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遐略
远大的谋略。《宋书·南郡王义宣传》:“ 鲁宗 父子,世为国寃, 太祖 方弘遐略,故 爽 等均 雍齿 之封。” 唐 孟郊 《献襄阳于大夫》诗:“渊清有遐略,高躅无近蹊。” 元 杨奂 《祭国信使王宣抚文》:“公之清衷遐略,高名大节,可以撼天壤,摩日月。”
分類:远大谋略
《漢語大詞典》:机谟(機謨)
智谋,谋略。 唐 方干 《侯郎中新置西湖》诗:“能将盛事添元化,一夕机謨万古存。” 元 无名氏 《马陵道》楔子:“别却荒山往帝都,万言书上显机謨。” 明 朱有炖 《义勇辞金》第一折:“ 汉 国三分 魏 、 蜀 、 吴 ,英雄鼎峙运机謨。”
分類:智谋谋略
《漢語大詞典》:鸿略(鴻略)
亦作“ 鸿畧 ”。 宏大的谋略。 南朝 梁 江淹 《铜剑赞》:“聊举一概,以明鸿略。” 唐 贾餗 《赞皇公李德裕德政碑》:“公承忠勋之积庆,负鸿畧以继起。” 明 张居正 《答三边总督郜文川书》:“顺义东归,终始守约,款顺弥坚,皆公之鸿略也。”
分類:宏大谋略
《漢語大詞典》:谋才(謀才)
谋略之才。《后汉书·孝帝纪》:“有司详选郎官宽博有谋才任典城者三十人。”
分類:谋略
《漢語大詞典》:雅虑(雅慮)
高明的谋略。《三国志·蜀志·马良传》:“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於以简才,宜适其时。”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魏 江夏 太守 逯式 兼领兵马,颇作边害”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臣 松之 以为边将为害,盖其常事,使 逯式 得罪,代者亦復如之,自非狡焉思肆,将成大患,何足亏损雅虑,尚为小诈哉?以斯为美,又所不取。”
分類:高明谋略
《漢語大詞典》:意数(意數)
心计,谋略。后汉书·荀彧传:“ 彧 明有意数,见 汉 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
分類:心计谋略
《漢語大詞典》:资猷(資猷)
才能和谋略。 宋 文同 《谢运使司封》:“伏惟运使司封,学问深博,资猷敏明。”
《漢語大詞典》:高猷
远大的谋略。《晋书·乐志下》:“高猷远畅,朝有遗芳。”
分類:远大谋略
《漢語大詞典》:诞略(誕略)
远大的谋略。《文选·班固〈典引〉》:“诞略有常,审言行於篇籍,光藻朗而不渝耳。” 张铣 注:“言大略有古之常道。”
分類:远大谋略
《漢語大詞典》:器猷
才能谋略。 宋 秦观 《代贺签书赵枢密启》:“恭以枢密太中器猷宏博,学术精微,敏识照於未然,奇节见於已试。”
分類:才能谋略
《漢語大詞典》:设储(設儲)
谓预为谋略。《淮南子·诠言训》:“圣人无思虑,无设储,来者弗迎,去者弗将。”
分類:谋略
《漢語大詞典》:谟勋(謨勳)
亦作“謩勋”。 谋略和训诲。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曰:‘圣有謩勋,明徵定保。’” 杨伯峻 注:“逸文,伪古文篡入《胤征》。謩同謨,谋略。勋借为训,伪《胤征》即改作训。”
分類:谋略训诲
《漢語大詞典》:相猷
宰相的谋略。《北齐书·文宣帝纪》:“王纵德应期,千龄一出,惟几惟深,乃神乃圣,大崇霸德,实广相猷。”
分類:宰相谋略
《漢語大詞典》:余谋(餘謀)
犹言小谋略。史记·张仪列传:“而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 苏秦 之餘谋,其不可成亦明矣。”
分類:谋略
《漢語大詞典》:余智(餘智)
(1).充足的智慧。 汉 刘向 说苑·杂言:“田不足以偿种,渔不足以偿网,治天下有餘智。”
(2).指小谋略、小手段。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七:“居无何,御史欲论 存中 乾没军中粪钱十餘万。其子闻知,告其父。其父奔告 存中 。 存中 即具札,奏言军中有粪钱若干,桩管某处,惟朝廷所用。不数日,果以为言, 高宗 出 存中 札子示之,御史坐妄言被黜,而 存中 之眷日隆。 存中 之逐吏,亦兵法之餘智也。” 清 刘大櫆 《书〈荆轲传〉后》:“自是之后, 张良 袭其餘智,惟 秦 於 博浪 之沙,其事亦不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