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薇垣小星韩王普

相关人物
赵匡胤
 
赵普
 
陈抟


《续湘山野录》
祖宗(指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居潜日,与赵韩王(指赵普)游长安市。时陈抟乘一遇之,下驴大笑,巾簪几坠。左手握太祖,右手挽太宗:「可相从市饮乎?」祖宗曰:「与赵学究三人并游,可,当同之。」陈睥睨韩王甚久,徐曰:「也得,也得,非渠不得预此席。」既入酒舍,韩王足疲,偶坐席左,陈怒曰:「紫微帝垣一小星,辄据上次,不可!」斥之使居席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7—976 【介绍】: 即宋太祖。世为涿州人,生于洛阳。仕后周,官至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恭帝显德七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改元建隆。在位期间,先后攻灭荆湖、后蜀、南汉、南唐诸国。选用将领驻守北方要地,防御契丹。削夺禁军和藩镇兵权,以文臣带京官衔,任知州、知县,代军人掌地方政权。设转运使,分掌地方财权,并监察地方官。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并以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分散宰相权力。又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在位十七年,中央集权加强。因重文轻武、偏重防内,导致积弱局面形成。
全宋文·卷一
宋太祖赵匡胤(九二七——九七六),世为涿郡(今河北涿县)人,生洛阳夹马营中。后汉乾祐元年,应募为郭威部属。仕后周,补东西班行首,累官殿前都指挥使,拜定国军节度使。后周显德六年,升殿前都点检。恭帝即位,改归德军节度使。七年,率兵拒北汉、契丹兵,至陈桥驿,将士大噪,拥之南还,受周禅,即帝位,国号宋。平李筠、李重进之叛,继灭荆湖、后蜀、南汉、南唐,并于开宝二年亲征北汉。惩五代节镇过重、君弱臣强之弊,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以文臣知州,以朝官知县,以京朝官监临财赋,又置转运使、通判,遂使兵权、财权、司法权尽归朝廷。在位十七年,年号三:建隆、乾德、开宝。见《宋史》卷一至卷三《太祖纪》。
《国语辞典》:赵匡胤(赵匡胤)  拼音:zhào kuāng yìn
人名。(西元927~976)宋朝开国君主,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后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结束五代扰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务农兴学,慎刑薄敛,与百姓休息,但过度重文轻武、偏重防内,造成宋朝长期的积弱不振。在位十六年,庙号太祖。
《漢語大詞典》:赵官家(趙官家)
(1).指 宋 代 赵 姓皇帝。《水浒传》第十九回:“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 赵官家 。”
(2).特指 宋太祖 赵匡胤 。 明 冯梦龙 《量江记·月夜量江》:“俺想 赵官家 是箇英主兴邦, 曹枢密 是箇上将开疆。”
《漢語大詞典》:赵大郎(趙大郎)
(1).指 宋太祖 赵匡胤 。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汉 唐 吕 武 纷多事,谁及英雄 赵大郎 。”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人都称 匡胤 为 赵公子 ,又称为 赵大郎 。”
(2).泛指 宋 代 赵 家君王。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判》:“阳世 赵大郎 家和 金 达子争占江山,损折众生,十停去了一停。”
《漢語大詞典》:有宋
(1).国名。即 宋国 。有,词头。庄子·在宥:“ 云将 不得问。又三年,东游,过 有宋 之野而适遭 鸿蒙 。”
(2).朝代名。有,词头。指 南朝 宋 。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有宋 函夏,帝图弘远。”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惟 有宋 五年月日, 湘州 刺史 吴郡 张邵 恭承帝命,建旟旧 楚 。”
(3).朝代名。有,词头。指 赵匡胤 所建之 宋 。 明 韩洽 《题李龙眠诸夷职贡图》诗:“ 龙眠居士 生 有宋 ,未必诸蕃真入贡。”
《國語辭典》:北宋  拼音:běi sòng
朝代名。(西元960~1127)宋太祖建隆元年至钦宗靖康二年,称为「北宋」。建都汴京,历九帝、一百六十七年,分别与辽、西夏、吐番、大理等国为界,后为金所灭。国势积弱不振,但文学、艺术成就极高。
《國語辭典》:龙虎斗(龍虎鬥)  拼音:lóng hǔ dòu
比喻两雄相斗。或指势均力敌的争斗。如:「这次冠亚军争霸,势必有场精彩绝伦的龙虎斗。」
《國語辭典》:雪夜访普(雪夜訪普)  拼音:xuě yè fǎng pǔ
戏曲剧目。宋代故事戏。叙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之初,雪夜访大臣赵普,商议国是的故事。
《漢語大詞典》:香孩儿营(香孩兒營)
指 宋太祖 赵匡胤 出生地 河南 洛阳 夹马营 。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香孩儿营》:“ 江邻几 云: 艺祖 载诞,营中三日香,人莫不惊异。至今 洛 中人呼 应天禪院 为 香孩儿营 。”
《国语辞典》:贺后骂殿(贺后骂殿)  拼音:hè hòu mà diàn
戏曲剧目。故事叙述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弟赵光义即位,太祖皇后贺氏以夫死因不明,王位继承不合法制,携子德芳上殿,痛责光义。光义谢罪,乃赐贺氏上方宝剑,准贺氏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并加封德芳为八贤王。或称为《骂殿》、《烛影计》。
《国语辞典》:裹黄袍(裹黄袍)  拼音:guǒ huáng páo
赵匡胤为后周官都点检时,领兵抗拒契丹,至陈桥,士兵哗变,以黄袍裹上赵匡胤,拥立为帝。见《宋史。卷一。太祖本纪一》。后用裹黄袍指当黄帝。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三出:「想当日裹黄袍,拥作君。」
《漢語大詞典》:二亥
宋太祖 赵匡胤 生于丁亥年(927), 太宗 赵炅 生于己亥年(939),因称“二亥”或“两亥”。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 虚皇 曰:‘嗟尔诸天,听予涣号……下方大乱,予閔是痌,爰召 宓羲 ,遣兹讼灵。’下抚方州,二亥后先,命处天门,八方归王,天下太平。”
《國語辭典》:黄袍加身(黃袍加身)  拼音:huáng páo jiā shēn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被拥戴为皇帝的故事。见《宋史。卷一。太祖本纪一》。也作「黄袍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