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女贼
【佛学大辞典】
(譬喻)女人为爱著之根本,能劫法财,故譬以贼也。智度论十四曰:「执剑害人,是犹可胜。女贼害人,是不可禁。」
五拔刀贼
【佛学大辞典】
(譬喻)(参见:五刀)
五刀
【佛学大辞典】
(譬喻)有人为王所逼走旷野,有旃陀罗五人各持刀逐其人。五刀譬人之五阴也。见涅槃经二十三,杂阿含经四十三。
六大贼
【佛学大辞典】
(譬喻)(参见:六贼)
六恶贼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六贼)
六贼
【佛学大辞典】
(譬喻)色声等六尘。以眼等六根为媒,劫掠功能法财。故以六贼为譬。涅槃经二十三曰:「六大贼者,即外六尘,菩萨摩诃萨观此六尘如六大贼,何以故?能劫一切诸善法故。(中略)六大贼者,夜则欢乐。六尘恶贼,亦复如是。处无明闇,则得欢乐。」最胜王经五曰:「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相知,六尘诸贼则依根,各不相知亦如是。」楞严经四曰:「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又】以六贼譬六根之爱喜。杂阿含经四十三曰:「士夫,内有六贼,随逐伺汝,得便当杀。(中略)六内贼者,譬六爱喜。」
【佛学常见辞汇】
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媒,自劫家宝,故喻之为贼。有道之士,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味味,身离细滑,意不妄念,以避六贼。
心魔贼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魔者,烦恼魔也。烦恼之恶魔,能贼害世出世之善法,故曰心魔贼。净心诫观上曰:「披戒定铠摧心魔贼。」
白拈贼
【佛学大辞典】
(杂名)白者空之义,拈者,以指取物也。手不持一物,指尖盗拈人物,更不留盗之形迹,谓之白拈贼,贼手之最巧者也。如不持刃物而战曰白战,以柔道杀人曰白折。联灯九曰:「雪峰云:临济大似白拈贼。雪窦云:夫善窃者鬼神不知,既被雪峰觑破,临济不是好手。」无准录临济赞曰:「窃不见踪,败不见赃。是真白拈,其谁与当?」
死贼
【佛学大辞典】
(杂语)死以贼害人,故名为贼。坐禅三昧经上曰:「今日营此事,明日造彼事。乐著不观苦,不觉死贼至。」
阿亹贼奇
【佛学大辞典】
(人名)A^kims/uki,儿名。译曰无恼。见贤愚因缘经八。
怨贼
【佛学大辞典】
(杂名)害人之命夺人之财者。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遗经曰:「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
息除贼难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法贤译。佛在摩伽陀国,阿难怖贼,佛为说结界咒。
无刀大贼
【佛学大辞典】
(譬喻)不持刀之劫贼也,以譬无德之比丘掠他信施者。净心诫观中曰:「凡夫狂痴,内愚外智。未有戒定,现戒定相。彰扬善名,招引利养。隐匿垢过,外显清白。常向道俗说己功德。经云:此是无刀大贼,罪于劫掠。」
结贼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结者系缚之义,烦恼之异名。烦恼害知慧,故以贼为譬。金光明经一曰:「六入村落,结贼所止。」同文句记五曰:「能害慧命,故云结贼。」
【佛学常见辞汇】
结是烦恼的别名,因为烦恼能为害智慧,故喻之为贼。
业贼
【佛学大辞典】
(譬喻)恶业之害身譬如贼。性灵集八曰:「业贼日集。」
烦恼贼
【佛学大辞典】
(术语)烦恼能损慧命,伤法身,故名为贼。大般涅槃经下曰:「我等既去无上法王,烦恼之贼,日见侵害。」维摩经菩萨行品曰:「以智慧剑破烦恼贼。」观无量寿经曰:「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同天台疏中曰:「烦恼贼者,此能损慧命伤法身,故名为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