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9,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谨审
谨思
慎柬
冰兢
严谨
谨防
慎防
隐秀
矜独
种民
谦谨
醇谨
祗恪
谨详
敬始
《漢語大詞典》:谨审(謹審)
(1).慎重审察。魏书·李冲传:“谨审律意,以养子於父非天性,於兄弟非同气,敦薄既差,故刑典有降。”朱子语类卷七三:“未变之时,必当谨审於其先。”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 歆 之谨审权量,斯有伦有脊者也。”
(2).谨慎精细。新唐书·长孙无忌传:“ 杨师道 性谨审,自能无过,而懦不更事,缓急非可倚。” 宋 晁补之 《资政殿大学士李公行状》:“嫉公者犹风指监司窥公,而公谨审,至无隙以伺,迺摘中书旧事夺公大学士。”
《漢語大詞典》:谨思(謹思)
谨慎思考。 宋 朱熹 《答周叔谨书》:“文字且虚心平看,自有意味,勿苦寻支蔓,旁生孔穴,以汩乱义理之正脉,《中庸》谨思之戒,盖为此也。”按,礼记·中庸作“慎思”, 宋 人避 孝宗 赵眘 讳改。
《漢語大詞典》:慎柬
谨慎挑选。 唐 陆贽 《普王荆襄江西等道兵马都元帅制》:“弘九合之功,决百胜之略,非慎柬不可以济事,非僉属不可以临人。”
分類:谨慎挑选
《漢語大詞典》:冰兢
诗·小雅·小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后以“冰兢”表示恐惧、谨慎之意。兢,亦作表示恐惧、谨慎之意。兢,亦作“竞”。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正统辩:“故臣 维禎 敢痛排浮议,力建公言,挈大 宋 之编年,包 辽 金 之记载,置之上所。用成一代可鉴之书,传之将来;永示万世不刊之典,冐干天听,深惧冰竞,下情无任瞻天望闕激切屏营之至。” 明 陆采 《怀香记·赴约惊回》:“窃效鷺鷥行,两眼生花,身如酩酊。畏惧切冰兢,料应难去成欢庆。” 明 高攀龙 《与杨大洪书》:“ 攀龙 遭此世界,甚得便宜,何者?一味株守,乃安乐法;一味冰兢,乃补救法。二法足以卒岁矣。”
《國語辭典》:严谨(嚴謹)  拼音:yán jǐn
1.严肃谨慎。宋。欧阳修 尚书工部郎中欧阳公墓志铭:「君讳载,字则之,性方直严谨。」
2.严密周延。《西游记》第一○回:「博奕之道,贵乎严谨。」
3.严格。《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使不得。第一,家中母亲严谨;第二,道不得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要来张胜家中,断然使不得!」
4.整齐。《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姑娘看了这地方,真个收拾得乾净严谨,心下甚喜。」
《國語辭典》:谨防(謹防)  拼音:jǐn fáng
谨慎防范。如:「谨防扒手」、「谨防宵小」。
《国语辞典》:慎防  拼音:shèn fáng
谨慎防范。如:「睡觉前将门窗关好,慎防宵小光顾。」
《國語辭典》:隐秀(隱秀)  拼音:yǐn xiù
秘密,不显露张扬。《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那时老汉便做个媒人,等令正嫁了出去,寂寂里将财礼送与足下,方为隐秀,不伤体面。」
《漢語大詞典》:矜独(矜獨)
犹慎独。谓个人独处时,尤须谨慎不苟。 明 陈子龙 《临海道中》诗:“履奇惜易暌,处众故矜独。”
《漢語大詞典》:种民(種民)
道教语。指谨慎忠厚的信徒。魏书·释老志:“其中能修身练药,学长生之术,即为真君种民。”云笈七籤卷七九:“常捨秽率善,愿为种民。”
《國語辭典》:谦谨(謙謹)  拼音:qiān jǐn
谦虚恭谨。《三国演义》第三四回:「蔡瑁出郭迎接,意甚谦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东山赞叹再三,少年极意谦谨,晚上又同宿了。」
《漢語大詞典》:醇谨(醇謹)
淳厚谨慎。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建陵侯 卫綰 者, 代 大陵 人也……事 文帝 ,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 唐 司空图 《蒲帅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 碏 ( 石碏 )著义方,腾褒 鲁 史; 庆 ( 石庆 )称醇谨,作表 汉 庭。”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失。”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 黄二官 (舒了一口气)呣!(又恢复到原来的醇谨谦和老农人了。)”
分類:淳厚谨慎
《漢語大詞典》:祗恪
恭敬谨慎。晋书·景帝纪:“虽礼仪周备,犹宜加之以祗恪。” 宋 曾巩 《交州进奉使副梁用律洛苑副使阮陪太常博士制》:“往称茂恩,毋忘祗恪。”
《漢語大詞典》:谨详(謹詳)
犹谨察。谨慎察考。魏书·刑罚志:“侍中 孙腾 上言:‘谨详,法若画一,理尚不二,不可喜怒由情,而致轻重。’”
分類:谨慎察考
《漢語大詞典》:敬始
谓行事一开始要谨慎。左传·昭公五年:“敬始而终,终无不復。”《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君子敬始,慎尔所主。” 吕延济 注:“敬慎其所行。”
分類:一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