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3,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赋额
赋徭
公税
贡助
责课
政役
议蠲
揽纳
残税
等赋
羡赢
口算
逋户
责逋
升则
《漢語大詞典》:赋额(賦額)
赋税的数额。 元 戴表元 《排律十七韵贺阮侯伯子》:“攅眉询赋额,正色署刑书。”《花月痕》第四回:“朝廷赋额日亏,军储日絀。”清史稿·食货志二:“总计全国赋额,其可稽者, 顺治 季年,岁徵银二千一百五十餘万两,粮六百四十餘万石。”
分類:赋税数额
《漢語大詞典》:赋徭(賦徭)
(1).赋税与徭役。《旧唐书·突厥传上》:“使内郡黔黎,各安其业,择其宰牧,轻其赋徭。”
(2).指分配徭役。 宋 王安石 《主簿王正臣守秘书省校书郎致仕制》:“无赋徭之役,而有重禄之加。”
《漢語大詞典》:公税
官家所收赋税。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其实之殽” 汉 郑玄 笺:“ 魏 君薄公税,省国用,不取於民。” 唐 刘长卿 《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诗:“来问 周 公税,归输 汉 俸钱。”通典·食货七:“论曰:自 建中 初,天下编甿百三十万,赖分命黜陟,重为案比,收入公税,增倍而餘,遂令赋有常规,人知定制。”
《漢語大詞典》:贡助(貢助)
(1).古代田赋之法。 夏 代一夫授田五十亩,每夫计其五亩之入以为贡。 商 为井田之制,以六百三十亩之地,划为九区,每区七十亩,中为公田,其外八家各授一区,但借其私力以助耕公田,而不复税其私田。孟子·滕文公上:“ 夏后氏 五十而贡, 殷 人七十而助。” 梁启超 《〈变法通议〉自序》:“贡助之法,变为租庸调,租庸调变为两税,两税变为一条鞭。”
(2).进献物品赋税。新唐书·曹王李皋传:“帝驻 梁州 , 皋 之贡助相望。”
《漢語大詞典》:责课(責課)
(1).责成考核。 宋 曾巩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伏遇皇帝陛下新一代之彝章,革千年之流弊。方循名而责课,以官方而任人。”
(2).征收赋税。宋史·食货志上一:“诸州各随风土所宜,量地广狭,土壤瘠埆不宜种艺者,不须责课。”
《漢語大詞典》:政役
政事役使。《礼记·乡饮酒义》:“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 孔颖达 疏:“政事役使也。”
赋税和劳役。政,通“ 征 ”。周礼·天官·小宰:“一曰听政役以比居,二曰听师田以简稽。” 郑玄 注:“政谓赋也。凡其字或作政或作正或作征。”管子·小匡:“宽政役,敬百姓,则国富而民安矣。”
《漢語大詞典》:议蠲(議蠲)
谓审议灾情,蠲免赋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然与其议蠲于既散之后,孰若輟徵于未散之先。”
《漢語大詞典》:揽纳(攬納)
(1).包揽代纳赋税。元史·刑法志二:“若仓官人吏等盗糶官粮,与揽纳飞钞同论。”《明律·户律·揽纳税粮》:“凡揽纳税粮者,杖六十。”明史·邢宥传:“姦民揽纳秋赋,置之法。”参见“ 揽户 ”。
(2).收揽容纳。 清 吴敏树 《听雨楼记》:“度地不广大,而揽纳宏远者,惟高且显者为然。”
《漢語大詞典》:揽户(攬户)
(1). 宋 代以后专以承揽他人税赋输纳从中取利者。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至有经营差委者,百端巧取,先献出剩,然后累其赢餘,印打虚钞,与胥吏及揽户通同分受。” 明 何景明 《赠胡君宗器序》:“听役之者:有仓吏,有塲吏,有吏胥,有兵隶,有车人,有揽户。”
(2). 宋 代 解州 解县 、 安邑 两盐池为朝廷制盐的民户称“揽户”。又称畦户。朝廷每年向每户供给一定数量的粮和钱,而每户则向国家交一定数量的盐。见宋史·食货志下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解州 盐池……中随两邑之境分之,曰 解池 、 安邑 ,其雇於官而种盐者曰揽户。”
《漢語大詞典》:残税(殘税)
没有交清的赋税。 唐 白居易 《重赋》诗:“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宋 刘宰 《鸦去鹊来篇》:“残税自昔称难理,三年尤非四年比。”
分類:赋税
《漢語大詞典》:等赋(等賦)
制定不同等级的赋税。荀子·富国:“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 王先谦 集解:“等赋,以差等制赋。”《韩诗外传》卷三:“王者之法,等赋正事,田野什一,关市讥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入而不禁。”
《漢語大詞典》:羡赢(羨贏)
盈馀。亦指赋税的盈馀。 唐 刘禹锡 《国学新修五经壁记》:“遂以羡赢,再新壁书。”新唐书·王彦威传:“又劾 王播 贡羡赢以冀速进。” 宋 曾巩 《蔡燡河东运判制》:“夫均通货食,使物有羡赢。”
分類:盈馀赋税
《漢語大詞典》:口算
(1).亦作“ 口筭 ”。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后汉书·安帝纪:“辛卯,詔以三辅比遭寇乱,人庶流宂,除三年逋租、过更、口筭、芻稾。” 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人年十五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筭。”汉书·食货志上“常有更赋,罢癃咸出”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虽老病者,皆復出口算。” 唐 刘禹锡 《和州刺史厅壁记》:“初 开元 詔书以口筭第郡县为三品,是为下州。” 宋 朱熹 《策问》:“间者天子数下宽大詔书,弛民市征口筭与夫逃赋役者之布。”
(2).按牲畜的头数所征的赋税。旧唐书·崔从传:“ 扬府 旧有货麴之利,资产奴婢交易者,皆有贯率,羊有口算,每岁收利以给用, 从 悉除之。”
(3).也称心算。一种只凭思维及语言活动而不借助任何工具的运算过程。
《漢語大詞典》:逋户
欠交赋税的人家。 宋 叶适 《林伯和墓志铭》:“在 侯官 ,方视印,吏言无以解板帐,请逮逋户。”金史·食货志二:“又 河 南水灾,逋户太半。” 清 魏源 《筹鹾篇》:“如寠夫之患债,如逋户之畏赋,如垂病之日延一日,如穷邻之月攘以待来年。”
分類:赋税人家
《漢語大詞典》:责逋(責逋)
索取拖欠款子或赋税。 清 查慎行 《芜湖关》诗:“买酒例索钱,迴身若责逋。有货官尽征,无货吏横诛。”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尤大鼻》:“一日, 尤 将出城责逋, 董 父子请偕, 尤 许之。”
《漢語大詞典》:升则(陞則)
提高赋税的等级标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立局亲审》:“乃是册上粮多之人,恐要陞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