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京兆人。仕南唐李煜为内供奉。善画楼台、人物,于时见称。尝作《春江图》,煜为题《渔父词》于其上。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二
贤义。广顺三年益都县大云寺讲经沙门。
剧可久 朝代:五代至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涿州范阳人,字尚贤。通晓法令。历仕后唐、后晋、后周。累官大理卿、太子右庶子。后周世宗时,因刑书条目繁细,难以检讨,与侍御史张湜等删定《刑统》。宋太祖建隆三年,以光禄卿致仕。在廷尉四十年,用法平允,以仁恕称。卒年七十七。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一
可久字尚贤。州范阳人。仕后唐。累迁著作郎。入晋历大理卿。周广顺初改太仆卿。分司西京。显德五年复拜大理卿。入宋。建隆三年卒。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出泉州永春丘氏。少聪敏。即依师披剪于吉祥院。后游学云门。得心法。既匡众衡阳之大圣寺。其操守愈益孤峻。一布衣。虽屡更寒暑。未尝变。一藤状昼夜禅坐。如株杌。有问者。酬答无小滞。乾德中。忽告众曰。吾今兹且将偿宿愿矣。明日径入南窑山。诸子弟辈。初莫之知也。有求之者。得双胫骨草石间。然后信其委身于豺虎矣。阇维收舍利起塔。寿七十四。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遗身篇第七
释守贤。姓丘氏。泉州永春人也。少而聪达渊懿沈厚。誓投吉祥院从师披剪焉。后游学栖云门禅师道场明了心决。趋彼衡阳众推说法。纳衣练若之人。若百州之会于朝夕池矣。贤不衣缯纩布衣皮裤而已。度伏腊必无更易。胁不著席。唯坐藤床瞑目通宵。除有问者。随其启发雍容自持。乾德中告众曰。吾有债愿未酬心终不了。明日入南窑山投身饲虎。弟子辈去寻见双胫皮裤缠且存耳。收阇维之得舍利无数。报龄七十四。今小浮图藏遗体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遇贤(九二五~一○一二),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俗姓林,为东林寺僧,乡人谓之林酒仙。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卒,年八十八(《吴郡志》卷四二、《北涧集》卷一○《酒仙祠铭》)。今录诗四首。
耶律贤适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8—980 【介绍】: 辽皇族,字阿古真。以军功为右皮室详稳。穆宗应历中,入耶律贤藩府。贤(景宗)即位,拜北院枢密使兼侍中,出为西北路兵马都部署。乾亨初封西平郡王。
胡宾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韶州乳源人,字明贤。少以博洽名。南汉时登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知制诰。刘鋹时辞官归,著《南汉国史》。鋹亡,上其书于宋,号《刘氏兴亡录》。以明经授著作郎。真宗咸平三年登进士第。累迁翰林学士,致仕卒。

人物简介

简介
开宝五年(972年)七月,封永庆公主,下嫁右卫将军魏咸信。宋太宗即位,进封虢国公主。淳化元年(990年)正月,改封齐国公主。宋真宗即位,进封许国长公主。咸平二年(999年)四月去世,谥号贞惠。宋仁宗即位,改谥恭惠。景祐三年(1036年)二月,追封许国大长公主。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宋徽宗即位,改封陈国大长公主。政和四年(1114年)十二月,改封贤惠大长帝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1 【介绍】: 宋僧。天竺摩伽陀国人。宋初至鄜州,与河中梵学僧法进共译经义,始出《无量寿经》、《尊胜经》、《七佛赞》。太祖建隆六年召见,赐紫衣师号,入译经传法院。太宗雍熙二年改名法贤。真宗咸平元年复进所译新经,真宗为之制序。卒谥玄觉法师。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天息灾。北天竺迦湿弥罗国人也。太平兴国中。与乌填曩国三藏施护。至京师。时梵德前后叠来。各献梵筴。集置甚富。上。方锐意翻传。思欲得西来华梵淹贯器业隆善者。为译主。诏于太平兴国寺西。建译经传法院。以须之。先是。有梵德法天者。中天竺国人。妙解五明。深入三藏。初至蒲津。与通梵学沙门法进。译无量经七佛赞。守臣表上之。上览之大悦曰。胜事成矣。与天息灾施护同召见。问佛法大意。对扬称旨。赐紫方袍。并居传法院。赐师号天息灾明教大师。法天传教大师。施护显教大师。令先以所将梵本。各译一经。诏梵学僧法进常谨清沼。笔受缀文。光禄卿杨说。兵部员外郎张洎润文。殿直刘素监护。所须受用。悉从官给。三师述译经仪式上之。且请。译文有与御名庙讳同者。前代不避。若变文回护。恐妨经旨。诏答。佛经用字。宜从正文。庙讳御名。不须回避。未一月新译经成。天息灾上圣佛母经。法天上吉祥持世经。施护上如来庄严经各一卷。诏两街。选义学沙门百人。详定经义。时左街僧录神曜等言。译场久废。传译至艰。三师。即持梵文先翻梵义。以华文證之。曜众乃服。上览新经。示宰臣曰。佛氏之教。有裨政理。普利群生。达者自悟渊源。愚者妄生诬谤。朕于此道。微识其宗。凡为君正心无私。即自利行。行一善以安天下。即利他行。如梁武舍身为奴。此小乘偏见。非后代所宜法也。车驾幸译经院。赐坐慰劳。增什物给童子。悉出禁中所藏梵本。令其翻译。复选梵学沙门。为笔受。义学沙门十人。为證义。自是每岁诞节。必献新经。皆召坐赐斋。以经付藏颁行。适西国有进大乘祝藏经。诏法天详定。天奏。此经是于阗书体。非是梵文。况其中无请问人。及听法众。前后六十五处。文义不正。帝召天谕曰。使邪伪得行。非所以崇佛教也。宜焚弃此本。以绝后惑。下诏曰。朕方隆教法。用福邦家。其内外诸郡童行并与剃度。时新经陆续以进上如次披览。谓宰臣曰。天息灾等。妙得翻译之体。诏除天息灾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法天施护朝奉大夫试鸿胪卿。法天改名法贤。并月给酥酪钱有差。上亲制三藏圣教序以赐之。用冠新译之首。中云。法师天息灾等。常持四忍。早悟三空。翻贝叶之真诠。续人天之圣教。芳猷重启。偶运当时。润五声于文章。畅四始于风律。堂堂容止。穆穆辉华。旷劫而昏蛰重明。玄门昭显。轨范而宏光妙法。净界腾音。及真宗即位。礼部侍郎陈恕。以译院久费供亿为言。上不听。且制序文。命置先帝序后。从法贤请也。咸平三年八月。天息灾示寂。谥慧辩。敕有司具礼祭葬。次年法贤亡。谥玄觉。礼视慧辩。施护先逝。三师遭逢圣世。首隆译场。续狮弦之响。发空谷之音。阐宣之功。无忝前哲矣。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释法天,一曰法贤,中天竺摩伽陀国人。宋初,至鄜州,与河中梵学僧法进共译经义,始出《无量寿经》、《尊胜经》、《七佛赞》。州牧王龟从润色之,献阙下。太祖建隆六年八月,召见赐紫。初兴译事,诏童子五十人习梵书。法天所译,《大方等总持宝光明经》五卷,《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六卷、《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二纸馀,《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七纸馀,《佛说圣曜母陀罗经》三纸半,《圣无能胜金刚大陀罗尼经》三纸半,《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五纸,《毗俱胝菩萨一百八名经》三纸馀,《诸佛心印陀罗尼经》一纸半,《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六纸馀,《佛说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一纸弱,《佛说大护明大陀罗尼经》五纸,《佛说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七纸,《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经》二纸强,《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二卷,《妙臂菩萨所问经》四卷,《佛说金刚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三卷,《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六纸馀,《佛说宝藏神大明曼拿罗仪轨经》二卷,《大寒林圣拿罗陀罗尼经》四纸馀,《最胜佛顶陀罗尼经》二纸强,《无能胜大明陀罗尼经》七纸半,《无能胜大明心陀罗尼经》一纸半,《佛说圣宝藏神仪轨经》二卷,《七佛赞呗伽陀》二纸强,《佛说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三纸半,《佛说圣观自在菩萨梵赞》二纸弱,《犍椎梵赞》七纸半,《佛说长者施报经》六纸馀,《佛说七佛经》一卷,《毗婆尼佛经》二卷,《佛说大三摩惹经》四纸半,《妙法圣念处经》八卷,《佛说分别缘生经》一纸馀,《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三纸馀,《佛说诸形有为经》一纸强,《佛说目莲所问经》二纸弱,《佛说苾刍五法经》四纸馀,《佛说苾刍迦尸迦十法经》二纸半,《菩提心观释》二纸馀,《佛一百八名赞》二纸馀,《胜军化世百喻伽陀经》七纸弱,《六道伽陀经》五纸。综上所译,都四十四种,大小百一十九纸,成帙者三十五卷,其所敷者博,而功亦勤矣。自太祖以来,迄于真宗,四十馀年中,累承恩锡,赐天竺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号曰“传教大师”。太宗雍熙二年,帝览新译经已,改其名曰法贤。盖天、贤皆译音,本叠韵也。咸平元年,复进所译新经,真宗为之制序。今大藏载法贤所译经共六十馀部,中有《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共二十五品,首列圣教序。以咸平四年五月示寂。谥玄觉法师,敕送终,如慧辨礼。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3—1014 【介绍】: 宋曹州冤句人,徙居洛阳,字师亮。太祖至洛,以布衣条陈十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累迁左拾遗。北汉平,朝廷议取幽蓟,因上书谏阻。六年,任江南西路转运使,革除弊政,务行宽大。八年,签书枢密院事。雍熙三年知代州,御辽兵甚力。端拱二年擢枢密副使,淳化二年参知政事,寻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罢相。真宗咸平初复相,三年罢。四年,任泾、原等州军安抚经略使,屡陈御夏之策。景德初,知青州,后出判河阳,以司空致仕。卒谥文定。有《洛阳缙绅旧闻记》。
全宋诗
张齐贤(九四三~一○一四),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衡州。雍熙初,迁左谏议大夫。三年(九八六),授给事中。知代州。淳化二年(九九一),以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数月,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罢相,为尚书左丞知河南府,徒知永兴军,又徒知襄州。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年,坐朝会被酒失仪免相。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以司空致仕。七年卒,年七十二。谥文定。有集五十卷,不传。《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宋史》卷二六五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一○二
张齐贤(九四三——一○一四),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徙居洛阳。太祖至洛,以布衣条陈十事。太宗擢为进士,遂通判衡州,累官至江南西路转运使。太平兴国八年,擢右谏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雍熙三年知代州,端拱二年拜刑部侍郎、枢密副使。淳化二年参知政事,数月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六月罢为尚书左丞,历知河南等府州。咸平元年召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罢,命为泾、原等州军安抚经略使。景德初知青州,大中祥符元年拜右仆射,进左仆射。五年以司空致仕,七年薨,年七十二,谥文定。著有《洛阳󲦤绅旧闻记》五卷(存),《太平杂编》二卷。《宋史》卷二六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8—982 【介绍】: 即耶律贤。辽代皇帝。契丹名明扆。世宗次子。穆宗被近侍所杀后,即帝位。改应历十九年为保宁元年。助北汉御宋。败宋北伐之师于高梁河。改元乾亨。次年攻宋至瓦桥关。在位十四年。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有基,字及贤。姓汪氏,钱塘人。五岁出家,从天台寿昌法超,授诸经论。稍长,闻四明宝云传智者教,往事之,受《法华》、《止观》,随言解义,曲尽其妙。端拱元年,郡人请演教于太平兴国寺,学者数百人。每白黑月,必集众诵菩萨戒法,劝人念佛。如是四十年,数达万众。遇岁歉,则持钵乞请,分食徒侣。祥符八年六月示疾,弟子令祥请留训,基乃广演圆音,逾时光见西方,音发空中,如聆鼓吹。基曰:“西方三圣人来也。”即右胁向西而化。法智闻而叹曰:“扶病谭禅,临灭见佛,信希有事哉。”荼毗出舍利无算。尔后,僧众具有定力、深心信仰者,每于定光中见基具威仪西迈,或坐青莲华,对佛说法,又若阿弥陀佛为基授记者。种种异徵,皆不可思议云。

人物简介

简介
赵氏,河南开封人,北宋时期公主,宋太祖赵匡胤嫡次女,母为孝惠皇后贺氏。开宝五年(973年)闰二月,册封延庆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石保吉。宋太宗即位,进封许国公主。淳化元年(990年)正月,改封晋国公主。宋真宗继位,进晋国长公主。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正月,进晋国大长公主。同年十一月病逝,谥号贤靖。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改封鲁国大长公主。政和四年(1114年)十二月,改封贤靖大长帝姬。
王贻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并州祁县人,字象贤。王溥子。少随后周太祖典商、颍二州,署衙内都指挥使,改著作佐郎。宋初迁金部员外郎,累迁右司郎中。遍览群书,学问该博,凡有所对,皆据经引典,时论赞其谙练。太宗淳化中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3—1013 【介绍】: 宋汀州宁化人,字仲贤。郑彦华子。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初仕南唐为校书郎。入宋,累官陕西转运副使。会岁歉,诱豪民出粟三万斛,活饥民数万。真宗时,曾献《河西陇右图》,叙地利本末,反对放弃灵州。数任陕西转运使,参与抵御西夏及辽战役。官终兵部员外郎。工诗,善篆书。有《江表志》、《南唐近事》、《谈苑》等。
全宋诗
郑文宝(九五三~一○一三),字仲贤,一字伯玉(《永乐大典》卷七八九四引《临汀志·进士题名》),宁化(今属福建)人。仕南唐至校书郎。入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补修武县主簿,改通判颖州,知州事。淳化二年(九九一),授陕西转运副使,加工部员外郎,对西北地区经济颇多策划,后因减盐价亏损国课,贬蓝山令。真宗咸平中召掌京南榷货。大中祥符初改兵部员外郎。六年卒。年六十一,有文集二十卷(《东都事略》卷一一五),已佚。《宋史》卷二七七有传。今录诗十六首。
全宋文·卷一三九
郑文宝(九五三——一○一三),字仲贤,宁化(今福建宁化)人,一说襄城人。仕南唐至校书郎。入宋登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第,除修武主簿,迁大理评事、知梓州录事参军事。召试翰林,改著作佐郎,通判颍州。授陕西转运副使,前后自环庆部粮越旱海入灵武者十二次,晓达蕃情,习其语。其后屡任陕西、河东、京西转运使,官至兵部侍郎。大中祥符六年卒,年六十一。能诗,善篆书,有集二十卷,又撰《谈苑》二十卷、《江表志》三卷(存)、《南唐近事》一卷(存),《江南馀载》二卷(存)。《宋史》卷二七七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