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81,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失主
放鹰
赠遗
矫虔
舍施
重赂
异财
供僧
科差
月进
守藏
散积
养物
压岁
奸偷
《國語辭典》:失主  拼音:shī zhǔ
财物失落或失窃的所有人。《老残游记》第七回:「失主尚未来县报案,他的手下倒已先将盗犯获住了。」
《國語辭典》:放鹰(放鷹)  拼音:fàng yīng
1.饲放猎鹰。《魏书。卷九八。岛夷萧道成传》:「掷涂赌跳,放鹰走狗诸杂狡狯,日日辄往,以此为常。」
2.嗾使女子诱合他人以谋财。
《國語辭典》:赠遗(贈遺)  拼音:zèng wèi
赠送、赠与。唐。李朝威《柳毅传》:「宴罢,辞别,满宫悽然。赠遗珍宝,怪不可述。」也作「赠给」、「赠送」。
分類:赠送财物
《國語辭典》:矫虔(矯虔)  拼音:jiǎo qián
欺诈强取。《书经。吕刑》:「鸱义奸宄,夺攘矫虔。」
《漢語大詞典》:舍施(捨施)
犹施舍。谓以财物、人力资助寺院或救济贫民。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叶法善:“师乘白鹿,自海上而至,止於 龙兴观 。远近礼敬,捨施丰多。” 宋 苏轼 《胜相院经藏记》:“时见闻者,皆争捨施。富者出财,壮者出力,巧者出技,皆捨所爱。” 宋 叶适 《故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施公墓志铭》:“公益感励奋发,以薄赋歛、厚捨施为己任。”《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若员外不肯捨施,贫僧到晚自教人取。”
《漢語大詞典》:重赂(重賂)
(1).指赠人或行贿所用的丰厚财物。国语·晋语二:“立其薄者,可以得重赂。”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杀降:“既而有流言,谓贼首 汪直 、 汪五峯 者,与 胡少保 俱 徽 人,潜通重赂,贷其族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 宋御史 ﹞料 冯 贫士,诱以重赂,冀可摇,使家人风示之。”
(2).以丰厚的财物赠人或行贿。汉书·王莽传上:“﹝ 王莽 ﹞乃遣使者齎黄金币帛,重赂 匈奴 单于。”后汉书·李固传:“﹝ 固 ﹞上奏 南阳 太守 高赐 等臧秽。 赐 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 梁冀 。”
《漢語大詞典》:异财(異財)
(1).分开财产。多指分家。 汉 班固 《白虎通·封公侯》:“受命不封子者,父子手足,无分离异财之义。”《后汉书·党锢传序》:“礼,从祖兄弟别居异财,恩义已轻,服属疎末。”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然谓 安氏 异财时,剖此帖为二。”
(2).分外的财物。 宋 王安石 《兼并》诗:“ 三代 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漢語大詞典》:供僧
将财物等施舍给僧人。 宋 苏辙 《将游金山寄元长老》诗:“麤砂施佛佛欣受,怪石供僧僧不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僧三世报:“ 东朗 往 花山 求见 月律 师懺悔,师为礼水懺,且令以三十金供僧。”
《國語辭典》:科差  拼音:kē chāi
古代官府按条例科派的徭役和税捐。《水浒传》第一五回:「我虽然不打得大鱼,也省了若干科差。」
《漢語大詞典》:月进(月進)
唐德宗 时地方官吏为买宠而逐月进献财物。称为月进。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至 贞元 末,遂月有献焉,谓之月进。”新唐书·食货志二:“初, 德宗 居 奉天 ,储畜空窘…… 朱泚 既平,於是帝属意聚敛,常赋之外,进奉不息。 剑南西川 节度使 韦皋 有日进, 江西 观察使 李兼 有月进。” 宋 洪迈 容斋续笔·伾文用事:“ 唐顺宗 即位,抱疾不能言, 王伾 、 王叔文 以东宫旧人用事,政自己出,即日禁宫市之扰民、五坊小儿之暴閭巷,罢盐铁使之月进,出教坊女伎六百还其家。”
《國語辭典》:守藏  拼音:shǒu cáng
收藏保管。《周礼。夏官。司弓矢》:「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与其出入。」《红楼梦》第六六回:「囊中尚有一把鸳鸯剑,乃吾家传代之宝,弟也不敢擅用,只随身守藏而已。」
分類:贮藏保管
《漢語大詞典》:散积(散積)
散发所积存的财物。 唐 张说 《赠太尉裴公神道碑》:“夫知人以为本,感通以为行,善贷以为常,散积以为乐。”新五代史·杂传七·袁象先:“ 正辞 积钱盈室,室中尝有声如牛,人以为妖,劝其散积以禳之。”
《漢語大詞典》:养物(養物)
(1).养育万物。国语·周语下:“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谓其能为 禹 股肱心膂,以养物丰民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故仁者养物之器,刑者惩非之具。”
(2).指被畜养的动物。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
(3).谓受财物的支配,为财物所左右。吕氏春秋·本生:“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 高诱 注:“物者,货贿……夫无为者,不以身役物,有为者,则以物役身,故曰‘惑者多以性养物’也。”
《国语辞典》:压岁(压岁)  拼音:yā suì
旧俗除夕将糖果、财物分给儿童,称为「压岁」。也作「押岁」。
《漢語大詞典》:奸偷(姦偷)
亦作“姧偷”。亦作“奸偷”。 指为非作歹,偷盗财物。 汉 王褒 《僮约》:“往来市聚,慎护姧偷。” 唐 韩愈 《江陵途中寄翰林三学士》诗:“何况亲犴狱,敲搒发姦偷。”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旬朔内,坊市姦偷宿猾,慑气屏跡。” 宋 曾巩 《殿中丞致仕王君墓志铭》:“其为银铜场,冶者復业,而岁课大溢,为尉能发奸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