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贤冑部
【佛学大辞典】
(流派)Bhadraya%nika,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后三百年,自犊子部流出。部主名曰贤。以贤为祖,故称为贤冑部。其所说与犊子部同。宗轮论述记曰:「贤冑者,贤者部主之名,冑者苗裔之义,是贤阿罗汉之苗裔,故言贤冑。从所袭部主为名也。」
【佛学常见辞汇】
小乘二十部之一,于佛灭后三百年,由犊子部中流出,但所说者与犊子部同。
贤瓶
【佛学大辞典】
(物名)贤为善之义。又名善瓶,德瓶,吉祥瓶,如意瓶,有德瓶。若人祈神天感得此瓶时,所求者如意由瓶而出云。大日经疏八曰:「有部毗尼中说:大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四大弟子,犹如贤瓶,若人净心供养竟,希求世间现报,无不如愿。」(参见:瓶及德瓶)
贤瓶宫
【佛学大辞典】
(天名)Kumbha,又曰Bhadra-kumbha,宝瓶。十二宿之一。胎藏界外金刚部院之一众。以宝瓶为三昧耶形。
贤现普贤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普贤)附录。
贤善
【佛学大辞典】
(术语)贤而行善者。涅槃经四相品曰:「外现贤善,内怀贪嫉。」观经疏散善义曰:「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
贤愚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贤愚因缘经之略。
贤愚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元魏慧觉等译。为集贤圣凡愚之种种因缘事迹者。
贤胜优婆夷
【佛学大辞典】
(人名)五十参善知识之第四十五。
贤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外典谓之圣贤。内典谓之贤圣。贤者和于善之义。圣者会于正之义。和于善,虽离恶,而未发无漏智,不證理,不断惑,在凡夫之位者,谓之贤。既发无漏智,證理断惑,次舍凡夫之性者,谓之圣。见道前七方便之位,名为贤。见道以上名为圣。大乘义章十七本曰:「和善曰贤,会正名圣,正谓理也。理无偏邪,故说为正。證理舍凡,说为圣矣。(中略)就位分别,见前已前调心离恶,名之为贤。见谛已上会正名圣,故仁王中,地前并名为三贤,地上菩萨说为十圣。」四教仪二曰:「言贤者,邻圣曰贤,(中略)贤者名直善也。」嘉祥仁王经疏三曰:「会真名圣。」俱舍义光记二十二曰:「贤谓贤和,圣谓圣正。」大乘中,仁王经有三贤十圣之目,璎珞本业经有四十二贤圣之称。小乘中,萨婆多宗立七贤七圣,成实宗立二十七贤圣。但贤有通别之二门。据别门,则贤居下位。据通门,则通于见谛以上。如经说贤者舍利弗贤者须菩提等,福田经所说之二十贤圣。俱舍论二十二曰:「分别贤圣品。」成实论一曰:「分别贤圣品。」大乘义章十七本曰:「贤圣义。」义林章五本曰:「二十七贤圣章。」各有所说。
【佛学常见辞汇】
在凡夫之位的修行人叫做贤,已经断惑證真的人即叫做圣。
二十七贤圣
【佛学大辞典】
(名数)成实论,中阿含福田经所说。俱舍家亦兼言之。二十七贤圣者:十八有学((参见:有学条),)与
四十二贤圣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三贤十圣加等觉妙觉之二圣者。菩萨璎珞本业经上曰:「为菩萨者,(中略)必谛受学四十二贤圣名门决定多义。」本经举梵汉之名。(参见:四十二地)
贤圣名字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菩萨璎珞本业经之品名。
贤钩天
【佛学大辞典】
(天名)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北方第六天。与二十八宿中之壁宿,七曜中之贪狼星,五行中之火相当。贤为善,钩为钩召,招集福德之意也。种子为字。寂静之义,或作字。有之义也。此天在因位,著于万法实有之见,欲望炽盛,如豺狼之贪,故约于因位之本性,以字为种子。然由胎藏大日之加持,为曼荼罗会中所摄取,乃体达阿字本不生之理,万法实有之见破而欲念顿为消灭,身心寂静,故约于果位之身以字为种子。
贤护
【佛学大辞典】
(人名)Bhadrapa%la,梵名曰颰陀,跋陀和,跋陀婆罗,跋陀罗波梨。或曰贤护长者,贤护菩萨,贤护大士。在家之菩萨也。玄应音义五曰:「案移识经云:颰陀罗波梨,此译云贤护,亦云贤守。邻圣曰贤,固道称守。幻士经云:颰陀,此言仁贤。是王舍城在家菩萨也。」大宝积经百九卷贤护长者会第三十九曰:「有一最大巨富商主长者之子,名颰陀罗波梨(随言贤护)。(中略)尔时世尊告阿难言:长老阿难!汝欲闻此颰陀罗波梨长者家中所有众乐事乎?乃至具足说其受于快乐果报,虽复忉利帝释天王犹不能及,况复人间。(中略)是长者子,凡有六万最大商主恒随彼后。(中略)其颰陀罗波梨家内恒常铺设六万上妙六合床榻,杂色被褥以覆其上,(中略)复有六万婇女,端正殊绝,身体柔软细滑,(中略)又其长者欲食之时,则有六万杂种羹臛饭,食微妙香美,犹如天厨无有异也。」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有「贤护长者品。」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一曰:「王舍大城有优婆塞。名曰贤护。为众上首。」
浴室安贤护菩萨像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院浴室安跋陀婆罗像者,据以水因證圆通之故事。楞严经五曰:「跋罗婆罗,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得,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僧堂清规曰:「九日,浴主于浴室鸣钟集众,于贤护大士讽经,于心经消灾等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