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森罗万象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宇宙间存在之各种现象。森然罗列于前也。法句经曰:「森罗及万象。」一切之所印。陶弘景文曰:「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
【俗语佛源】
即纷然罗列在眼前的一切事物,指天地万物。如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在宇宙的森罗万象中,我的胃痛当然不过是小事,或者简直不算事。」森罗万象一词出于三国时译出的《法句经》:「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这两句经偈怎么理解呢?原来,森罗万象是「色」,即一切物质现象,而物质现象是刹那生灭、虚幻不实的。马祖道一禅师指出:「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五灯会元》卷三)所谓「一法」,即指能现森罗万象的「一心」而言。佛教主张「三界唯心」,反对「心取外法」。「森罗万象」也作「万象森罗」。如南朝梁·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李明权)
森罗万象即法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显教则十界三千之法,悉为法身性具之法,故云为法身。依密教则十界三千之法,悉为大日法身之三昧耶形,故云为法身。
黑象脚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类之众生,见佛之色身如黑象脚也。观佛三昧经三曰:「优婆塞众中有十六人,见佛色身如黑象脚。优婆夷众中有二十四人,见佛色身犹如聚墨。」
智象
【佛学大辞典】
(杂语)智慧之龙象。称大智之僧。又涅槃经,智度论等三兽渡河之喻,以深智比象。
【佛学大辞典】
(动物)梵语迦耶Gaja,见名义集,一作誐惹。见梵语杂名,普贤菩萨所乘,大圣欢喜天之神体也。
象养盲父母
【佛学大辞典】
(传说)杂宝藏经二曰:「昔迦尸国王与比提醯国王战败,更以象令战,得一大白香象于山中。象曰:山有盲父母,无养者。王感其至孝,使去。后父母死,白象再来,于王告战诤之非。王听言,遣象至比提醯国讲和。
象力比丘
【佛学大辞典】
(人名)或名象首。又名法手。舍夷国有象首聚落,彼因称名也。是释种子。杂阿含经佛记云:此人犯三种非法,所谓悭贪愚痴瞋恚,当堕于地狱中。
象王
【佛学大辞典】
(杂语)象中之王。以譬佛者。涅槃经二十三曰:「是大涅槃,唯大象王能尽其底。大象王谓诸佛也。」法苑珠林曰:「佛有八十种好相,进止如象王,行步如鹅王,容仪如师子王。」华严经曰:「象王行处落花红。」又譬菩萨也。无量寿经下曰:「犹如象王,善调伏故。」
象主
【佛学大辞典】
(杂语)四主之一。印度之异名。(参见:四主)
四主
【佛学大辞典】
(名数)无轮王时,赡部之一洲,分为四主:一东人主,自雪山以东至于东海,其气和畅宜人,为人主之国。二南象主,自雪山以南至于东海,暑湿宜象,为象主之国。三西宝主,自雪山以西至于南海,其地临海多出宝贝,为主宝之国。四北马主,其地寒劲宜马,为马主之国。见西域记一,释迦方志上。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四主者,谓世间无轮王应运之时,赡部洲地有四主焉。(梵语赡部,又云阎浮,华言胜金。)
〔一、东人主〕,人主之国,风俗机变,仁义昭明,其地和畅多人,故名人主。
〔二、南象主〕,象主之国,人则躁烈,多习异术,亦能清心释累,出离生死。其地暑湿宜象,故名象主。
〔三、西宝主〕,宝主之国,人无礼义,惟重财贿。其地临海,多产宝贝,故名宝主。
〔四、北马主〕,马主之国,人则犷暴,情忍杀戮,其地寒劲宜马,故名马主。
象牙华
【佛学大辞典】
(譬喻)谚言象闻雷则牙上生华。涅槃经八曰:「譬如虚空震雷起云,一切象牙上皆生华。若无雷震,则华不生,亦无名字。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常为一切烦恼所覆,不可得见。是故我说。众生无我,若得闻是大般涅槃微妙经典则见佛性,如象牙华。」
象舍利
【佛学大辞典】
(人名)佛弟子有名象舍利者。还舍法服,习白衣之行,凭两女人肩上,后诣佛所复为沙门,寻于座上得阿罗汉。见增一阿含经四十五。
象迦叶
【佛学大辞典】
(人名)比丘名。增一阿含经二曰:「观了诸法都无所著,所谓象迦叶比丘是也。」
象迹喻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说四圣谛喻以一切足迹中象迹为第一。摄于中阿含经七。更有一卷,异学卑卢说象迹王之喻赞佛。佛更具足说之。證无漏为极大象迹。摄于中阿含经三十六。
象教
【佛学大辞典】
(杂名)佛教为形象以教人。故又谓之象教。王巾头陀寺碑曰:「正法既没。象教陵夷。」
象尊
【佛学大辞典】
(杂名)印度之国王皆尊象,故谓之象尊国。寄归传一曰:「鸡贵象尊之国。」自注曰:「言象尊者。西国君王以象为最,五天并悉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