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2,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贾胡
贾岛
大贾
贾人
屈贾
贾舶
贾马
贾逵
贾董
贾祸
海贾
良贾
市贾
市贾
工贾
《國語辭典》:贾胡(賈胡)  拼音:gǔ hú
旧称经商的胡人。《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伏波类西域贾胡,到一处辄止,以是失利。」《醒世姻缘传》第三四回:「只见一个人长身阔膀,黑面虬髯,好似西洋贾胡一般走来。」
《国语辞典》:贾岛(贾岛)  拼音:jiǎ dǎo
人名。(西元788~843)字浪仙,号无本,唐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后还俗。工诗,好苦吟,为韩愈所重,文宗时贾坐谤,贬长江主簿,故时人称为「贾长江」。诗风清奇幽峭和孟郊相近,世称为「郊寒岛瘦」。著有《贾长江集》。
《國語辭典》:大贾(大賈)  拼音:dà gǔ
大商人。《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蔡京自拜相后,有巨商大贾六七辈,赴阙投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加以苏扬各地之烟花,亦都图上海富商大贾之多,一时买棹而来。」
《國語辭典》:贾人(賈人)  拼音:gǔ rén
商人。唐。白居易〈琵琶行。序〉:「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漢語大詞典》:屈贾(屈賈)
战国 屈原 与 汉 贾谊 的并称。两人平生都忧谗畏讥,从容辞令,遭遇相似。 南朝 梁武帝 《设谤木肺石二函诏》:“怀 傅 吕 之术,抱 屈 贾 之叹。” 唐 杜甫 《壮游》诗:“气劘 屈 贾 垒,目短 曹 刘 墙。” 宋 欧阳修 《送赵山人归旧山》诗:“ 屈 贾 江山思不休,霜飞翠葆忽惊秋。” 明 张居正 《与吴川楼给谏书》:“假令 屈 贾 之儔,少留意於此,则 汨罗 无不返之魂, 长沙 无赋鵩之感矣。”
《國語辭典》:贾舶(賈舶)  拼音:gǔ bó
商船。宋。周邦彦 汴都赋:「官艘贾舶。」
分類:商船
《漢語大詞典》:贾马(賈馬)
汉 贾谊 、 司马相如 的并称。二人均以辞赋著名。晋书·文苑传序:“自时已降,轨躅同趋, 西都 贾马 耀灵蛇於掌握, 东汉 班 张 发雕龙於綈槧,俱标称首,咸推雄伯。”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 荀 宋 表之於前, 贾 马 继之於末。”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他曾笑 孙 庞 真下愚,若是论 贾 马 非英物。”
《国语辞典》:贾逵(贾逵)  拼音:jiǎ kuí
人名:(1)(西元30~101),字景伯,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人。贾谊九世孙。通五经及《左传》,兼明五家《谷梁》之说。永平中,献《左氏传解诂》及《国语解诂》,与班固等同校秘书。所著有《经传解诂》及《论难等百馀万言》。(2)字梁道,三国魏襄陵(今山西省襄陵县)人,生卒年不详。贾充之父。汉末为绛邑长,深得民心;魏文帝时为豫州刺史,奏请撤职放纵不法的官吏,曹丕称他为「真刺史」。因开通河渠二百里,故又称为「贾侯渠」。
《漢語大詞典》:贾董(賈董)
汉 贾谊 和 董仲舒 的并称。二人以文才著名。 元 周伯琦 《考试乡贡进士纪事》诗:“事忆 欧 苏 远,词怀 贾 董 雄。” 明 孙柚 《琴心记·阳关送别》:“惭愧 孙 吴 将略, 卫 霍 功勋, 贾 董 文才。” 清 顾炎武 《赠路舍人泽溥》诗:“君才 贾 董 流,矧乃忠孝嗣。”
《國語辭典》:贾祸(賈禍)  拼音:gǔ huò
自己招惹祸害。《资治通鉴。卷五。周纪五。赧王五十年》:「虽其专恣骄贪足以贾祸,亦未至尽如范雎之言。」也作「贾害」。
分類:招致灾祸
《漢語大詞典》:海贾(海賈)
海商。 唐 柳宗元 《招海贾文》:“咨海贾兮,君胡以利易生而卒离其形?”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观物:“尝闻海贾云:‘ 南海 时有海人出,形如僧。’”
《漢語大詞典》:良贾(良賈)
善于经营的商人。荀子·修身:“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閲不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清 张惠言 《与左仲甫书》:“夫用人之道,若良贾之息物然。陆而资舟,水而资车,故时用物而不匱。”
分類:经营商人
《漢語大詞典》:市贾(市賈)
市场价格。墨子·贵义:“商人之四方,市贾倍徙,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孟子·滕文公上:“从 许子 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分類:市场价格
《漢語大詞典》:市贾(市賈)
(1).市肆中的商人。左传·昭公十三年:“同恶相求,如市贾焉。”新唐书·王缙传:“性贪冒,纵亲戚尼姏招纳财贿,猥屑相稽,若市贾然。” 清 刘大櫆 《许游击墓志铭》:“其在 铅山 都司,食用多取给市贾。”
(2).买卖。 宋 梅尧臣 《昭亭山》诗:“何事山中人,采以为市贾。”
《漢語大詞典》:工贾(工賈)
(1).制造物品兼出售成品的手工业者。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
(2).手工业和商业。北史·阳固传:“贵农桑,贱工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