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08,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二资
资名
五资
体资
嫁资
出资
衣资
重资
资调
俸资
资德
资辅
资朴
资物
资货
《骈字类编》:二资(二资)
宋史理宗纪绍定五年春正月庚寅诏李全之叛淮东提刑司检法吴澄等出泰州城谒贼各追官勒停其不出见贼者高梦月刘宾云循升二资骂贼而死者海陵簿吴哲特赠朝奉郎官其一子将仕郎
又兵志庆历四年诏捧日天武选退将校超三资馀超二资悉补外职
《漢語大詞典》:资名(資名)
(1).资历和名望。晋书·谯纵传:“初谋元率,僉难其人, 龄石 资名素浅, 裕 违众拔之,授以麾下之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虽居机要,资名轻小,人情未以方岳相许。”
(2).借以为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县在 般水 之阳,故资名焉。”
分類:资历名望
《骈字类编》:五资(五资)
宋史选举志其内职自借职以上皆循资而迁至东头供奉官者转阁门祗候阁门祗候转内殿崇班崇班转承制承制转诸司副使自副使以上或一资或五资七资或直为正使者
《漢語大詞典》:体资(體資)
天性;禀赋。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公体资明哲,长於知见。”北史·房彦谦传:“体资文雅,深达政务,有识者咸以远大许之。”
分類:天性禀赋
《國語辭典》:嫁资(嫁資)  拼音:jià zī
女子结婚时,娘家陪嫁的财物。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裴杨操尚》:「杨相女适裴坦长子,嫁资丰厚,什器多用金银。坦尚俭,闻之不乐。」《三国演义》第五二回:「若不嫌家嫂貌陋,愿陪嫁资,与将军为妻。」也作「嫁赀」。
《國語辭典》:出资(出資)  拼音:chū zī
提供资金。《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众人称谢已毕,就要商量被害几家协力出资,建庙山顶。」清。李宝嘉《南亭笔记》卷七:「尚书回想从贼时,重累桑梓,爰出资为乡人改建栋宇。」
《骈字类编》:衣资(衣资)
后汉书姜肱傅肱尝与季江谒郡夜于道遇盗欲杀之肱兄弟更相争死贼遂两释焉但掠夺衣资而已
《國語辭典》:重资(重資)  拼音:zhòng zī
1.多量的资金。如:「重资敦聘」。
2.指倚赖安定繁荣的要地。《三国志。卷六。魏书。董二袁刘传。袁绍》:「夫冀州,天下之重资也。」
《漢語大詞典》:资调(資調)
财赋。晋书·桓温传:“以国无他衅,遂得相持弥年,虽有君臣之跡,亦相羈縻而已,八州士众资调殆不为国家用。”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资,财也。调,赋也。”
分類:财赋
《漢語大詞典》:俸资(俸資)
亦作“ 俸貲 ”。 官吏所得的薪金。 明 唐顺之 《佥事孙公墓志铭》:“平生自俸貲外无所取,其俸貲亦多以散诸宗姻族。” 明 李贽 《答刘晋川书》:“ 吴中丞 虽好意,弟谓不如分我俸资,使我盖得一所禪室於 武昌 城下。”《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钟离公 打轿到城隍庙中焚香作礼,捐出俸资百两,命道士重新庙宇。”
分類:官吏薪金
《漢語大詞典》:资德(資德)
(1).涵育德性。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公以五常藴智,六气资德,乘天则策马秉灵,降神则牵、狼应象。”
(2). 明 代官职名。为训导太子读书的官员。明史·职官志二:“﹝东宫官属﹞又置资德院资德一人,资善二人。”
《漢語大詞典》:资辅(資輔)
资助;帮助。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一:“大抵著书,上者羽翼世道,次者磨礱身心,又次者淘汰俗气,又次者资辅聪明,又次者摩娑岁月。”
分類:资助帮助
《漢語大詞典》:资朴(資朴)
天资素质。荀子·性恶:“使夫资朴之於美,心意之於善,若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故曰:目明而耳聪也。” 杨倞 注:“使质朴资材自善,如闻见之聪明常不离於耳目,此乃天性也。”
分類:天资素质
《漢語大詞典》:资物(資物)
(1).凭借他物。列子·杨朱:“人者,爪牙不足以供守卫,肌肤不足以自捍御,趋走不足以从利逃害,无毛羽以御寒暑,必将资物以为养,任智而不恃力。”
(2).资财物品。后汉书·董卓传:“ 卓 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谓之‘搜牢’。”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法显:“后风火忽起,延及其家,资物皆尽。”隋书·艺术传·万宝常:“ 宝常 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
《漢語大詞典》:资货(資貨)
钱财货物。韩非子·解老:“诸夫饰智故以至於伤国者,其私家必富。私家必富,故曰:‘资货有餘。’”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臣已斩巫,请以所积资货,以贷贫民输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