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辟除贼害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能除劫贼之难。
贼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未受具足戒者,住于受具足戒之比丘众中,共僧事也。寄归传一曰:「不思咽咽当有流浆之苦,谁知步步现招贼住之殃。」行事钞上三曰:「四分云:为比丘与外道相滥,佛令问何时何月何和尚阇梨等,即知佛法与外道俗人有异,勘问知非贼住。」
贼缚比丘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参见:草系比丘)
认贼为子
【佛学大辞典】
(譬喻)认自家之妄想,为真正之悟见,以是譬之。楞严经一曰:「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圆觉经曰:「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俗语佛源】
认盗贼作儿子。如《圆觉经》卷下:「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佛家用以譬喻人本性昏昧,以妄见为真觉。又如《楞严经》卷一:「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无常,故受轮转。」后亦泛指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宋·朱熹《答陈同甫书》:「今不讲此而遽欲大其目,平其心,以断千故之是非,宜其指铁为金,认贼为子,而不自知其非也。」(常正)
懈怠贼
【佛学大辞典】
(术语)懈怠贼道心,故云。智度论十五曰:「一切诸贼中,无过懈怠贼。」
软贼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名闻利养,坏道人之功德者。智度论曰:「利养如贼,坏功德本。」智者大师别传曰:「今乃表诸软贼,毛绳截骨。」
六贼戏弥陀
【俗语佛源】
「六贼」比喻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尘境,「六贼」以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为媒介扰乱人心,使人失去智慧、定力 等「善法」。正如《涅槃经》卷二三所说:「六大贼者,即外六尘。菩萨摩诃萨观此六尘如六大贼。何以故?能劫一切诸善法故。」众生常在「无明」(愚痴)黑暗中,故六贼得以 乘黑暗而劫掠众生性中的善法。弥陀,即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昔为法藏比丘时,曾发四十八愿,其中有「住正定聚愿」、「住定见佛愿」等(见《无量寿经》),可见其定力之深。再者,依恃「弥陀愿力」修习净土宗者,须一心不乱地念佛。这些都是民间比较熟悉的。因此,俗有「六贼戏弥陀」之说,谓弥陀定力深厚,外境六贼不能扰动其心。比喻某人不受外境干扰。亦用为调侃语,《古今小说》第二七卷:「七八个老妪、丫环扯耳朵、拽胳膊,好似六贼戏弥陀一般。」(李明权)
做贼心虚
【俗语佛源】
「贼」是盗窃分子,是危害社会治安的罪犯。当他行窃时,表面上胆大包天,但实际他心里是害怕的——害怕别人发现,害怕被抓受到法律制裁。所以称之为「做贼心虚」。此语出自宋代悟明编《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师问侍者:「过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答:「有。」师云:「做贼心虚。」他为何说这句话?可能是禅家的机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这句话作为谴责之词。如某人作了坏事但又怕别人知道,由于他心中有愧,疑神疑鬼,总觉得有人在盯住自己,所以谴责这种人为「做贼心虚」。如曹禺《北京人》剧本中亦有「做贼心虚」一语,此处的语气是取笑。如说「你看你这做贼心虚的劲儿。」(无名氏)
家贼难防
【俗语佛源】
本为禅语,见《五灯会元·梁山缘观禅师》:「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按佛教以色、声、香等「六尘」为「外六贼」,以眼、耳、鼻等「六根」为「内六贼」。家贼即指内六贼而言,谓六根的贪欲。如《杂阿含经》卷四三谓:「内有六贼,随逐伺汝,得便当杀,汝当防护……内六贼者,譬六爱欲。」六根以其内在的贪欲,追逐声色等尘染,劫掠人本性中的善法,故称「家贼难防」。后因以指家庭内部的小偷或内奸最难防范。如清·李渔《凤求凰·悟奸》:「这等看起来,真个是家贼难防,连星相医卜的话都是他教导的了?」(李明权)
杀贼
【三藏法数】
贼即见、思惑也。以其劫人功德之财,夺人智慧之命,故名为贼。阿罗汉能断三界见、思之惑,故名杀贼。
第七人,既至彼岸,登上大山,离诸冤贼,受大快乐
【三藏法数】
此一种以喻佛也。由利根故,坚住信心,无有退转,即便前进;既前进已,得度生死大河,到于彼岸,而登涅槃大山,离诸烦恼冤贼,得大快乐也。
冤贼难
【三藏法数】
经云: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遇诸冤贼,乃至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众商人一称其名故,即得解脱。盖冤本夺命,贼本求财,今冤为贼,必财命两图。由菩萨力,故得解脱。如应验传云:僧慧达于晋隆安二年,北陇上掘甘草,于时罴饿捕人食之。达为罴人所获,闭在栅中,择肥者先食。达即一心称名诵经,馀人已尽,唯达并一小儿,准拟明日命尽,达竟夜称诵不辍。向晓罴来取之,忽见一虎,从草跳出咆吼,罴人惊走,虎因齧栅,作一穴而去,达将小儿,走窜得免。
恶贼难
【三藏法数】
谓四方贼来,侵扰境界,或内外贼起,火贼、水贼、风贼、鬼贼,百姓惊惶,刀兵竞起,如是种种灾异,是为恶贼难。
息盗贼想
【三藏法数】
谓月盛满之时,一切幽暗,无不朗耀,盗贼窃取之想,自然屏息。犹如来说法,令诸众生,破无明暗,一切烦恼皆不复生也。
作贼
【三藏法数】
谓见一切物,常怀劫盗之心,不思物各有主,妄行攘窃,贼害于人,是为恶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