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破风筝,抖起来了(破风筝,抖起来了)  拼音:pò fēng zhēng,dǒu qǐ lái le
(谚语)比喻时来运转,突然发大财。如:「老王中了统一发票第一特奖,现在出门都以轿车代步,我看他是破风筝,抖起来了。」
分类:谚语突然
《国语辞典》:冷手挝不著热馒首(冷手挝不著热馒首)  拼音:lěng shǒu zhuā bù zháo rè mán shǒu
(谚语)比喻有急需时向人求助,不能太过计较。《崇祯本金瓶梅》第三五回:「你若要,与他三百两银子,他也罢了。冷手挝不著热馒首。」
《国语辞典》:煮熟的鸭子飞了(煮熟的鸭子飞了)  拼音:zhǔ shóu de yā zi fēi le
(谚语)比喻本已到手的东西又失掉了。《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今日之下,把只煮熟的鸭子飞了,张金凤怎生对他玉郎?」
《国语辞典》:捉虎容易放虎难(捉虎容易放虎难)  拼音:zhuō hǔ róng yì fàng hǔ nán
(谚语)比喻不能随便放过对手,以免遭到反击。如:「所谓:『捉虎容易放虎难。』既然他当初是被指名捉拿的对象,如今是不可能放回的!」
《国语辞典》:在不夷不惠之间(在不夷不惠之间)  拼音:zài bù yí bù huì zhī jiān
(谚语)伯夷宁可饿死,不肯失节,柳下惠坐怀不乱,二者都做得过分。比喻为人处世不可做得太过分。清。李渔《合影楼。十二楼。第二回》:「听了迂腐的话也不见攒眉,闻了鄙亵之言也未尝洗耳,正合著古语一句:『在不夷不惠之间。』」
《国语辞典》:糟糠之妻不下堂  拼音: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
(谚语)不能抛弃共患难的妻子。明。朱权《荆钗记》第一九出:「丞相不闻宋弘有云:『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
《国语辞典》:贼没种,只怕哄(贼没种,只怕哄)  拼音:zéi méi zhǒng,zhǐ pà hōng
(谚语)比喻坏人不是天生,只是受人哄骗、引诱而变坏。《西湖二集》卷一:「贼没种,只怕哄,我两个儿子好端端的,被破落户钱镠引坏了他。」
《国语辞典》:占著茅坑不拉屎  拼音:zhàn zhe máo kēng bù lā shǐ
(谚语)比喻占据职位却不做事。如:「做人要有良心,占著茅坑不拉屎,往往为人所不齿。」
《国语辞典》:丈夫有泪不轻弹(丈夫有泪不轻弹)  拼音:zhàng fū yǒu lèi bù qīng tán
(谚语)传统社会思维认为男子不轻易落泪。比喻男子汉绝不轻易向人示弱、屈服。明。李开先《宝剑记》第三七出:「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国语辞典》:这山望见那山高(这山望见那山高)  拼音:zhè shān wàng jiàn nà shān gāo
(谚语)比喻好高骛远,不安于本职,老觉得别的工作或环境比目前的好。如:「他无论在那儿工作,一向都是这山望见那山高,所以都到这把年纪了,还是一事无成。」
《国语辞典》:整瓶不摇半瓶摇(整瓶不摇半瓶摇)  拼音:zhěng píng bù yáo bàn píng yáo
(谚语)比喻饱学的人虚心不自满,知识浅薄的人反而自以为了不起。《镜花缘》第二三回:「刚才俺同那些童生讲话,倒不见他有甚通文,谁知酒保倒通起文来,真是整瓶不摇半瓶摇。」
《国语辞典》:只重衣衫不重人  拼音:zhǐ zhòng yī shān bù zhòng rén
(谚语)只重外表,不重内在,形容人很势利。《黑籍冤魂》第二○回:「这训蒙本来没有道理,但官场是个势利世界,只重衣衫不重人的,你出客衣服,总须办几件。」
《国语辞典》:放了屁儿却使手掩(放了屁儿却使手掩)  拼音:fàng le pì ér què shǐ shǒu yǎn
(谚语)文过饰非的意思。《西游记》第七二回:「上门的买卖倒不好做!放了屁儿,却使手掩。你往那里去!」
分类:谚语意思
《国语辞典》:得胜的猫儿欢似虎(得胜的猫儿欢似虎)  拼音:dé shèng de māo ér huān sì hǔ
(谚语)形容因胜利而得意忘形。《西游记》第六一回:「这大圣果然欢喜。古人云:『得胜的猫儿欢似虎』也,只倚著强能,更不察来人的意思。」
《国语辞典》:不的个风儿就雨儿(不的个风儿就雨儿)  拼音:bù de ge fēng ér jiù yǔ ér
(谚语)形容人凡事未经證实,即妄加断语。《金瓶梅》第二五回:「你这囚根子!得不的个风儿就雨儿,万物也要个实才好,人教你杀那个人,你就杀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