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谤勃(謗勃)
毁骂和争吵。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下:“女人憙阴怀嫉妬,激厉谤勃,是四十五态。”
分類:争吵
《漢語大詞典》:使性谤气(使性謗氣)
亦作“ 使性傍气 ”。亦作“ 使性摜气 ”。 发脾气;撒气。儒林外史第二七回:“五更鼓出来拜堂,听见説有婆婆,就惹了一肚气,出来使性摜气,磕了几个头,也没有茶,也没有鞋。”《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连这等一个刚毅不屈的 仲由 老官尚且努唇胀嘴,使性傍气,嘴舌先生。”
分類:发脾气
《漢語大詞典》:售谤(售謗)
谓进行毁谤。宋史·后妃传下·昭怀刘皇后:“时 孟后 位中宫,后不循列妾礼,且阴造奇语以售谤。”
分類:毁谤
《高级汉语词典》:任谤任劳
任劳任怨;不怕别人诽谤,不辞劳苦
《漢語大詞典》:姗谤(姗謗)
讥讽诽谤。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当 康熙 时, 戴名世 以记载前事诛夷矣! 雍正 兴诗狱, 乾隆 毁故籍,姗谤之禁,外宽其名,而内实文深。”
分類:讥讽诽谤
《國語辭典》:丧谤(喪謗)  拼音:sàng bang
恶声恶气,加以毁谤。《红楼梦》第三五回:「那玉钏儿先虽不悦,只管见宝玉一些性子没有,凭他怎么丧谤,还是温存和气,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了。」
《漢語大詞典》:谏尸谤屠(諫尸謗屠)
向尸体劝谏,向屠伯指责杀牲的过失。喻劝谏无益于事。 唐 柳宗元 《天对》:“ 幽 祸挐以夸,惮 褒 以渔。淫嗜薎杀,諫尸谤屠。孰鳞漦以徵,而化黿是辜!”
谤法阐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中之第一种名谤法阐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阐提之一。又曰断善阐提,阐提为梵语一阐提之略,不成佛之人也。以诽谤大乘而断善巧,故不可成佛也。(参见:阐提)
【佛学常见辞汇】
诽谤佛法而断善根不能成佛的人。
不谤三宝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网经所说十戒之一。谓于佛法僧常当恭敬尊重,不可谤毁也。
【三藏法数】
不谤三宝戒者,谓于佛法僧所,常当恭敬尊重,不应谤毁也。经云: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见人谤,是波罗夷罪。
建立谤
【佛学大辞典】
(术语)藏通之菩萨住于但空,为大悲施化修假观也。(参见:建立假)
建立假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施设假。谓别教从空入假之假观,是初以空观荡破诸法,更为大悲施化建立假,故名建立假,以简别于初从假入空之虚妄假也。光明玄义记下一曰:「假在空后即建立假。」释签一之一曰:「以藏通菩萨为建立谤。」
逆谤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逆罪者与诽谤正法者。无量寿经上曰:「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诽谤正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正法为佛法。诽谤佛法也。其罪最重,永不可成佛,故曰谤法阐提(阐提为不成佛之义)。无量寿经上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净土论上曰:「经云:五逆罪人,堕阿鼻大地狱中,具受一切重罪。诽谤正法人,堕阿鼻大地狱中。此劫若尽,复转至他方阿鼻大地狱中,如是展转经百千阿鼻大地狱,佛不记得出时节,以诽谤正法罪极重故。」又正法者即是佛法。
【佛学常见辞汇】
诽谤佛法。正法即佛法,诽谤佛法的人叫做谤法阐提,因其罪至重,故很难成佛。
谤三宝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显教十重戒之一。
谤佛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元魏菩提流支译。有师子游戏菩萨等十大菩萨,已为七年陀罗尼,虽精进修业,然不得悉地,因而于佛法生疑惑,舍戒还家,作鄙劣之行。时阿阇世王设大施,十大菩萨在其会座,不畏行菩萨请问佛以十大菩萨之事。佛为明过去世谤佛之因缘,且说恶业消灭之陀罗尼。
谤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诽谤正法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