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苞苴公行  拼音:bāo jū gōng xíng
苞苴,贿赂。苞苴公行指公开贿赂。
《国语辞典》:苞苴贿赂(苞苴贿赂)  拼音:bāo jū huì lù
公开贿赂。清。严复〈原强〉:「美国华盛顿立法至精,而苞苴贿赂之风,至今无由尽绝。」
《国语辞典》:摆袖却金(摆袖却金)  拼音:bǎi xiù què jīn
唐代韦执谊受财为人求科第,贿赂夏卿,夏卿摆袖却金而去。典出唐。韩愈《顺宗实录》卷五。后形容人正直清廉,不受贿赂。
《国语辞典》:得钱卖放(得钱卖放)  拼音:dé qián mài fàng
收取贿赂的钱财,将人犯放走,或隐埋实情找藉口推托。如:「司法人员一切依法行政,绝对不可以有得钱卖放,知法犯法的事情发生。」
《国语辞典》:免苦钱(免苦钱)  拼音:miǎn kǔ qián
犯人贿赂狱卒的钱。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三折:「你灯油钱也无,免苦钱也无,倒要吃著死囚的饭,有这等好处?」
《国语辞典》:铜臭味(铜臭味)  拼音:tóng xiù wèi
铜钱的臭味。讥讽庸俗的有钱人,或以贿赂拉拢关系的人。如:「他虽家财万贯,却闻不到丝毫铜臭味。」
《漢語大詞典》:贿脱(賄脱)
贿赂以求脱免。清史稿·食货志三:“富者贿脱,贫者受僉。”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户头总催说》:“抑户头每甲轮流充当,一任经承造报,倘无所以选举之,保无有贿脱可用,与抑认不堪者乎?”
分類:贿赂
《漢語大詞典》:贿纵(賄縱)
谓收受贿赂放其逃走。 清 林则徐 《会奏巡缉营员访有劣迹请革审摺》:“若在偏僻口门,遇着贩烟之船,亦有送给洋银听其开去等语,是侵匿贿纵之弊,已属显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讼》:“如要犯不到,原差贿纵,重责,严限补拘。”
《漢語大詞典》:部费(部費)
清 时官员任实缺时,向吏部人员贿赂的运动款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因为家伯要补缺了,要来打点部费。” 张友鹤 注:“当时官员要任实缺,必须经过吏部的核准;为了避免审核时的挑剔,就花上一笔钱去运动,叫做部费。”
《國語辭典》:打业钱(打業錢)  拼音:dǎ yè qián
窃盗者为了要免罪而私下孝敬衙门差役的银两。《二刻拍案惊奇》卷五:「所以这两项人每每私自相通,时常要些孝顺,叫做『打业钱』。」
《漢語大詞典》:出头棒子(出頭棒子)
指衙役受了贿赂,在打板子时,以板头着地,好象打得很重,但受刑人受伤并不很重的一种打法。《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且説 张藎 幸喜皁隶们知他是有钞主儿,还打个出头棒子,不致十分伤损。”
《漢語大詞典》:赇托(賕託)
贿赂请托。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兰溪狱》:“凡证佐胥史讼其寃者,宰悉以为受賕託,愈加绳治。”
分類:贿赂请托
《國語辭典》:收贿(收賄)  拼音:shōu huì
接受贿赂。如:「收贿是违法的,公务人员切莫以身试法。」《清史稿。卷三八○。列传。孙尔准》:「九年,坐失察家仆收贿,镌二级留任。」
《漢語大詞典》:润橐(潤槖)
丰润口袋。谓收受贿赂。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南京贡船:“又课富室折乾润槖,民不聊生。”
《國語辭典》:软口汤(軟口湯)  拼音:ruǎn kǒu tāng
比喻贿赂他人的财物。《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那主人家却正撞著是个贪杯的,吃了他的软口汤,不好回得,一口应承。」《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你自私受软口汤,到来吹散我们,我们自有说话处。」
分類: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