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普贤三昧耶印明
【佛学大辞典】
(真言)两手外缚,竖二中指相合也。真言曰:唵(归命)三昧耶(平等)萨怛鍐(入我我入)见真言句义钞中。
普贤菩萨定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等月菩萨所问三昧经之异名。
普贤菩萨劝发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八品之名。法华之终,普贤菩萨由东方来,于末世之行者劝发法华也。
普贤菩萨行愿赞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四十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最后偈文之异译,后有速疾满普贤行愿陀罗尼一咒。
普贤菩萨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说根本咒一与治病咒六。
普贤三昧耶印真言
【佛学大辞典】
(杂名)密教所传普贤菩萨之印与真言也。
普贤金刚萨埵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普贤金刚萨埵略瑜伽念诵仪轨之略名。
普贤金刚萨埵略瑜伽念诵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明修普贤三昧成普贤之身者。
无垢贤女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转女身经之异译。
众贤
【佛学大辞典】
(人名)Sam%ghabhadra,论师名。有部宗悟入之弟子,曩者世亲菩萨讲婆沙论,造俱舍论,匡毗婆沙师之误,众贤论师通破俱舍论,破俱舍取雹摧草本之意,名曰俱舍雹论。世亲菩萨见之,称此论反发明我宗,因改名顺正理论,有八十卷,又显宗论有四十卷,正理以破执为主,显宗以显正为本。见西域记四。
圣贤
【佛学大辞典】
(杂名)圣者与贤者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證真谓之圣,邻于圣谓之贤。玄义四下曰:「邻圣曰贤。」
【佛学常见辞汇】
證悟真理的人叫做圣,比圣略逊一筹的人就叫做贤。
贤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贤十圣,七贤七圣等。总称声闻乘预流果以前,菩萨乘初地以前之观行者为贤人。成宗论二十七贤圣中,前二者为贤人,后二十五者为圣者。玄义八曰:「贤名贤能,亦名贤善。善故有德,能故有智。智德具足,故称贤人。」(参见:贤圣)
【佛学常见辞汇】
指證得各种果位,但还没有證得法身的人,如声闻乘预流果以前及菩萨乘初地以前的修行人,都叫做贤人。
贤士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在家之菩萨。思益经一曰:「跋陀婆罗等十六贤士。」
贤豆
【佛学大辞典】
(地名)(参见:印度)
印度
【佛学大辞典】
(地名)梵Sindhu=波斯Hindhu=希腊India(国名),Indus(河名),旧称身笃,身毒,贤豆,天竺等。新称印度,印特伽,译曰月。西域记二曰:「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云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印度者,唐云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称。(中略)良以其土圣贤继轨,导凡御物,如月照临,由是义故,谓之印度。」慈恩传二曰:「印特伽国,谓印度也。」是月之名与Indu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