 四川 出土的铁器中,有 汉 钩镶一件,在《武梁祠石刻》中,我们曾见过这样的武器, 刘熙 释名説:“两头曰鉤,中央曰镶,或推镶或鉤引。”但据墨子·鲁问篇説:“ 公输班 作鉤距。”其作用是“退者鉤之,进者拒之”……我们推测就是展览会中陈列的钩镶,钩拒是它的别名而已。’”墨子·鲁问:“ 公输子 自 鲁 南游 楚 ,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鉤拒之备,退者鉤之,进者拒之。”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杨锐》:“比寇至,船二百餘艘抵岸,为鉤距所破。”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 公输般 ﹞造了钩拒,教 楚王 和 越 人打仗。”
(2).古代连弩车弩机的部件。墨子·备高临:“筐大三围半,左右有鉤距,方三寸。轮厚尺二寸。鉤距臂博尺四寸,厚七寸,长六尺。”
(3).辗转推问,究得情实。汉书·赵广汉传:“﹝ 广汉 ﹞尤善为鉤距,以得事情。鉤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準,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鉤,致;距,闭也。使对者无疑,若不问而自知,众莫觉所由以闭,其术为距也。”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惟 重荣 自能鉤距,凡有争讼,多廷辩之。”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行之以鉤距之法,用之以罗织之罪。”
(4).犹机谋。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 屏山 以为 李 有鉤距, 刘 谈论锋出,皆惮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 竦 娶 杨氏 ,颇工笔札,有鉤距。”
(5).指钓钩。 唐 元稹 《估客乐》诗:“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鲸。钩距不敢下,下则牙齿横。” 傅敷 《钓诗》:“隈谭既失用,钩距竟成虚。”
《漢語大詞典》:邯郸鸠(邯鄲鳩)
战国 时, 邯郸 之民于正旦献鸠于 赵简子 , 赵简子 为表示他对万物“有恩”,即将所献之鸠放之。见列子·说符。后遂以“邯郸鳩”为放生的典故。 唐 柳宗元 《放鹧鸪词》:“ 齐王 不忍觳觫牛, 简子 亦放 邯郸 鳩。二子得意犹念此,况我万里为孤囚。”
《國語辭典》:九原  拼音:jiǔ yuán
1.九州大地。《国语。周语下》:「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
2.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后泛指墓地。唐。韦庄〈感怀〉诗:「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冢多。」唐。皎然〈短歌行〉:「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
3.九泉,人死后居住的地方。宋。苏轼 亡妻王氏墓志铭:「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你与我事母养子,才是本等。我在九原亦可瞑目。」
《國語辭典》:九原可作  拼音:jiǔ yuán kě zuò
语本《礼记。檀弓下》:「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后用于设想死者复生。有悼念及景仰其人之意。唐。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四:「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琅琊邴曼容。」
分類:设想再生
《漢語大詞典》:决浮云(決浮雲)
截断浮云。常用以形容宝剑之威力。庄子·说剑:“上决浮云,下絶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唐 李白 《古风》之三:“ 秦皇 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亦省作“ 决云 ”。 唐 卢纶 《难绾刀子歌》:“轻冰薄玉状不分,一尺寒光堪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