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赃赇(贓賕)
贪污纳贿。 清 龚自珍 《同年冯文江将南归鸳鸯湖索诗赠行》:“宦海浩浩君身抽,魂安梦稳非赃賕。”
《漢語大詞典》:赃累(贓累)
贪污纳贿罪。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今后諫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未曾任刺史县令,或在任有赃累者,宰臣不得拟议。”
分類:贪污纳贿
《漢語大詞典》:黩贿(黷賄)
贪污纳贿。明史·刘应秋传:“一变於 严嵩 之黷贿,而士化为贪。”
《漢語大詞典》:买荒(買荒)
旧指官吏趁荒年减免赋税之机,勒索贪污。 清 叶兰 《纪事新乐府·卖荒谣》:“偏灾流行无岁无,奈何据此为利图。买荒变易荒与熟,权总恶书任翻覆。问渠荒价夫如何?石赋卖钱两贯多。”
《漢語大詞典》:贪赇(貪賕)
贪污受贿。魏书·高祖纪下:“ 夏州 刺史 章武王 彬 以贪賕削封。”
《漢語大詞典》:浊货(濁貨)
黩货。贪污纳贿。北史·杨津传:“至於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北史·外戚传·闾毗:“ 英 浊货,徙 敦煌 。”
分類:贪污纳贿
《国语辞典》:脏钱(脏钱)  拼音:zāng qián
由贪污、舞弊、揩油等方法而得来的钱财。如:「他倔强清廉,绝不会接受你的脏钱!」
《漢語大詞典》:臧罪
贪污受贿之罪。后汉书·袁安传:“政号严明,然未曾以臧罪鞠人。”后汉书·徐璆传:“时 董太后 姊子 张忠 为 南阳 太守,因埶放滥,臧罪数亿。”
分類:贪污受贿
《國語辭典》:赃银(贓銀)  拼音:zāng yín
非法获得或来路不明的钱财。《红楼梦》第六八回:「那察院深知原委,收了赃银。」
《漢語大詞典》:赃金(贓金)
贪污纳贿得来的钱。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王天冲》:“既愤官绅之横暴,益肆力於贪墨之史,其赃金纍纍,经其眼线,无获免者。”
《漢語大詞典》:赃负(贓負)
谓有贪污受贿行为。新唐书·杨绾传:“其刺史不称职若赃负,本道使具条以闻,不得擅追及停,而刺史亦不得輒去州诣使所。”
分類:贪污受贿
《漢語大詞典》:板帐钱(板帳錢)
南宋 时官府进行贪污勒索的一种名目。宋史·食货志下一:“又有所谓板帐钱者,亦军兴后所创也。如输米则增收耗剩,交钱帛则多收糜费,幸富人之犯法而重其罚,恣胥吏之受賕而课其入……他如此类,不可徧举。”亦省称“ 板帐 ”。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大抵经总制钱为州之害,月桩、板帐为县之害。” 宋 叶适 《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 江 东白收板帐, 湖 南倍折冬苗。”
《漢語大詞典》:还珠守(還珠守)
后汉书·循吏传·孟尝载, 合浦 产蚌珠,因地方官贪污,采求无厌,蚌珠迁至界外 日南 地方。后 孟尝 任太守,革除前弊,去珠复还。后以“还珠守”指清廉的地方官。 唐 杜牧 《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漢語大詞典》:冒赈(冒賑)
贪污救济款物。 清 魏源 《荆溪周君保绪传》:“ 淮安府 山阳县 知县 王伸汉 冒賑事发, 王穀 大辟,所属吏及委员皆詿误,惟君先几得免。”清史稿·高宗纪五:“ 甘肃 布政使 王廷赞 以冒賑浮销,褫职逮治。”
分類:贪污救济
《漢語大詞典》:敛费(斂費)
贪污聚财。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麯行 程少山 等僱觅 卢世标 为本行管事,不谓 世标 从中作梗,且谤 源 敛费侵肥。”
分類:贪污聚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