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公孙贾 朝代:战国秦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秦国人。秦孝公时为太子师。商鞅初变法,太子犯法。因君嗣不可施刑,因黥其师公孙贾以立威。
姬贾 朝代:战国鲁国

人物简介

维基
【生卒】:?—前280 【介绍】: 即鲁文公,鲁平公之子,是鲁国第三十四任君主,在位23年。鲁文公,《世本》作湣公,《汉书》人表作悯公,律历志作缗公,皆音同通用。杨宽考证其在位时间在前302年—前280年。
庄贾 朝代:秦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208 【介绍】: 秦末人。陈胜御士。二世二年胜为章邯军所败,贾杀胜降秦,据陈。后胜故涓人吕臣率苍头军攻陈,破之,杀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96 【介绍】: 西汉沛人。高祖从父兄。从刘邦东击项羽,入楚地,烧其积聚。后渡淮,会兵垓下。刘邦称帝,封荆王。后淮南王英布反,东击荆,贾率兵御之,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初楚人。以客从刘邦定天下。有辩才。奉命使南越,说南越王赵佗称臣。归拜太中大夫。时于高祖前称说《》、《》,高祖以为马上得天下,安事《》、《》。谏以天下“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高祖乃令述秦所以兴亡之故,著《新语》。惠帝时,吕后欲王诸吕,以病免职。后为陈平画策,促平交欢周勃,卒诛诸吕。文帝时,复使南越,晓谕赵佗,使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
贾山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颍川人。初给事颍阴侯灌婴为骑从。文帝时,以秦之兴亡为喻,上书言治乱之道,劝用贤纳谏,兴礼义,轻徭赋,名为《至言》。其后文帝除铸钱令,山又上书谏阻。又讼淮南王无大罪,宜急令反国。言多激切,然文帝终不加罚,其后复禁铸钱。
全汉文·卷十四
山,颍川人。初为颍阴侯灌婴给事。文帝时屡上书言事,不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200—前168 【介绍】: 西汉河南洛阳人。年十八,即以文才出名。年二十余,文帝召为博士,迁太中大夫。数上疏,言时弊,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所毁,贬为长沙王太傅,迁梁怀王太傅。曾多次上书,主张重农抑商,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以怀才不遇,忧郁而死。所著政论《陈政事疏》、《过秦论》等,为西汉鸿文。世称贾太傅,又称贾长沙,亦称贾生。有《新书》、《贾长沙集》。
全汉文·卷十五
谊,洛阳人。文帝初召为博士,迁太中大夫,谪为长沙王太傅,徵拜梁王太傅。有《贾子》十卷,集四卷。(案:贾谊诸疏散在《新书》者十六篇,小有异同,见存不录。)
贾嘉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河南洛阳人。贾谊孙。武帝初立,举贾谊之孙二人至郡守。嘉最好学,继其家业。至昭帝时,位列九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43 【介绍】: 西汉河南洛阳人,字君房。贾谊曾孙。元帝初即位,上疏言得失,召待诏金马门。珠厓反,帝与有司议发兵,捐之以为不当击,帝从之。数召见,言多采纳。时中书令石显用事,捐之常言显短处,以故不得官。永光元年,与杨兴互相荐誉,欲得高官。为石显告发,下狱死。
全汉文·卷十六
捐之字君房,谊曾孙。元帝初待诏金马门,坐法弃市。
贾子光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成帝时居长安,为著名豪强,养刺客以报仇怨,为京兆尹王尊所杀。
贾护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魏郡黎阳人,字季君。尹更始以《春秋左氏传》授子尹咸及翟方进、胡常。常授护。哀帝时,待诏为郎。而刘歆从咸及方进受《春秋左氏传》。由是言《左氏》者,贾护、刘歆并称。
贾让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哀帝初为待诏。时黄河从魏郡以东多溢决,因广求能浚川疏河者。让奏治河三策:上策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从黎阳改河北行,放河入海,河定民安,千载无患。中策主张自淇口至漳水,筑石堤,设水门,多穿漕渠,旱则开东方下水门以溉冀州地,水大则开西方高门以分杀水势。下策缮完故堤,以防洪水,劳费无已。
全汉文·卷五十六
让,哀帝时待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 【介绍】: 东汉南阳冠军人,字君文。少好学,习《尚书》。新莽末年,入绿林军,后归刘秀,任都护将军,从击河北青犊军。光武即位,拜执金吾,迁左将军,屡从征伐,身先士卒。封胶东侯。知帝欲偃武修文,乃敦儒学,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卒谥刚。
贾徽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扶风平陵人。从刘歆受《左氏春秋》,兼习《国语》、《周官》。又受《古文尚书》于涂恽,学《毛诗》于谢曼卿。作《左氏条例》二十一篇。
贾淑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太原界休人,字子厚。性险害,邑里患之。郭泰母卒,淑往吊。时孙威直亦至,见淑,不进而去。泰追而谢孙,谓淑诚有恶德,然洗心向善,故许其进。淑闻而改过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