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象喻
【佛学大辞典】
(譬喻)涅槃经六、以象喻佛性,盲人譬无明之众生,说众盲摸象之肢体,为种种之解。曰:「象喻佛性,盲喻一切无明众生。」广弘明集二十曰:「手擎四钵,始乎鹿野之教。身卧双林,终于象喻之说。」
象众
【佛学大辞典】
(人名)梵音Hastigan!a,释种甘蔗王四子中之第三子。
象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象腋经,一卷,刘宋昙摩蜜多译。于此深经生解者,如大象之有力,故以名之。
象鼻
【佛学大辞典】
(杂语)讥下垂衣之一角者。毗奈耶十曰:「著泥洹僧不得如象鼻,如象鼻者不应戒行。」注曰:「其一角当前下垂。」凡著袈裟之法,袈裟右上角搭于左肩上,而垂于后。若置之于肘上或垂于胸前者,此为象鼻之相,不如法也。毗奈耶十曰:「不得垂三衣前角著,著者不应戒行。」注曰:「不抄著肩上,垂之臂上肘前。」行事钞下之一曰:「以垂臂上名象鼻也。」寄归传二曰:「以衣右角宽搭左肩,垂之背后,勿安肘上。」又曰:「袈裟角垂,正当象鼻。梵僧纵至,皆亦雷同。良为绢滑堕肩,遂令正则讹替。后唐三藏来传搭肩法。然而古德嫌者尚多。党旧之迷,在处皆有。」
象驾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譬佛教之东渐。谓象驮经而来也。华严玄谈曰:「鹫岩西峙,象驾东驱。」演义钞曰:「上句明主出西天,故云鹫岩西峙。后句即化法东被,故云象驾东驱。言象驾者略有二义:一、一千年后像法之时佛教方被故。二者、象驮经故。初虽白马来仪本用象故。」
象头山
【佛学大辞典】
(地名)梵名伽耶Gaya%,竭夷。讹略也,具名羯阇尸利沙Gaya(ja)s/irsa,译作象头。有二处,一在灵鹫山北三四里,同一界内,提婆于此行破僧罪。二在尼连禅河傍,佛度三迦叶之所。俱舍光记十八曰:「羯阇尸利沙山,此云象头山,山顶如象头,故以名焉。在鹫峰山北可三五里,同一界内,天授住彼而破僧故。旧云伽耶山者,讹也。以羯阇之与伽耶音相近,故谬传尔。然西方别有伽耶山,去鹫峰山一百五十馀里,非同一界,非破僧处。」法华文句一曰:「伽耶,亦羯夷,亦象。」十二游经曰:「四年象头山上为龙鬼神说法。」魏菩提留支译之伽耶山顶经,隋毗尼多流支译为象头精舍经。
象头精舍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隋毗尼多流支译。佛在伽耶山文殊师利问佛菩提之义,后向诸天子说大乘法。与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伽耶山顶经,大乘伽耶山顶经同本异译。
象宝
【佛学大辞典】
(动物)转轮圣王七宝之一。为乘驾而感得象之最胜也。
象炉
【佛学大辞典】
(物名)炉为白象形,以之烧香置于道场之入口,行者跨之入内。薰身使清净之意也。用象者以象身有香气也。注维摩经一曰:「什曰:青香象也。身出香风,菩萨身香风亦如是。」
象牙闻雷生花
【佛学大辞典】
(传说)涅槃经八曰:「譬如虚空震雷起云,一切象牙上皆生花。若无雷震,花则不生,亦无名字。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常为一切烦恼所覆,不可得见。」
摸象
【佛学大辞典】
(譬喻)盲人摸象之喻也。涅槃经三十二说:「有王告一大臣,汝牵一象来示盲者。大臣受王敕,多集众盲,以象示之。时彼众盲各以手触,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否?众盲各言我已见。王言象类何物?触其牙者即言象形如萝菔根,触其耳者言象如箕,触其头者言象如石,触其鼻者言象如杵,触其脚者言象如臼,触其脊者言象如床,触其腹者言象如瓮,触其尾者言象如绳,善男子!如彼众盲不说象体,亦非不说。是众相若悉非象者,离是外更无别象。善男子!王喻如来正遍知,臣喻方等涅槃经,象喻佛性,盲喻一切众生无明也。」菩萨处胎经三亦有此譬。
醉象
【佛学大辞典】
(譬喻)譬恶心之难制者。涅槃经二十五曰:「譬如醉象狂騃暴恶,多欲杀害。有调象师,以大铁钩钩断其顶,即时调顺,恶心都尽。一切众生亦复如是。」
龙象
【佛学大辞典】
(杂语)Na%ga,梵语,那伽。译曰龙。又译象。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力者,佛氏称为龙象。盖水行龙力最大,陆行象力最大,故以为喻也。涅槃经二曰:「世尊我今已与大龙象菩萨摩诃萨,断诸结漏,文殊师利法王子等。」旧华严经七曰:「威仪巧妙最无比,是名龙象自在力。」智度论三曰:「那伽,或名龙,或名象。是五千阿罗汉,诸阿罗汉中最大力,以是故言如龙如象。水行中龙力大,陆行中象力大。」中阿含龙象经说唯佛大龙象。【又】象之大者曰龙象。如马之美者曰龙马。维摩经不思议品曰:「譬如龙象蹴蹋非驴所堪。」注曰:「肇曰:象之上者为龙象也。」同嘉祥疏曰:「此言龙象者祇是一象耳,如好马名龙马,好象云龙象也。」又僧之敬称。禅门言:「西来龙象」,「法筵龙象众」等。
【佛学常见辞汇】
指修行很勇猛而且具有大力的人,今作为出家人的尊称。
龙象众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参见:四众)
龙象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说唯佛为大龙象。乌陀夷因作颂赞之。见中阿含经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