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
火宋
炎祚
炎历
炎箓
赵匡胤(庙号 太祖、烈祖、艺祖 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帝、宋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帝 别称 宋太祖 )
赵炅(庙号 太宗 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帝、宋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帝 别称 赵光义、宋太宗 名 匡乂、匡义、赵匡义 炅 晋王 字 廷宜 )
赵希普(字 宋卿 )
赵恒(庙号 真宗、真祖 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帝、宋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帝 别称 宋真宗 韩王、襄王、寿王 名 德昌 元休 )
赵祯(庙号 仁宗、仁祖 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帝、宋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帝 寿春郡王、升王、庆国公 名 受益 )
赵曙(庙号 英宗 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帝、宋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帝 别称 宋英宗 宗实 )
赵顼(庙号 神宗、神祖、神考 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帝、宋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帝 别称 宋神宗 颍王、淮阳郡王 顼 名 仲针 )
赵煦(庙号 哲宗、哲祖 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帝、宋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帝 别称 宋哲宗 延安郡王、均国公 名 佣 )
词典
赵宋
分类词汇
炎宋火宋
炎祚
炎历
炎箓
其它辞典
赵廷隐( 宋王 忠武 )赵匡胤(庙号 太祖、烈祖、艺祖 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帝、宋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帝 别称 宋太祖 )
赵炅(庙号 太宗 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帝、宋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帝 别称 赵光义、宋太宗 名 匡乂、匡义、赵匡义 炅 晋王 字 廷宜 )
赵希普(字 宋卿 )
赵恒(庙号 真宗、真祖 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帝、宋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帝 别称 宋真宗 韩王、襄王、寿王 名 德昌 元休 )
赵祯(庙号 仁宗、仁祖 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帝、宋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帝 寿春郡王、升王、庆国公 名 受益 )
赵曙(庙号 英宗 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帝、宋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帝 别称 宋英宗 宗实 )
赵顼(庙号 神宗、神祖、神考 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帝、宋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帝 别称 宋神宗 颍王、淮阳郡王 顼 名 仲针 )
赵煦(庙号 哲宗、哲祖 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帝、宋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帝 别称 宋哲宗 延安郡王、均国公 名 佣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9 【介绍】: 五代时开封人,一作太原人。初仕梁为裨将,后随孟知祥入西川,遂仕后蜀。拳勇有智略,充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败石敬瑭,拒董璋,累官保宁军节度使。受遗诏辅政。孟昶时封宋王。卒谥忠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7—976 【介绍】: 即宋太祖。世为涿州人,生于洛阳。仕后周,官至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恭帝显德七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改元建隆。在位期间,先后攻灭荆湖、后蜀、南汉、南唐诸国。选用将领驻守北方要地,防御契丹。削夺禁军和藩镇兵权,以文臣带京官衔,任知州、知县,代军人掌地方政权。设转运使,分掌地方财权,并监察地方官。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并以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分散宰相权力。又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在位十七年,中央集权加强。因重文轻武、偏重防内,导致积弱局面形成。全宋文·卷一
宋太祖赵匡胤(九二七——九七六),世为涿郡(今河北涿县)人,生洛阳夹马营中。后汉乾祐元年,应募为郭威部属。仕后周,补东西班行首,累官殿前都指挥使,拜定国军节度使。后周显德六年,升殿前都点检。恭帝即位,改归德军节度使。七年,率兵拒北汉、契丹兵,至陈桥驿,将士大噪,拥之南还,受周禅,即帝位,国号宋。平李筠、李重进之叛,继灭荆湖、后蜀、南汉、南唐,并于开宝二年亲征北汉。惩五代节镇过重、君弱臣强之弊,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以文臣知州,以朝官知县,以京朝官监临财赋,又置转运使、通判,遂使兵权、财权、司法权尽归朝廷。在位十七年,年号三:建隆、乾德、开宝。见《宋史》卷一至卷三《太祖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9—997 【介绍】: 即宋太宗。宋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太祖开宝六年封晋王。九年即位,改元太平兴国。对割据政权继续各个击破。三年,平海军陈洪进、吴越王钱俶相继纳土。四年,亲征,平北汉。乘胜攻辽,于高梁河大败而归。雍熙三年,再命将三路攻辽,大败,遂行守内虚外政策。在位二十二年,加强中央集权,收节度使所领支郡,扩大科举取士,建崇文院,编纂《太平御览》等书,加强“重文”风气。淳化中,镇压王小波、李顺起义。黄鹤楼志·人物篇
赵光义(939—997) 即宋太宗。字廷宜,本名赵匡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公元976—997年在位),宋太祖赵匡胤弟。执政21年,励精图治,重视文化,史家称其为一代明君。赵光义好读书、喜词赋、善书法,《宋史艺文志》著录有《太宗御集》120卷(已佚)。世存其草书作品《登黄鹤楼》诗碑帖,论者评为“草法娴熟,笔势婉转,疾徐缓冲,提按顿挫,恰到好处,尤其是气壮力强,宽博圆融,有帝王之气概”。全宋文·卷六三
宋太宗(九三九——九九七),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仕周,至供奉官都知。建隆元年,辅太祖创业有功,拜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禦使,寻领泰宁军节度使。征李重进,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尹,再加兼中书令。封晋王。开宝九年十月,太祖崩,即帝位,改元太平兴国。绍太祖混一海宇之志,迫陈洪进纳土,钱俶入朝。未几,灭北汉。乘胜攻辽,欲取幽冀地,败归。雍熙三年再攻,又败。此后行守内虚外之策。罢节镇领支郡以强化朝廷之权,置审刑院以统司法之权,设考课院、审官院以清吏治,去考场积弊、增科举名额以广取士,建崇文院、敕编《太平御览》诸书以抑武右文。在位二十二年,纪元五: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著有《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御制莲华心轮回文偈颂》二十五卷、《御制秘藏诠》三十卷、《御制缘识》五卷(均存)。详《宋史》卷四、五《太宗本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筠州高安人,字宋卿。天资警敏,卓有诗名。两诣江西漕举,以宗室恩授庐陵主簿。改秩知奉新县,升临江倅卒。有《西庄斐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8—1022 【介绍】: 即宋真宗。太宗第三子。初封韩王、襄王、寿王。至道元年,立为皇太子。三年,太宗死,即位。前期勤于政事,遣转运使赴各路询民事,蠲放欠税。景德元年,辽军南下,从宰相寇准之议亲征,于澶渊订盟而还。后期信用王钦若,东封泰山,西祀汾阴,广建宫观,劳民伤财。在位二十六年。全宋诗
宋真宗赵恒(九六八~一○二二),太宗第三子。淳化五年(九九四)封寿王。至道三年(九九七)即位,建元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在位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五。庙号真宗,葬永定陵。见《宋史》卷六、卷七、卷八《真宗本纪》。有《御制集》三百卷(《玉海》卷二八),尚存《玉京集》六卷,馀已佚。今录诗二十二首。全宋文·卷二一二
宋真宗赵恒(九六八——一○二二),太宗第三子。初名德昌,太平兴国八年授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韩王,改名元休。端拱元年封襄王,改元侃。淳化五年九月进封寿王,加检校太傅、开封尹。至道元年八月立为皇太子,改今名,仍判府事。三年三月太宗崩,即帝位。践位之初,勤于政事,凡置十五路,令各路转运使更互赴阙,询以天下物宜、民间利病;诏蠲放五代以来欠税。景德元年,契丹大举南进,宰相寇准坚请,乃亲征,遂与契丹订澶渊之盟。后渐怠于政事,景德末迎奉天书,改元大中祥符。于是东封泰山,谒孔庙,西祀汾阴,又广建宫观,岁用日增。在位二十六年,年号五: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有《注四十二章经》一卷(存),又《玉海》引《中兴书目》著录《真宗御集》三百卷,包括《玉京集》二十卷(今存六卷)、《正说》十卷、《承华要略》二十卷、《静居集》三卷、《玉宸集》五卷等。事迹详《宋史》卷六至卷八《真宗本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63 【介绍】: 真宗第六子。大中祥符八年封寿春郡王,天禧二年封升王,立为太子。真宗死,嗣位,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明道二年,始亲政。在位时,西夏强盛,宋兵屡遭失败。辽亦乘机索取关南之地。乃屈辱求和,增加纳辽岁币,又以银、绢、茶等与西夏议和。官吏军队员额和俸饷大增,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局面形成。曾起用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实施新政,但不久即废罢。在位四十二年。全宋诗
宋仁宗赵祯(一○一○~一○六三),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真宗天禧二年(一○一八),封升王,册为皇太子。乾兴元年(一○二二)二月即位,由章献刘太后称制主持朝政,凡十一年。明道二年(一○三三),太后去世,始亲政。嘉祐八年卒,年五十四,葬永昭陵,庙号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建元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有《御制集》百卷(《玉海》卷二八),已佚。见《宋史》卷九至卷一二《仁宗本纪》。今录诗十三首。全宋文·卷九四○
宋仁宗赵祯(一○一○——一○六三),真宗第六子,母李宸妃。章献皇后养为己子。初名受益。祥符七年封庆国公,八年封寿春郡王。天禧元年兼中书令,明年进封升王,册为皇太子。乾兴元年二月即帝位,时年十三,太后称制。明道二年太后崩,始亲政。康定初,宋夏战起,任韩琦、范仲淹以拒之,遂有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之战,后以岁赐银、绢、茶等与西夏议和。契丹乘机逾盟,索取关南地,乃增岁币,任富弼以和之。庆历三年八月任范仲淹、富弼革弊图新,实行「庆历新政」。然因权贵沮之,旋罢。在位恭俭仁恕,然冗官、冗兵、冗费日增,渐成积贫积弱之势。在位四十二年,年号九: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有集一百卷。见《宋史》卷九至卷一二《仁宗本纪》,《玉海》卷二八《治平仁宗御书》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67 【介绍】: 即宋英宗。太宗曾孙,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仁宗嘉祐七年,立为皇太子,次年仁宗死,嗣位。因病,由曹太后垂帘听政。治平元年,亲政。三年,西夏攻宋,经遣使诘问,与西夏复和。司马光进所撰《通志》,命置局设官继续编纂,后成《资治通鉴》。在位五年卒。全宋文·卷一七三○
宋英宗赵曙(一○三二——一○六七),濮安懿王允让第十三子。景祐三年赐名宗实,授左监门卫率府副率,累迁右羽林军大将军、宜州刺史。皇祐二年为右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嘉祐七年立为皇太子,改今名,八年即帝位。治平元年五月始亲政。治平四年卒,年三十六。在位四年,年号治平。有集一卷(见《玉海》卷二八《英宗御制》条)。事迹详《宋史》卷一三《英宗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8—1085 【介绍】: 即宋神宗。英宗长子。英宗即位,封颍王。治平三年,立为太子。四年,即位。熙宁二年,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以图富国强兵。后命王韶、章惇开边,设熙河路,拓梅山地区。元丰时,改革官制。屡遣将进攻西夏,灵州、永乐城之战,皆大败,遂采守势。在位十九年。全宋诗
宋神宗(一○四八~一○八五),名顼,英宗长子。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封淮阳郡王。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进封颍王。三年,立为皇太子。熙宁元年(一○六八)即位。二年,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以图富国强兵。但在变法中动摇不定,终败。四至六年,命王韶开拓熙、洮等五州,设熙河路,史称熙河开边。五年,章惇开拓梅山地区,史称梅山之役。八年,与辽重划河东边界,弃地数百里。元丰三年(一○八○)至五年,进行官制改革,史称元丰改制。屡遣将进攻西夏,灵州、永乐城之役,皆败。八年,卒,年三十八,葬于永裕陵。庙号神宗,纪元二:熙宁、元丰。事见《宋史》卷一四至一六《神宗本纪》。今录诗七首。全宋文·卷二四三七
宋神宗赵顼(一○四八——一○八五),英宗长子。庆历八年生,初名仲针,嘉祐八年封淮阳郡王,改今名。治平元年六月进封颍王。三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子,四年正月,即帝位。遂思除历世之弊,务振非常之功。熙宁二年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以革弊图新,于是有熙、丰新法。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诸法既立,又整饬吏治,以助新法施行。四至六年,令王韶开拓熙、洮五州,设熙河路;五年,以章惇开拓梅山地区;八年,重划河东边界,弃地数百里于辽。元丰三年至五年,又改革官制,制定寄禄格,改正官名,遂使官称与实职相符;又改革铨选制度,颁三省、枢密、六曹条制。后欲取灵夏、灭西羌,遂有灵州与永乐城之败。元丰八年三月卒,年三十八。在位十九年,年号二:熙宁、元丰。据《玉海》卷二八,有御集二百卷,以文辞、政事、边防三门为目。事迹见《宋史》卷一四至一六《神宗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00 【介绍】: 即宋哲宗。神宗第六子。元丰五年,封延安郡王。八年,立为太子。旋即位。时年尚幼,祖母宣仁太后高氏垂帘听政,次年改年号为元祐,召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为相,贬逐章惇、蔡确等新党。八年,太后死,始亲政。次年改元绍圣,以章惇为相,罢范纯仁、吕大防、苏辙等,尽复神宗时新法,重修《神宗实录》。在位十六年。全宋诗
宋哲宗赵煦(一○七六~一一○○),神宗第六子。元丰五年(一○八二)封延安郡王。八年,立为太子,同年三月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元祐八年(一○九三),太后去世,亲政。在位十六年,建元元祐、绍圣、元符。元符三年卒,年二十五。庙号哲宗,葬永泰陵。事见《宋史》卷一七、一八《哲宗纪》。全宋文·卷三二二一
宋哲宗赵煦(一○七七——一一○○),神宗第六子,熙宁九年十二月生。初名佣,授检校太尉、太平军节度使,封均国公。元丰五年迁开府仪同三司、彰武军节度使,进封延安郡王。八年立为太子,是年三月即位,年仅十岁。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改元元祐,召司马光、吕公著为相,贬逐新党,尽罢新法。元祐八年九月太皇太后崩,始亲政,改元绍圣,以绍述神宗新法为名。遂罢免宰相范纯仁等,追夺司马光等谥,以章惇为相,起用曾布、蔡卞等执政,于是熙丰新法渐次恢复。元符三年正月崩,在位十六年,年号三:元祐、绍圣、元符。有集二十七卷。事迹见《宋史》卷一七至一八《哲宗纪》,《玉海》卷二八。
《漢語大詞典》:炎历(炎曆)
指以火德而王的 刘汉 或 赵宋 王朝。 唐 苏颋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 炎历 事边陲, 昆明 始凿池。”《旧唐书·音乐志四》:“ 緑林 炽 炎历 , 黄虞 格 有苗 。”《宋史·乐志九》:“天啟 炎历 ,集我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