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分类词汇(续上)
江湖派
龙断之登
《漢語大詞典》:江湖派
(1). 南宋 书商 陈起 曾刊行《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中兴江湖集》等诗歌总集,收 刘克庄 、 戴复古 、 刘过 、 赵汝鐩 等一批诗人的作品。后遂称其中所收作家为“江湖派”。这些作家大都在政治上没有地位,浪迹江湖,各人作品的思想、风格以及艺术成就并不相同。
(2).指江湖上行骗谋利的人。 鲁迅 《南腔北调集·真假堂吉诃德》:“ 中国 的江湖派和流氓种子,却会愚弄 吉诃德 式的老实人,而自己又假装着 堂·吉诃德 的姿态。”
《漢語大詞典》:龙断之登(龍斷之登)
谓谋利求财。龙,通“ 垄 ”。 宋 陈亮 《谢梁侍郎启》:“伏念某身名不竞,时命皆非。豪於里閭,所得寧几?迫於妻子,无策自资。孰为龙断之登,羞作墦间之乞。”参见“ 龙断 ”。
分類:谋利
《漢語大詞典》:龙断(龍斷)
垄断。龙,通“ 垄 ”。本指独立的高地。引申为独占其利。孟子·公孙丑下:“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於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赵岐 注:“龙断,谓堁断而高者也;左右占视,望见市中有利,罔罗而取之。”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通番之始:“ 大西洋 人,后至而思龙断焉。” 清 黄遵宪 《番客篇》:“龙断兼贋鼎,巧夺等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