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4,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博尔济吉特·明安(别称 贝勒明安、明安老人 )
陈耀(字 非炫 号 贝茨 )
杜度( 爱新觉罗 安平贝勒 )
乔明栴(字 贝林 号 云钵 )
老藏丹贝( 赵 )
勒贝
贝本恒(字 常吉 )
贝和诺
班禅六世(名 贝丹益西 )
达赖八世(名 强白嘉措、绛贝嘉措 )
班禅七世(名 丹贝尼玛 )
贝青乔(字 子木 号 木居士 )
班禅八世(名 丹贝旺秋 土丹嘉措 )
其它辞典(续上)
贝琳(字 宗器 号 竹溪 )博尔济吉特·明安(别称 贝勒明安、明安老人 )
陈耀(字 非炫 号 贝茨 )
杜度( 爱新觉罗 安平贝勒 )
乔明栴(字 贝林 号 云钵 )
老藏丹贝( 赵 )
勒贝
贝本恒(字 常吉 )
贝和诺
班禅六世(名 贝丹益西 )
达赖八世(名 强白嘉措、绛贝嘉措 )
班禅七世(名 丹贝尼玛 )
贝青乔(字 子木 号 木居士 )
班禅八世(名 丹贝旺秋 土丹嘉措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定海人,字宗器,号竹溪。以军籍居南京。通天官象数之学,被荐入钦天监。正统、景泰间从征,占候有功。成化时累升钦天监副。
人物简介
简介
博尔济吉特·明安,黄金家族后裔,蒙古科尔沁部贝勒。《满文老档》称他为明安老人。明安为科尔沁部贝勒,纳穆赛之子,有兄弟二人,莽古斯、孔果尔。对明安最早的记载是与1593年的古勒山之战相关。此战中,努尔哈赤打败明安参加的九部联军。明安骑的马陷入泥淖中,只得骑一匹没有马具的马逃走。次年,明安、喀尔喀贝勒老萨相继遣使,与努尔哈赤通好。从此,蒙古诸部与努尔哈赤部通使不绝。努尔哈赤听说明安的女儿贤惠,派使礼聘。壬子年(1612年)正月,明安送女至,努尔哈赤以礼迎,完成婚礼。其女即安布福晋。是为满蒙联姻启始。
人物简介
维基
陈耀(1585年—?年),字非炫,号贝茨,河南河南府孟津县人,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乡试第20名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易六房会试中式第292名,殿试三甲136名进士,工部观政,授陕西韩城县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调渭南县知县,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升礼部祠祭司主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清宗室,努尔哈赤孙,褚英长子。初授台吉。皇太极天聪间,从攻明都。崇德初,封安平贝勒。从多尔衮攻朝鲜,取江华岛。又副岳托从墙子岭入明境,岳托卒于军,杜度总军事,略明山东。六年,攻广宁,战松山三战三捷。寻卒。
人物简介
维基
乔明栴,字贝林,号云钵,河南归德府永城县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河南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刑部观政,五年授曲周县知县,十年考察,降补旌德县知县,十一年升户部山西司主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僧。蒙古人,明末入卫籍改姓赵。顺治中住五台山。解文义,亦能书画,康熙西巡时,曾予奖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1 【介绍】: 清满洲正蓝旗人,郭络罗氏。初授侍卫,兼管佐领事。累擢至本旗都统。康熙十六年,参赞简亲王喇布军务。奉诏进兵收复广西。十九年,代莽依图为镇南将军,进至云南。平定后,卒于还军途中。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三
贝本恒,字常吉,淮阳人。馀杭洞霄宫道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7—1721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富察氏。济席哈孙。康熙间由工部笔帖式授户部主事,累迁大理寺卿,奉命往山东经理闸河。历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礼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8—1780 【介绍】: 清后藏香扎西则人,本名贝丹益西。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首领。乾隆六年入扎什伦布寺。三十年,受清廷颁赐金册。四十五年,赴热河避暑山庄贺乾隆七十寿辰,为首位来内地之班禅活佛。同年患痘症卒。肉身金龛返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8—1804 【介绍】: 清后藏托布加人,本名强白嘉措,一作绛贝嘉措,又译作降白嘉穆错。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首领。乾隆二十七年,迎入布达拉宫坐床。四十六年,受清廷命,在原摄政协助下亲政。廓尔喀入侵后藏被驱逐后,与清军统帅福康安共同拟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西藏政、财、军事、外交均由清廷驻藏大臣统筹办理。由“金奔巴”(金瓶)掣签认定转世灵童自此确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2—1853 【介绍】: 清后藏基雄人,本名丹贝尼玛。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首领。乾隆四十九年被迎入扎什伦布寺。五十六年,廓尔喀兵入侵后藏时,移住拉萨。清军驱逐廓尔喀兵后,清军统帅福康安与之议立《藏内善后章程》。嘉庆十五年,清廷换给第七世班禅额尔德尼金册。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八
咄咄吟·恽序
贝青乔,字子木,吴县人。有《半行庵诗存》。半行庵诗存稿·自序
余初不解吟事,年二十八遇朱丈绶,闻其绪论,始粗识师承,然畏难未学也。阅十年,遇益困,愤懑欲有言,叶丈廷琯从而激奖之,遂委志于诗,然饥驱四方,虽好吟,究未学也。峡江之役,旧著全亡,竭思省录,十仅存五,所幸半生游迹尚可髣髴得之,恐再遗忘,姑编如左。若云学诗,终须异日。吴县贝青乔子木。咄咄吟·自序
咄咄吟·恽序
余去岁罢官东旋,其冬侨寓吴门,始与都人士相见。有言贝子木遗集者,将鸠赀付刻。索其诗读之,觉其有异,乃终其卷,且反覆之,不忍舍。美哉诗乎!其数十年寝食于此者乎?其沈雄坚卓,胎息于少陵,无一字一句不锤鍊而成乎?其得江山之助,与其胸中奇气相摩荡以出之者乎?余于是知有子木,且知是为子木之诗。因复询其生平,盖具有干济才,壮年尝佐扬威奕将军戎幕,不避艰险,冀有所树立。既而无成功,乃往游京师。归,复之浙,又尝之黔、之滇、之蜀,足迹半天下,而卒穷愁落寞,患难颠倒,以底于死。初,庚申之变,子木自浙迎母以去。越岁,杭城再陷,母子相失。子木出没死生,寻母不获,负罪引慝,无地自容。不得已就直隶制军刘公之聘,未及相见,道卒旅邸。呜呼!文人之穷一至此哉!顾子木之卒也,刘公即驰使,殡殓如礼,且致书其家,又厚资之,俾迎其丧以归,终葬于先人之墓。是子木不得志于生前,犹幸遇贤主人于身后,是诚刘公之高义,又孰非子木之奇才名动公卿有以致此哉?昔乾隆中,吾乡诗人黄仲则终身坎壈,殆与子木等,至于今《两当轩集》风行海内,子木之诗时有与仲则相似,他日《半行庵集》当与并传不朽乎?子木佐戎时尝有《咄咄吟》二卷,具载当时军中利病,今不及刻,刻其编次成帙者。工既竣,请序于余。余与子木素昧平生,不宜有言,言之未必尽。然读其诗,爱其才,悲其遇,恻恻焉若有不能已者。爰就所见于其诗及后所闻约略诠次如右,尚望都人士习于子木者详言之,以补余之不逮也。同治五年丙寅冬仲,阳湖恽世临次山氏。咄咄吟·黄序
毒热盐汗,百务颓废,手扇无停麾。汪谢城孝廉触暑枉过,出一编示予,则吴门贝明经遗诗,其友叶翁调生与同志将为付刊者也。逭暑无术,倚北窗读之。苦心孤诣,盖笃于诗,亦达于世故者。贝子中年从戎浙水,继复幕游滇、黔,梯空缒幽,星饭水宿,不废铅椠。境苦而诗益工,实能锤凿天险,雕镌世态。倚船唇而构想,磨盾鼻以呕心。语奇而卓,笔纡能达,言之有物,义归劝惩。不戾于风人之旨,不乖乎古作者之心,勤矣哉!叶翁与诸子复为之订讹补佚,存诗如干首。贝子于是可传矣。乃予重有感焉。吴下诗人,予鲜交往,惟得江子韬叔,其诗亦精心结撰,不肯著一寻常吟弄语。其惨遭家难,复与贝子略相似。贝子以诸生应北直刘制军聘,在途病卒,身后得制军厚恤,而未展其才。江子以诸生屈于一尉,虽邀徐树人中丞赏识,仅糊其口,今亦病没杭州。才人坎壈,有同慨矣。顾江子所箸《伏敔堂集》续刻已成,传世可必。贝子之诗,则屡经散失,幸而仅存,非得良友为之珍护爱惜,寿诸梨枣,不几与烽燹同灰,寂灭而无闻耶?予虽不识贝子,而深有感于文章憎命,又重念夫友朋之不可少也。如是故不敢方叶翁之命,忍暑停扇,书数语于首,并质之谢城。傥谓予遂足以序贝子而传其诗,则吾其敢?同治丙寅新秋,七十二叟当涂黄富民。咄咄吟·跋
《咄咄吟》二卷,署名木居士,贝青乔子木撰。青乔,吴县人,诸生,投效扬威将军军营。始命入宁波城探夷情,继命监造火器,寻带领乡勇赴前敌,又帮办文案,入核消局查造兵勇粮饷清册,将军被逮,又命列叙军务始末,缮具亲供,备刑部入奏,故于兵事内外曲折,独能言其详。先是,林文忠公烧烟治兵,理直气壮,堵禦谨严,未为失策,而枢廷穆彰阿与林不合,琦善又恐夷船直犯天津,毫无准备。至定海失守之后,圣心亦渐转移,革林职,派琦善往许割地,偿烟价,撤守备。而名将阵亡,关隘尽失,由粤而闽,由闽而浙,特简协办大学士奕经为扬威将军,进兵浙江。和战之岐异,调度之乖方,威令之不行,督抚之忌刻,遂致全局损失,军威大挫。亡国之繇,基于此役。主之者穆彰阿,成之者琦善,而将军辈亦不得辞其责也。开国之初,亲王将兵,实能运筹帷幄,冲锋行阵,数传而后,生长深宫,不知世事,膏粱纨绔,何足与谋大事哉?三复此编,泪如泉涌。岁在甲寅二月,吴兴刘承干跋。咄咄吟·自跋
道光二十五年春,与客共阅邸钞,知四粮台报销事始竣。客曰:「是何迟也。」仆曰:「是不迟,盖有故焉。」初,将军幕中日行事件,惟以堂簿为凭。凡一日中咨会劄付札子及批发各员申文禀帖,皆节录事由于簿上,晚管理印务之员率二供事,抱簿呈将军前,阅毕,标以某日下判花字,然后以将军印钤于纸缝,以防抽减页数之弊。盖堂簿若是其郑重也。然而各员请行之事,日凡数十件,少亦十馀件,(此就和议未决时言。)或经将军面许,或竟不置可否,或转饬印务处批发,而印务处乃庋诸高阁,以故载在堂簿者十不及二三,其馀散卷,杂乱贮之,积久多至八箱,其中遗失脱漏,并有前后自相矛盾者,亦无人检视也。继闻将军有回京之信,或谓宜将散卷咨交兵部,或谓宜移交浙抚,或谓宜发给四粮台,而各员恐有揭其弊者,力求将军祗将堂簿移交浙抚,以为报销之左證,而散卷八箱益成废纸,遂为将军旧友金坛生员史鉴携去。及浙抚刘韵珂之查办报销也,披阅堂簿,见有补书募乡勇一事。韵珂久与将军龃龉,及得此间,遂指为大弊。盖进兵之始,各员召募南勇,皆面禀将军允行。至申报起撤日期,又皆杂置散卷中,而为堂簿所不载。及以堂簿移交浙抚时,各员始恳将军补书簿上,而又以堂簿有骑缝印,不能载入二十一年分,以致韵珂大加駮诘,谓初进兵之事,何以书在二十二年九月间?显有捏报乡勇之弊,欲将承办各员奏参。各员大惧,申明有史鉴携去原卷可查,乃遣人取诸鉴家,而仍恐其中之多所窒碍也,抽换过半,仅存二箱,呈诸韵珂。会韵珂升授浙闽总督去,接办报销者乃护理浙抚卞士云。士云曾管理粮台,深悉其中有不可上闻者,遂将原卷全行弃置,另按《军需则例》令各员缮造报销清册。未几士云死,新任浙抚管遹群继之。遹群仍宗士云议。未几,遹群又死,东抚梁宝常调浙抚。宝常于此事固全未有知者,专委前任广西布政使郑祖琛董其事。祖琛乃通盘筹画,将各员所领饷银、所发兵粮、所募乡勇,移多就少,合为一案,于是各员中苦乐不均,互相观望。祖琛又设法浮报十馀万两,名为各员捐输,怂恿宝常奏请议叙,并以其半行贿于部中,以免斥駮,此报销之大略也。然则报销之人非即用饷之人,一宜迟也;名曰报销,而又不能实报所销之饷,必牵合定例,始不遭部駮,二宜迟也;既牵合定例矣,而不先行贿于部中,仍不免斥駮,是筹备部费尤极难处之事,三宜迟也。有此三端,而乃以三年了之,犹得嫌其迟耶?既为客述其原委,即书《咄咄吟》后,以补注中所未及云。续修四库总目《半行庵诗存稿》·提要
《半行庵诗存稿》八卷。同治五年刻本。吴县贝青乔撰。青乔字子木,咸丰时名诸生,具有干济才。壮年尝佐扬威奕将军戎幕,不避艰险,冀有所树立。既而无成功,乃往游京师。归,复之浙,又尝之黔、之滇、之蜀,足迹半天下,而卒穷愁落寞,患难颠倒,以底于死。初,庚申之变,子木自浙迎母以去。越岁,杭城再陷,母子相失,子木出没死生,寻母不获,负罪引慝,无地自容。不得已,就直隶制军刘公之聘,未及相见,道卒旅邸,世人哀之。既而刘公驰使,殡殓如礼,且致书其家,又厚资俾迎其丧以归,始葬于先人之墓。以是《苏州府志》无从得其行略,遂未立传。兹则据卷首恽世临序所云,录之如是。是集乃友朋所代梓者,凡六卷,录古今体诗八百三十有一首,略以作诗年代先后为次。首有自序,略谓「余初不解吟事,年二十八遇朱丈绶,闻其绪论,始粗识师承,然畏难未学也。阅十年,遇益困,愤懑欲有言。叶丈廷琯从而激奖之,遂委志于诗。然饥驱四方,虽好吟,究未学也。峡江之役,旧著全亡。竭思省录,十仅存五,所幸半生游迹尚可髣髴得之。恐再遗忘,姑编如左,若云学诗,终须异日」云云。是则子木之诗,渊源有自,而又得于山川之助者为多。集中诸诗,大率以登山临水之作为众。其江行诸诗如《咏博望滩》诗云:「汉使寻河源,假涂走江峡。曾此覆其槎,鱼腹经一劫。至今浊浪飞作堆,浪势撼山山扇开。舟人放胆不敢渡,恐有蛟鳄掀春雷。独不见支矶石畔银河洛,天上曾容客星托。归来笑语严君平,风波毕竟人间恶。」又如《永安宫怀古》诗云:「驻跸空山气郁森,猇亭东败恨何深。锦城犹望全师返,玉殿偏教顾命临。六尺藐孤高帝脉,三分炎祚老臣心。铜台一样传遗诏,未见英雄泪满襟。」并苍凉古朴,雄厚嵚奇,得于李、杜者为多。又如子木于下滩覆舟诗云:「歘见风樯逐浪摧,无多行李夺难回。书生共说贫如洗,只我今朝洗过来。」又云:「百条生命一条存,哀绝江头泪暗吞。不道酬神前夜酒,满船轰饮尽残魂。」又云:「最惜诗囊手自删,半生搜斡鬓成斑。苦吟偏触阳侯忌,不许长留天地间。」又云:「飘蓬身世复何之,凄切邻船附载时。祗是归装无一物,入门未免骇孀慈。」自注谓「下滩船破,人物荡然,幸先在麓,一身仅存,惊定作诗」云云。则是诗乃再生之作,故不觉言之慨然而凄凉如是也。当涂黄富民评其集谓「实能锤凿天险,雕镌世态,倚船唇而构想,磨盾鼻以呕心。语奇而卓,笔纡能达,言之有物,义归劝惩,不戾于风人之旨,不乖乎古作者之心」,盖能深道其所得也。续修四库总目咄咄吟·提要
《咄咄吟》二卷,附一卷。清贝青乔撰。青乔字子木,自号木居士,吴县人,诸生。道光中,扬威将军奕经督师援浙江,投效军中。曾临前敌,继佐理文案,于军事皆目击始末,辄纪以诗。公七绝一百二十首,自加详注。诗分二卷,其附卷乃纪事后造军用报销之事,橐藏于家。入民国,吴兴刘承干得之,始刊入丛书。案广东禁烟之役,始则操之过急,兵衅遂开。粤海防禦尚严,敌师未得逞。移犯闽浙,先后陷定海、镇海、宁波踞之。朝廷厌兵,以琦善代林则徐督两广,始创和议,为敌所诳挟。目于奕山率师往援大挫,乃命奕经为扬威将军,往援浙江,责以恹复失地。奕经以兵将不可恃,招募庄勇,广收投效,冀得奇才异能之士。然懵不知兵,为疆吏所轻,不听调度。所募新营率多乌合,浮薄游士争献奇策,轻举妄动,每战辄败,敌焰转增。及江苏亦被蹂躏,江宁城下之盟,和议遂成,丧权辱国,后患无穷。奕经之败,适以促成之。青乔作诗以抒忧愤,身在军中,记载翔实。古人所谓「棘门灞上皆儿戏」,此殆儿戏之尤者也,官家史册所不能详,观此可为殷鉴云。(录入:顾青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4—1882 【介绍】: 清后藏托布加人,本名丹贝旺秋。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首领。光绪四年,自日喀则到拉萨途中,为达赖十三世削发,并取法名土丹嘉措。卒于扎什伦布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