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诼谣(諑謡)
毁谤。红楼梦第七八回:“諑謡謑詬,出自屏幃。”清史稿·选举志二:“适留 日 学生迭起风潮,諑謡繁兴,党争日甚。” 周泳 《感怀八章》诗之一:“缺来袞职谁缝补,话到蛾眉有諑謡。”
分類:毁谤
《漢語大詞典》:复陂谣(復陂謡)
汉 代怨恨水利失修的童谣。事见汉书·翟方进传:“ 王莽 时,常枯旱,郡中追怨 方进 ,童謡曰:‘坏陂谁? 翟子威 。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復。谁云者?两黄鵠。’” 宋 范成大 《围田叹》诗之四:“臺家水利有科条,膏润千年废一朝。安得能言两黄鵠,为君重唱《復陂謡》。” 清 查慎行 《新河》诗:“故道视同甌脱地,小儿争唱《復陂謡》。”
《漢語大詞典》:复陂谣
汉代怨恨水利失修的童谣。事见《汉书。翟方进传》:"王莽时,常枯旱,郡中追怨方进,童謡曰:'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
《漢語大詞典》:谣曲
没有伴奏的歌曲。 巴金 《鬼》:“于是风起来了,一吹便吹散了谣曲。”
分類:伴奏歌曲
《漢語大詞典》:谣词(謡詞)
歌谣的词。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巖 復造謡词曰:‘迎 闯王 ,不纳粮。’使儿童歌以相煽,从 自成 者日众。”
分類:歌谣
《漢語大詞典》:谣风(謡風)
(1).犹言风俗习情。 唐 王勃 《山亭兴序》:“藤牵赤絮,南方之物产可知;粉渍青田,外域之謡风在即。”参见“ 謡俗 ”。
(2).捏造的消息。 沙汀 《范老老师》:“然而,就在前天,那高中生忽又放出一般谣风: 范老老师 神经有毛病了!”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他听信谣风,砍竹子上街去卖去了。”
《國語辭典》:谣俗(謠俗)  拼音:yáo sú
由歌谣中反映出的风俗民情。《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人人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
《漢語大詞典》:谣讼(謡訟)
见“ 謡颂 ”。
《漢語大詞典》:谣颂(謡頌)
亦作“谣讼”。 民间流传的赞颂。 唐 元结 《崔潭州表》:“謡颂之声,达于朝廷。”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横扰既絶,謡讼溢境。” 宋 苏轼 《与林天和长官书》之十:“某启,人来辱手教,具审起居佳胜,吏民畏爱,謡颂布闻,甚慰所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老龙舡户:“自昭雪后,遐邇懽腾,謡颂成集焉。”
《漢語大詞典》:踏谣娘(踏謡娘)
南北朝 及 唐 代散乐。旧唐书·音乐志二:“《踏摇娘》,生於 隋 末。 隋 末 河内 有人貌恶而嗜酒,常自号郎中,醉归必殴其妻。其妻美色善歌,为怨苦之辞。 河朔 演其曲而被之絃管,因写其妻之容。妻悲诉,每摇顿其身,故号《踏摇娘》。近代优人颇改其制度,非旧旨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托名》:“《隋唐嘉话》云: 隋 末, 河閒 有人使酒,自号郎中,醉必欧其妻,其妻美而善歌,好事者呼为《踏摇娘》。今转为《踏容娘》也。”
分類:散乐
《漢語大詞典》:僮谣(僮謡)
即童谣。 汉 王充 论衡·偶会:“僮謡之语当验,斗鸡之变适生;鸜鵒之占当应, 鲁昭 之恶适成。非僮謡致斗竞,鸜鵒招君恶也,期数自至,人行偶合也。”
分類:童谣
《漢語大詞典》:紫芝谣(紫芝謡)
见“ 紫芝曲 ”。
《漢語大詞典》:紫芝曲
相传 秦 末 东园公 、 绮里季 、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避乱隐居,称 商山 四皓,作歌曰:“漠漠 商洛 ,深谷威夷。曄曄紫芝,可以疗飢。皇农邈远,余将安归?駟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若贫贱而轻世。”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题作《采芝操》。 唐 人作《紫芝曲》,亦称《紫芝歌》《紫芝谣》。亦泛指隐逸避世之歌。 唐 张九龄 《商洛山行怀古》诗:“长怀 赤松 意,復忆《紫芝歌》。” 唐 杜甫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松下丈人巾屨同,偶坐似是 商山翁 。悵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 唐 白居易 《和令公问刘宾客归来称意无之作》:“闲尝黄菊酒,醉唱《紫芝謡》。” 宋 苏轼 《和陶〈归园田居〉》之五:“坐倚朱藤杖,行歌《紫芝曲》。”
《漢語大詞典》:音谣(音謡)
犹谣言。《魏书·李彪传》:“直绳之官,人所忌疾,风谤之际,易生音謡。”
分類:谣言
《漢語大詞典》:迭谣(迭謡)
轮流歌唱。列子·汤问:“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謡,终日不輟音。”
分類:轮流歌唱
《骈字类编》:龙谣(龙谣)
宋 刘子翚 建康六感 晋 日昃无全照,南迁事仓忙。龙谣方协瑞,星祸已告亡。
《骈字类编》:溪谣(溪谣)
孟郊奉报翰林张舍人诗见江调下。
《漢語大詞典》:谣惑
造谣以惑乱。 蔡锷 《护国军政府布告》:“贿奔虺蜮,棋布阴谋;毒害勋良,謡惑众志。”
分類:造谣惑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