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类聚》卷九十七〈鳞介部下·虫豸部·蚁〉
桓谦字敬祖。太元(“元”原作“原”,据陈校本改。)中,忽有人皆长寸余,悉被铠持槊,乘具装马,从屺中出。精光耀日,游走宅上,数百为群。部阵指麾,更相撞刺,马既轻快,人亦便能。缘几登灶,寻饮食之所。或有切肉,辄来丛聚,力所能胜者,以槊刺取,径入穴中,寂不复出,出还入穴。蒋山道士朱应子令作沸汤,浇所入处。因掘之,有斛许大蚁死在穴中。谦后诛灭。(出《异苑》)
桓谦字敬祖。太元(“元”原作“原”,据陈校本改。)中,忽有人皆长寸余,悉被铠持槊,乘具装马,从屺中出。精光耀日,游走宅上,数百为群。部阵指麾,更相撞刺,马既轻快,人亦便能。缘几登灶,寻饮食之所。或有切肉,辄来丛聚,力所能胜者,以槊刺取,径入穴中,寂不复出,出还入穴。蒋山道士朱应子令作沸汤,浇所入处。因掘之,有斛许大蚁死在穴中。谦后诛灭。(出《异苑》)
典故
相关人物
陶谦
相关人物
陶谦
《后汉书》卷七十三《陶谦传》
「陶谦字恭祖,丹阳人也。少为诸生,仕州郡,四迁为车骑将军张温司马,西讨边章。会徐州黄巾起,以谦为徐州刺史,击黄巾,大破走之,境内晏然。时董卓虽诛,而李傕、郭汜作乱关中。是时四方断绝,谦每遣使閒行,奉贡西京。诏迁为徐州牧,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唐·李贤注引《吴书》曰:「陶谦父,故馀姚长。谦少孤,始以不羁闻于县中。年十四,犹缀帛为幡,乘竹马而戏,邑中儿童皆随之。故仓梧太守同县甘公出遇之,见其容貌,异而呼之,与语甚悦,许妻以女。甘夫人怒曰:『陶家儿遨戏无度,于何以女许之?』甘公曰:『彼有奇表,长必大成。』遂与之。」
「陶谦字恭祖,丹阳人也。少为诸生,仕州郡,四迁为车骑将军张温司马,西讨边章。会徐州黄巾起,以谦为徐州刺史,击黄巾,大破走之,境内晏然。时董卓虽诛,而李傕、郭汜作乱关中。是时四方断绝,谦每遣使閒行,奉贡西京。诏迁为徐州牧,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唐·李贤注引《吴书》曰:「陶谦父,故馀姚长。谦少孤,始以不羁闻于县中。年十四,犹缀帛为幡,乘竹马而戏,邑中儿童皆随之。故仓梧太守同县甘公出遇之,见其容貌,异而呼之,与语甚悦,许妻以女。甘夫人怒曰:『陶家儿遨戏无度,于何以女许之?』甘公曰:『彼有奇表,长必大成。』遂与之。」
例句
松下围棋期褚胤,笔头飞箭荐陶谦。 韦庄 秋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
典故
相关人物
王莽谦恭
相关人物
王莽
《汉书》卷九十九上《王莽传上》
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元后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辅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马,语在元后传。唯莽父曼蚤死,不侯。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上由是贤莽。永始元年,封莽为新都侯,国南阳新野之都乡,千五百户。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宿卫谨敕,爵位益尊,节操愈谦
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元后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辅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马,语在元后传。唯莽父曼蚤死,不侯。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上由是贤莽。永始元年,封莽为新都侯,国南阳新野之都乡,千五百户。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宿卫谨敕,爵位益尊,节操愈谦
简释
王莽谦恭:喻以伪善骗取信任。唐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例句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白居易 放言五首
《高僧传》卷一〈康僧会传〉
先有忧婆赛支谦,字恭明,一名越平,月支人,来游汉境,……博览经籍,莫不精究,世间伎艺多所综习,遍学异书,通六国语。其为人细长瘦黑,眼多白而睛黄,时人为之语曰:「支郎眼中黄,形驱虽细是智囊。」汉献末乱,避地于吴,孙权闻其才慧,召见悦之,拜为博士。
先有忧婆赛支谦,字恭明,一名越平,月支人,来游汉境,……博览经籍,莫不精究,世间伎艺多所综习,遍学异书,通六国语。其为人细长瘦黑,眼多白而睛黄,时人为之语曰:「支郎眼中黄,形驱虽细是智囊。」汉献末乱,避地于吴,孙权闻其才慧,召见悦之,拜为博士。
例句
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 刘禹锡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
都是支郎足情调,坠香残蕊亦成吟。 吴融 和僧咏牡丹
初尘芸阁辞禅阁,却访支郎是老郎。 郑谷 重访黄神谷策禅者
酒薄恨浓消不得,却将惆怅问支郎。 韦庄 下第题青龙寺僧房
《漢語大詞典》:斗蚁(鬥螘)
亦作“鬭螘”。 见“ 斗蚁 ”。
《國語辭典》:谦光(謙光) 拼音:qiān guāng
尊者虽谦抑退让,但其德性更见光明磊落。语本《易经。系辞下》:「谦,尊而光。」后多用为谦退之意。《晋书。卷四十七。傅玄传》:「时太傅东海王越辅政,祗既居端右,每宣君臣谦光之道,由此上下雍穆。」《儒林外史》第一八回:「三公子著实谦光,当下同诸位作了揖。」
《漢語大詞典》:谦尊而光(謙尊而光)
谓尊者谦虚而显示其光明美德;谦虚。语本《易·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 孔颖达 疏:“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卑谦而不可踰越。” 阮元 校勘记:“《集解》作‘卑者有谦而不踰越’。”一说,尊,通“ 撙 ”。退让。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易下》:“尊读撙节退让之撙……尊与退让同义。”《魏书·李彪传》:“先皇有大功二十,加以谦尊而光,为而弗有,可谓四三皇而六五帝矣。”《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公子原是説自己不通庶务,不想惹得老人家也‘谦尊而光’起来。”亦省作“ 谦光 ”、“ 谦尊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今听所执,出表示外,以章公之谦光焉。” 唐 柳宗元 《为百官上尊号表》之二:“伏惟皇帝陛下,允恭克让,约己谦尊,参天雨地之功,为而不有,安上理人之德,置而不论。”《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 安老爷 向来诸处谦光,只有遇着人拜他作老师,从不推让。”
《國語辭典》:支郎 拼音:zhī láng
三国高僧支谦,细长瘦黑,眼白多而睛黄,博览梵籍,时谚云:「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见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五。后以支郎泛称和尚。唐。韦庄〈下第题青龙寺僧房〉诗:「酒薄恨浓消不得,郤将惆怅问支郎。」
《漢語大詞典》:支公
(1).即 晋 高僧 支遁 。字 道林 ,时人也称为“林公”。 河内 林虑 人,一说 陈留 人。精研《庄子》与《维摩经》,擅清谈。当时名流 谢安 、 王羲之 等均与为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 余嘉锡 笺疏:“《建康实録》八引《许玄度集》曰:‘ 遁 字 道林 ,常隐 剡东山 ,不游人事,好养鹰马,而不乘放,人或讥之, 遁 曰:“贫道爱其神骏。”’” 明 高启 《南峰寺》诗:“悬灯照静室,一礼 支公 影。”
(2).泛称高僧。 唐 李白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诗:“卓絶道门秀,谈玄乃 支公 。” 宋 苏轼 《书辨才白雪堂壁》诗:“不辞清晓叩松扉,却值 支公 久不归。”
(2).泛称高僧。 唐 李白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诗:“卓絶道门秀,谈玄乃 支公 。” 宋 苏轼 《书辨才白雪堂壁》诗:“不辞清晓叩松扉,却值 支公 久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