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告罪  拼音:gào zuì
1.面对面交际时的客套话,通常会有自谦的意思。《红楼梦》第四三回:「那赖大的母亲等三四个老嬷嬷告了罪,都坐在小杌子上了。」
2.陈述罪状。《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徒以上囚,则呼与家属告罪,问其服否。」
《漢語大詞典》:薄馔(薄饌)
粗劣的饭食。多为谦辞。 明 李蓘 《晓梦陈晦伯十二韵》:“溪水鸣小筵,花林具薄饌。”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吾生倘能赦兹愚劣,使师得备薄饌……俾罄愚诚,不胜厚幸。”
《漢語大詞典》:贫衲(貧衲)
僧尼自称的谦辞。《卫藏通志》引 清世宗 《御制语录后序》:“既见,问难甚久,其伎俩未能令朕发一疑情,迫窘詰屈,但云:‘王爷解路过於大慧果,贫衲实无计奈何矣。’” 龙禅居士 《碧血碑》:“贫衲名唤 慧珠 ,本是蓬门弱质,曾充某邸小星,只因庚子国变,流离至此。”
《國語辭典》:薄酌  拼音:bó zhuó
谦称自己准备的酒席不丰富。如:「实在不知如何感谢各位,只能敬备薄酌,聊表心意了。」《聊斋志异。卷一二。桓侯》:「岁岁叨扰亲宾,聊设薄酌,尽此区区之意。」
《漢語大詞典》:斧琢
以斧削琢。请人修改诗文的谦辞。亦喻指诗文过分修饰雕琢。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言公中:“非缘附驥,幸存斧琢之质者。”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词过经意,其蔽也斧琢。”
《漢語大詞典》:鄙闇
亦作“ 鄙暗 ”。亦作“ 鄙晻 ”。
(1).鄙陋昏昧。后汉书·赵咨传:“彼数子岂薄至亲之恩,亡忠孝之道邪?况我鄙闇,不德不敏。”《三国志·蜀志·董和传》:“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於直言也。”南史·邓琬传:“ 琬 性鄙闇,贪吝过甚,财货酒食,皆身自量校。”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前汉书六:“ 莽 ( 王莽 )欲即真,亦何事此,盖乱贼之尤鄙晻者。”
(2).用为自称的谦辞。 宋 曾巩 《谢吴秀才书》:“顾不自足,忘前之患,而有求於鄙闇。”
《漢語大詞典》:荣庇(榮庇)
承蒙爱护。谦辞。 唐 萧颖士 《与崔中书圆书》:“海隅苍生,孰不幸甚,况在旧故,荣庇特深。”
《國語辭典》:执巾栉(執巾櫛)  拼音:zhí jīn jié
手持巾帕梳篦,是为人妻的谦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幼学琼林。卷二。婚姻类》:「执巾栉,奉箕帚,皆女家自谦之词。」也作「执箕帚」。
《国语辞典》:献拙(献拙)  拼音:xiàn zhuó
向人表露自己技能时的谦辞。如:「为博君一笑,就此献拙了。」也作「献丑」。
《漢語大詞典》:鄙谬(鄙謬)
鄙陋谬误。多用作谦辞。 明 文徵明 《王氏敕命碑阴记》:“其言若曰:‘臣 献臣 鄙谬弗率,荷蒙先皇帝拔擢,参列諫列。’” 明 张居正 《送大曹长旸谷南先生赴留都考功序》:“愚於诸大夫,齿最后,当任执笔之役,迺不自虞鄙谬,因为援天以慰之。”
《漢語大詞典》:盗幸(盜幸)
获得的谦辞。 南朝 宋 鲍照 《谢解禁止表》:“臣自惟孤贱,盗幸荣级。”
分類:获得谦辞
《國語辭典》:一得之见(一得之見)  拼音:yī dé zhī jiàn
谦称自己的一点浅见。参见「千虑一得」条。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一。文学》:「大臣不以仕否异心,翁又受恩独隆者,林下有一得之见,非此莫达。」《封神演义》第六八回:「二位之言虽善,予非不知;此是一得之见。」
分類:见解谦辞
《国语辞典》:愧不敢当(愧不敢当)  拼音:kuì bù gǎn dāng
感到惭愧,承当不起。为承受不起的谦辞。如:「这次获选为好人好事的代表,真叫人愧不敢当。」
《国语辞典》:承当不起(承当不起)  拼音:chéng dāng bù qǐ
承受不起,常用为谦辞。元。秦𥳑夫《东堂老。楔子》:「老兄怎下如此重礼,则是小弟承当不起。」
《漢語大詞典》:画蚓涂鸦(畫蚓塗鴉)
形容书法或文字拙劣。多用作谦辞。 明 宋濂 《赠会稽韩伯时序》:“顾余不敏,操无用之学,徒以空文出应时须,画蚓涂鸦,日不暇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