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陌韵》:并谪(并谪)
卢纶诗列署齐游日重江并谪年
《漢語大詞典》:冥谪(冥謫)
谓阴间的责罚。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至於兴事首议之人,冥謫尤重,盖以平民无故缘兵而死,怨气充积,必有任其咎者。”
分類:阴间责罚
《韵府拾遗 陌韵》:亲谪(亲谪)
宋书王弘传弘议律令曰寻律令既不分别士庶又士人同坐伍罹谪者无处无之多为特思所宥故不尽亲谪耳
《漢語大詞典》:外谪(外謫)
由京师贬谪外省或边远地区。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征安南:“时 闽 人 林希元 者,为 钦州 知州。 林 故名士,从 卿寺 外謫,负才不得志。”
《漢語大詞典》:徒谪(徒謫)
(1).犹徒流。处以徒刑或流刑。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及於犯罪,上不足以至死,则其下唯有徒謫鞭杖,或遇赦令,则身无损。”
(2).指被处徒、流刑的罪犯。魏书·太组纪:“置山东诸冶,发州郡徒謫造兵甲。”
《韵府拾遗 陌韵》:逃谪(逃谪)
陈造诗防虞莫救过弥缝或逃谪
《漢語大詞典》:谪黜(謫黜)
降职贬退。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盖当时謫黜者,召至閤门受命乃行也。”
分類:降职贬退
《漢語大詞典》:谪藉(謫藉)
见“ 謫籍 ”。
《漢語大詞典》:谪籍(謫籍)
亦作“ 謫藉 ”。 古代登记谪降者的册籍。亦借指谪降者的行列。 唐 刘禹锡 《谢窦相公启》:“某一辞朝列,二十三年。虽转郡符,未离謫籍。” 宋 秦观 《治势下》:“登老成於散地,擢忠鯁於謫籍。”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邹奕等诗文:“今僕在謫籍中,年益以衰,身益以困,无復求伸之日。” 明 陈子龙 《寄郢中郑澹石座师》诗:“手持謫藉示上帝,欲追岁星归大荒。”
《漢語大詞典》:谪咎(謫咎)
亦作“讁咎”。 灾祸。《后汉书·郑兴传》:“往年以来,讁咎连见,意者执事颇有闕焉。”
分類:灾祸
《漢語大詞典》:谪民(謫民)
亦作“讁民”。 指有罪受罚之民。汉书·武帝纪:“遣贰师将军 李广利 发天下讁民西征 大宛 。” 颜师古 注:“庶人之有罪讁者也。”
分類:有罪受罚
《韵府拾遗 语韵》:谪女(谪女)
嫏嬛记姑射谪女问九天先生曰天地毁乎曰天地亦物也若物有毁则天地焉独不毁乎
《漢語大詞典》:谪屈(謫屈)
犹贬降。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往者折二 张 之角,挫 韦氏 之锋,虽身受謫屈,而姦谋沮解,即 邕 有功於国。”
分類:贬降
《漢語大詞典》:谪运(謫運)
谓因罪被罚而任转运之役。《梁书·武帝纪下》:“令书行后,百日为期,若犹有犯,男子謫运,女子质作,并同三年。”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同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謫运者,以謫发之转运;质作,质其身使居作;皆役之三年。此古所谓三岁刑也。”
分類:转运
《漢語大詞典》:谪卒(謫卒)
亦作“讁卒”。 古代指因罪而被遣送戍边的士卒。《汉书·郦食其传》“令适卒分守 成皋 ” 唐 颜师古 注:“謫读曰讁。讁卒谓卒之有罪讁者,即所谓讁戍。”
《漢語大詞典》:播谪(播謫)
降职远迁。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 白贞甫 ﹞意气高迈,论思雅飭,慨然有 孔北海 之风。违时播謫者一十六年,竟沦於一郎,悲夫!”
分類: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