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81,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负弩
抱负
负山
久负
负暄
背负
逋负
负乘
负奇
惭负
负天
负恩
负扆
负重
负土
《國語辭典》:负弩(負弩)  拼音:fù nǔ
古时上级长官来访时,下级官吏背负弩矢在前引导以示尊敬。南朝陈。徐陵〈与王僧辩书〉:「郡将州司,郊迎负弩。」宋。苏轼诉衷情。钱塘风景古今奇〉词:「钱塘风景古今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何在,心已誓江西。」
《國語辭典》:抱负(抱負)  拼音:bào fù
心中有所怀抱。指志向、理想、愿望。《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老先生抱负大才,要从正途出身,不屑这徵辟。」《红楼梦》第一回:「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
《漢語大詞典》:负山(負山)
(1).背山。喻力不胜任。庄子·应帝王:“其於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蚉负山也。” 成玄英 疏:“蚉虫至小,山岳极高,令其负荷,无由胜任。” 北齐 刘昼 新论·均任:“是以君子量才而授任,量任而授爵,则君无虚授,臣无虚任,故无负山之累,折足之忧也。” 周实 《痛哭》诗之四:“壮志未酬填海岛,痴心枉作负山蟁。”
(2).背后依山。汉书·南粤传:“且 番禺 负山险阻,南北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可为国。”新唐书·突厥传上:“帝见怜之,以 虢州 负山,外麕鹿,有射猎之娱,乃拜为刺史。” 清 吴伟业 鹿樵纪闻·绣花针传:“ 恩平 负山带海,俗习剽刦。”
《骈字类编》:久负(久负)
谢楚为同州颜中丞谢上表未申致命之诚久负窃位之责
《國語辭典》:负暄(負暄)  拼音:fù xuān
语本《列子。杨朱》:「负日之暄,人莫知者。」接受日光曝晒。唐。杜甫〈西阁曝日〉诗:「凛冽倦玄冬,负暄嗜飞阁。」《红楼梦》第五三回:「命人在厅柱下石矶上太阳中铺铺了一个大狼皮褥子,负喧閒看各子弟们来领取年物。」
《國語辭典》:背负(背負)  拼音:bēi fù
1.以背驮物。
2.负荷、担负。如:「背负著众人的期待。」
《國語辭典》:逋负(逋負)  拼音:bū fù
1.拖欠赋税。《史记。卷一二○。汲郑列传。郑当时》:「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2.泛指各种未偿的债务或仇恨。《后汉书。卷六五。皇甫张段列传。段颎》:「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漢語大詞典》:负乘(負乘)
(1).负载,乘坐。 汉 焦赣 《易林·震之兑》:“马能负乘,见邑之野,并获粢稻,喜悦无咎。”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岂敢惮行,哀此负乘。”
(2).见“ 负乘致寇 ”。
分類:负载乘坐
《國語辭典》:负乘致寇(負乘致寇)  拼音:fù shèng zhì kòu
语本《易经。系辞上》:「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因才德不称其位而导致盗寇入侵。北周。庾信 为阎大将乞致仕表:「尸禄素餐,久紊彝典,负乘致寇,徒烦有司。」
《漢語大詞典》:负奇(負奇)
胸怀奇志。 元 乃贤 《投赠赵祭酒二十韵》:“鄙人自致惭无术,男子平生谩负奇。” 明 归有光 《冰崖草堂赋》:“知主人之远志兮,托幽遐以自将。少负奇以抗节兮,抱终天於蛮荒。” 清 查慎行 《题声山侄〈仗剑拥书图〉》诗:“尔生负奇学书剑,三十头颅行可见。”
分類:胸怀
《漢語大詞典》:惭负(慚負)
亦作“慙负”。 羞惭;惭愧辜负。后汉书·樊宏传:“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令臣魂神慙负黄泉。”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谢赐御筵表》:“方次旧闻,已叨优礼,省循非称,惭负失容。” 严复 《送沈涛园备兵淮扬》诗:“谁言死后无穷感,惭负先生远到期。”
《漢語大詞典》:负天(負天)
违背天意。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一:“ 羌滇吾 素为 勋 所厚,乃以兵扞众曰:‘ 盖长史 清贤,汝曹杀之者为负天。’” 宋 陆游 《寄题求志堂》诗:“穷居求志达行道,倘不塞责真负天。”
《漢語大詞典》:负恩(負恩)
(1).谓承受恩德。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周道如砥,康衢载直,徒媿玄黄,负恩无力。” 唐 何延之 《兰亭记》:“於是负恩荷泽,手舞足蹈,捧戴周旋,光骇閭里。”
(2).忘恩;背恩。 隋 江总 《哭鲁广达》诗:“悲君感义死,不作负恩生。” 明 康海 《中山狼》第四折:“你看世上那些负恩的,却不个个是这‘中山狼’么!”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序:“若逃之而出其家,其自为则巧矣,其负恩则何忍矣。”
《國語辭典》:负扆(負扆)  拼音:fù yǐ
扆,窗与门之间。古代天子接见诸侯,背对窗户南面而立,以示君位,故后世即以「负扆」指南面称帝或摄政。《淮南子。齐俗训》:「摄天子之位,负扆而朝诸侯。」汉。高诱。注:「户牖之间谓之扆。」《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索隐述赞》:「周公摄政,负扆据图。」
《國語辭典》:负重(負重)  拼音:fù zhòng
背负重物或担负重任。如:「忍辱负重」。《文选。卷四六。序。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念负重于春冰,怀御奔于秋驾。」李善注引《邓析子》:「明君之御民,若乘奔而无辔,履冰而负重也。」
《漢語大詞典》:负土(負土)
(1).古时坟墓隧道上承土的横板。周礼·春官·冢人“以度为丘隧” 唐 贾公彦 疏:“隧道,则上有负土。”墨子·备穴“两柱共一员十一” 清 孙诒让 间诂:“‘员十一’,义不可通,下文两言‘员土’,疑‘十一’即‘土’字,传写误分之。然‘员土’亦无义,盖当为‘负土’。周礼·冢人 贾 疏云:‘隧道上有负土’,此为穴,亦为隧道,故有负土。盖以板横载而两柱直榰之,故云‘两柱共一负土’。”
(2).背土。《淮南子·齐俗训》:“故 伊尹 之兴土功也,脩脛者使之跖钁,强脊者使之负土。” 高诱 注:“脊强者任负重。”梁书·韦叡传:“时 景 於城外起东西二土山,城内亦作以应之, 太宗 亲自负土, 哀太子 以下躬执畚鍤。”
(3).“负土成坟”之省。晋书·许孜传:“俄而二亲没,柴毁骨立,杖而能起,建墓於县之 东山 ,躬自负土,不受乡人之助。” 宋 苏轼 《潘推官母李氏挽词》:“尚有升堂他日约,岂知负土一阡新。”参见“ 负土成坟 ”。
《國語辭典》:负土成坟(負土成墳)  拼音:fù tǔ chéng fén
亲长丧后,后辈背土筑成坟墓,是旧时称扬的孝行。《隋书。卷七二。孝义传。杨庆传》:「及居母忧,哀毁骨立,负土成坟。」
分類:为是孝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