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3,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科税
算缗钱
税粮
税吏
无课
廛人
地贡
征入
茧税
籍帐
丁庸
食税
徵徭
秋课
羡余
《國語辭典》:科税(科稅)  拼音:kē shuì
徵收税捐。《三国演义》第三○回:「后言许攸在冀州时,尝滥受民间财物,且纵令子侄辈多科税钱粮入己。」
《漢語大詞典》:算缗钱(算緡錢)
汉 代所行税法之一,对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和车船所征的赋税。课税对象为商品或资产,“緡钱”为计税单位。汉书·武帝纪:“﹝ 元狩 四年﹞初算緡钱。” 颜师古 注引 李斐 曰:“緡,丝也,以贯钱也。一贯千钱,出算二十也。” 茅盾 《雨天杂写之一》:“及至‘算缗钱’,一时商人破产者数十万户,蓬蓬勃勃的商业资本势力遂一蹶而不振。”
《國語辭典》:税粮(稅糧)  拼音:shuì liáng
古时百姓应缴付的丁税钱粮。
《漢語大詞典》:税吏
旧时的专职征收赋税的人员。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上海通信》:“不过刚出 天津 车站,却有一个穿制服的,大概是税吏之流吧,突然将我的提篮拉住,问道:‘什么?’”
《漢語大詞典》:无课(無課)
不征赋税。 汉 蔡邕 《答诏问灾异》:“圣意勤勤,欲清流荡浊、扶正黜邪不得,但以州郡无课而已。”
《漢語大詞典》:廛人
古代官名。掌市肆赋税等事。周礼·地官·廛人:“廛人掌敛市絘布、緫布、质布、罚布、廛布而入于泉府。”
《漢語大詞典》:地贡(地貢)
出自土地的贡物、赋税。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均之灋,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职,以令地贡,以敛财赋,以均齐天下之政。” 郑玄 注:“地贡,贡地所生。”周礼·地官·大司徒:“乃分地职,尊地守,制地贡,颁职事焉。” 郑玄 注:“制地贡谓九职所税也。”
《漢語大詞典》:征入
谓征收赋税。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故常薄其征入,简节而疎目,时有所遗漏,不究切之。”
《漢語大詞典》:茧税(繭税)
官府所征的有关丝麻的赋税。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蚕事毕,后妃献茧,乃收茧税。”
《國語辭典》:籍帐(籍帳)  拼音:jí zhàng
簿籍帐册。《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
《漢語大詞典》:丁庸
(1).用以充抵力役的赋税。周书·裴侠传:“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 裴公 贞惠,为世规矩。’”
(2).指以赋税充抵力役的制度。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五》:“丁庸变而差役,差役变而僱役。”
《漢語大詞典》:食税
谓享受税赋;靠赋税而生活。老子:“民之飢,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飢也。”
《漢語大詞典》:徵徭
赋税和徭役。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边地勤输輓,徵徭念践更。”
分類:赋税徭役
《漢語大詞典》:秋课(秋課)
(1).犹夏课。科举时代,士人习举业的课卷。 前蜀 贯休 《送友人之岭外》诗:“一囊秋课苦,万里瘴云开。”
(2).秋季的赋税。 元 宋褧 《寄题水木清华亭》诗:“薯蕷登秋课,禾麻验岁功。”
《國語辭典》:羡馀(羨餘)  拼音:xiàn yú
盈馀的赋税。《新唐书。卷一六六。令狐楚传》:「方营景陵,诏楚为使,而亲吏韦正牧、奉天令于翚等不偿佣钱十五万缗,楚献以为羡馀,怨诉系路。」唐。白居易 秦中吟。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如云屯;号为羡馀物,随月献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