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90,分100页显示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3  44  45  4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孔室四科
可与言诗
名彰教敦
立体中正
履信依仁
佛类词典
一切如来普贤摩诃菩提萨埵三昧耶
七百贤圣
七贤
七贤七圣
十八贤
十八贤众
十八贤圣
十万普贤
三贤
三贤位
《分类字锦》:孔室四科
江总 陶贞白先生集序德行 博敏孔室四科经,术深长郑门六艺。
分类:
《分类字锦》:可与言诗(可与言诗)
论语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又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分类:
《分类字锦》:名彰教敦
白居易 赠樊著作诗 贤者不为名,名彰教乃敦。
分类:
《分类字锦》:立体中正(立体中正)
夏侯湛闵子骞赞蒸蒸子骞立体中正
分类:
《分类字锦》:履信依仁
李尤九贤管徵君颂抱璞秉和履信依仁
分类:
一切如来普贤摩诃菩提萨埵三昧耶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日如来东方金刚手菩萨出生之三昧耶也。见略出经注一。
七百贤圣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灭后百年,在吠舍离城为第二结集之贤圣也。(参见:结集)
七贤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七方便位。亦曰七加行位。小乘见道以前之修行位也。总称见道以前为贤位,见道以后为圣位。贤位中有七位: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住,三、总相念住,谓之三贤位,四、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谓之四善根。此中有通别二名,通者,皆称为七贤,皆称为加行位。别者前三位为三贤。后四位为四善根,或四加行位。今则对于后之七圣位,而总称七位为七贤位。(参见:四善根)。【又】有大乘之七贤。仁王经天台疏上曰:「一初发心人,二有相行人,三无相行人,四方便行人,五习种性人,六性种性人,七道种性人,俱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五停心,二别相念住,三总相念住,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即通三贤与四善根(后之四)而为七贤。见玄义四下。
【佛学常见辞汇】
1。指小乘的七贤,又名七方便位,或七加行位,都是声闻乘人在见道以前的修行位,其位是五停心观、别相念住、总相念住、软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前三是三贤位,后四是四善根。2。指大乘的七贤。仁王经天台疏上日:「一初发心人,二有相行人,三无相行人,四方便行人,五习种性人,六性种性人,七道种性人,俱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四善根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小乘俱舍成实于总相念住之后位,大乘法相宗于十回向之满位,生四种之善根。此乃小乘七方便中之后四方便,大乘法相宗五位中之第二加行位也。是正为见道之修行,故名加行。俱舍,成实,法相三宗,其行相各异。梵Kus/ala-mu%la。
【佛学大辞典】
(名数)暖,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加行法也。(参见:加行位)
【佛学常见辞汇】
1。指小乘之暖、顶、忍、世第一法。声闻乘行人修五停心观及四念处观之后,接著须修四谛观。当无漏智火将生,心中光明启发之时,名为暖位;进而智慧增长,达于顶点,名为顶位;再进而明四谛之理,其心坚住,决定不移,名为忍位;更进而到达有漏智的最终点,在世间有情之中,最为殊胜,名为世第一法。3。指大乘之暖、顶、忍、世第一法。以佛觉为己心,如火欲燃,名为暖;以自心成佛,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印持无所取之境,顺忍所无取之心识,名为忍(暖位以佛觉为己心,顶位以自心为佛境,忍位则觉于中道);由此更进,则迷觉两忘,中边不立,虽未至初地见道之出世间,然已到世间的最后边际,纵属有漏,但在世间已是第一,名世第一。在此大乘暖、顶、忍、世第一四位之中,前二位修四寻思观,观所取空,后二位修四如实智,观能所二取皆空。
七贤七圣
【佛学大辞典】
(名数)是小乘俱舍宗所立贤圣之数也。七贤如前,七圣者,俱舍论,四教仪之目也。华严孔目章谓之七士夫,七大夫,七圣人。圣者正也,以正智照见真理,故名。见道以上者是也。差别其圣者之位次,有八圣,四向四果是也。今由利钝之根性差别其圣者,则为七圣: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四见至,五身證,六慧解脱,七俱解脱。俱舍论二十五曰:「学无学位有七圣者。一切圣者皆此中摄: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四见至,五身證,六慧解脱,七俱解脱。」四教仪三曰:「七圣位者: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四见得,五身證,六时解脱罗汉,七不时解脱罗汉。」止观三下曰:「若析法入空,有无二门所断三道,如毗昙所明七贤七圣四沙门果,成论所明二十七贤圣等,差别位次。」大乘义章十七本曰:「或分十四,如毗昙说,见谛道前说七方便(七贤),见谛道中信行法行,修道位中有信解脱及与见到,通前十一。阿那含中得灭定者名为身證,通前十二。无学位中说慧解脱及俱解脱,通前十四(七圣)。」
【佛学大辞典】
(名数)萨婆多宗所立。五停心,别相念住,总相念住,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之七方便位为七贤。信行,法行(初果),信解,见得(第二果第三果),身證(第四向),慧解脱,俱解脱(第四果)之人为七圣。
【佛学常见辞汇】
小乘俱舍宗所立的贤位与圣位。七贤(参见:七贤)。七圣又名七士夫,或七大夫,或七圣人。俱舍论说:「学无学位有七圣者,一切圣者皆此中摄。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四见至,五身證,六慧解脱,七俱解脱。」
十八贤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八贤圣之略称。
十八贤众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十八贤圣项同,(参见:有学)
十八贤圣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十八有学同。(参见:有学)
十万普贤
【佛学大辞典】
(杂名)谓为十万之普贤菩萨。普贤者,华严经中慈悲门之菩萨也。(参见:普贤)
三贤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大乘十住十行十回向之菩萨也。仁王护国经疏曰:「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皆称贤者,此就别教而论,盖诸位菩萨但断见思惑尽,尚有无明惑在,未入圣位,故名贤。」
【佛学大辞典】
(名数)小乘五停心观,别相念住,总相念住之位,谓之三贤。见七十五法名目。又大乘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位,谓之三贤。见大藏法数十。
【佛学常见辞汇】
1。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但断见思惑,尚有尘沙无明惑在,未入十地圣位,所以只称为三贤,或地前菩萨。2。合小乘之五停心观、别相念处、总相念处三者,名为三贤。
【三藏法数】
(出仁王护国经疏)
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皆称贤者,此就别教而论,盖诸位菩萨,但断见、思惑尽,尚有无明惑在,未入圣位,故名贤也。
〔一、十住〕,会理之心,安住不动,名之为住。一发心住、二治地住、三修行住、四生贵住、五具足方便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
〔二、十行〕,行即进趣之义。谓行此行,则能进向于果,名之为行。一欢喜行、二饶益行、三无违逆行、四无屈挠行、五无痴乱行、六善现行、七无著行、八难得行、九善法行、十真实行。
〔三、十回向〕,回因向果,名为回向。一救诸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不坏回向、三等一切诸佛回向、四至一切处回向、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六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七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八真如相回向、九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十入法界无量回向。
三贤位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三贤之阶位。(参见:三贤十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