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行鬼路
躲躲闪闪地走路。《金瓶梅词话》第七三回:“这 玉楼 扭回头看见是 金莲 ,便道:‘是这一个六丫头。你在那里来?猛可説出句话,倒諕我一跳。单爱行鬼路儿!你从多咱路走在我背后?’”
《國語辭典》:行不由径(行不由徑)  拼音:xíng bù yóu jìng
走路不走捷径。比喻行事光明正大,不投机取巧。《论语。雍也》:「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史记。卷六一。伯夷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漢語大詞典》:行不从径(行不從徑)
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列子·说符:“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亦作“ 行不由径 ”。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凡学者必先精此书,次览羣籍,譬夫行不由径,非所闻焉。”
《国语辞典》:内八字脚(内八字脚)  拼音:nèi bā zì jiǎo
走路时脚尖向内,脚后跟朝外,形状有如八字的姿势。
《国语辞典》:踉踉蹡蹡  拼音: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走路歪斜不稳。如:「有个醉汉踉踉蹡蹡的走在大街上。」也作「踉踉跄跄」、「跄跄踉踉」。
《国语辞典》:他拉他拉  拼音:tā lā tā lā
拟声词。形容走路时鞋底擦到地面的声音。《三侠五义》第三三回:「金生道:『颜兄,吾也不闹虚了,咱们京中再见,吾要先走了。』他拉他拉,竟自出店去了。」
《国语辞典》:且行且谈(且行且谈)  拼音:qiě xíng qiě tán
一边走路,一边交谈。《红楼梦》第一回:「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
分类:走路交谈
《国语辞典》:举步如飞(举步如飞)  拼音:jǔ bù rú fēi
形容走路速度很快。《薛仁贵征辽事略》:「张士贵撩衣便往帐后欲走,仁贵举步如飞,腾至扯住征袍。」
分类:走路速度
《国语辞典》:狼顾狐疑(狼顾狐疑)  拼音:láng gù hú yí
狼顾,狼走路时常回头看;狐疑,狐狸天性多疑。「狼顾狐疑」比喻人遇事疑虑畏惧,不轻易相信别人。如:「别老是狼顾狐疑,大伙儿都是为你著想的。」
《国语辞典》:锦衣夜行(锦衣夜行)  拼音:jǐn yī yè xíng
穿著华美的衣服在黑暗的夜晚走路。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表示虽然事业上有所成就,却没有回乡接受亲友的称誉。《幼学琼林。卷二。衣服类》:「富贵不归,如锦衣夜行。」
《国语辞典》:摇儿晃儿的(摇儿晃儿的)  拼音:yáo ér huàng ér de
走路时得意摇动的样子。如:「瞧他摇儿晃儿的模样,八成又有什么得意事了。」
《国语辞典》:小马乍行嫌路窄(小马乍行嫌路窄)  拼音:xiǎo mǎ zhà xíng xián lù zhǎi
小马刚学走路,总嫌路窄跑不快。比喻初出社会的年轻人,目空一切,总觉得世界太小,没有他发挥的馀地。如:「年轻人嘛!难免要求表现,所谓『小马乍行嫌路窄』,等到他多经历些事,就知道世界有多大。」《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安太太道:『这就可叫作小马乍行嫌路窄了。』」
《国语辞典》:一脚高一脚低(一脚高一脚低)  拼音:yī jiǎo gāo yī jiǎo dī
形容走路的姿态摇晃、不稳。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出门来一脚高一脚低,自不觉鞋底儿著田地。」
《国语辞典》:行步如飞(行步如飞)  拼音:xíng bù rú fēi
走路的步伐轻快如飞。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一八。李苃遇仙》:「少顷雨至,寻径而出,至寺门下,觉身轻神逸,行步如飞。」《薛仁贵征辽事略》:「撩起袍,用臂惯石狮子平身而起,转殿行步如飞,约及数遭,掷石狮子于殿下,全无气喘。」也作「行步如风」、「行疾如飞」、「行走如飞」。
《国语辞典》:行步如风(行步如风)  拼音:xíng bù rú fēng
走路速度轻快如风。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七八。上品颐神保命篇》:「服百日,雄气大至,语声寥亮,行步如风,经得一年,万病消除。」也作「行步如飞」。
《国语辞典》:停云慢步(停云慢步)  拼音:tíng yún màn bù
形容走路非常缓慢。《西游记》第二○回:「那师父缓促银骢,孙大圣停云慢步,猪悟能磨担徐行。」
分类:走路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