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预虑(預慮)
(1).预先谋划。 汉 贾谊 《鵩鸟赋》:“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
(2).预先考虑。 宋 苏轼 《与郑靖老书》之四:“公欲相从於溪山间,想是真诚之愿,水到渠成,亦不须预虑也。”
《漢語大詞典》:秘谋(祕謀)
(1).秘密的计谋;奥秘的计策。新唐书·褚亮传:“王每征伐, 亮 在军中,尝预祕谋,有裨辅之益。”新唐书·后妃传上·文德长孙皇后:“ 玄龄 久事陛下,预奇计祕谋,非大故,愿勿置也。”
(2).指秘密谋划。 黄远庸 《报界之风潮》:“是社中人,多係去年在 京 津 一带祕谋起义者。”
《漢語大詞典》:谋政(謀政)
谋划政事。 白桦 《吴王金戈越王剑》第四场:“ 范蠡 ,你呀你!除了为 越王 谋政,为什么还有那么一丝斩不断的儿女情长。”
分類:谋划政事
《漢語大詞典》:本议(本議)
(1).原来的谋划。战国策·楚策四:“ 楚王 崩, 李园 必先入,据本议制断君命,秉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无妄之祸也。”
(2).原来的意见、看法。后汉书·李固传:“明日重会公卿, 冀 意气凶凶,而言辞激切。自 胡广 、 赵戒 以下,莫不慑惮之。皆曰:‘惟大将军令。’而 固 独与 杜乔 坚守本议。”
《漢語大詞典》:忠猷
忠诚谋划。 明 陈子龙 《送倪鸿宝少司马学士赴召闻有□□随率义旅勤王》诗:“岂止忠猷闻宇县,拊髀风云至尊羡。”
分類:忠诚谋划
《漢語大詞典》:谋攻(謀攻)
谓谋划进攻之事。孙子·谋攻:“必以全争於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梅尧臣 注:“全争者,兵不战,城不攻,毁不久,皆以谋而屈敌,是曰谋攻,故不钝兵利自完。”
分類:谋划进攻
《漢語大詞典》:参图(參圖)
参与谋划。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凡此之辈数百人,皆忠壮果烈,有智有仁,悉与丞相,参图画策。”
《漢語大詞典》:庙画(廟畫)
朝廷的谋划。 唐 李商隐 《上史馆李相公启》:“颁宣詔条,祇畅庙画。”
分類:朝廷谋划
《漢語大詞典》:同计(同計)
共同谋划。韩非子·说难:“誉异人与同行者,规异事与同计者。”《淮南子·人间训》:“三国阴谋同计以击 智氏 ,遂灭之。”
《漢語大詞典》:私独(私獨)
谓为个人处境谋划。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年:“主上矜愍 豫州 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民之力,使有所庇以济其患;而 豫州 私独饰情,愆德堕好。” 胡三省 注:“私独,谓私其一己之所独也。”
《國語辭典》:倒断(倒斷)  拼音:dǎo duàn
1.决断。引申有解决及计划的意思。宋。吴潜〈满江红。举世悠悠〉词:「万事尽由天倒断,三才自有人撑抵。」《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山前行正在州衙门前立,倒断不下,猛抬头看时,却见皇甫殿直在面前。」也作「道断」。
2.终止。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我这府里祗候几曾閒,差拨无铨次,从今后无倒断呀怨咨。」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因姐姐玉精神,花模样,无倒断晓夜思量。」也作「倒顿」。
3.清楚、明白。《二刻拍案惊奇》卷六:「亦且妻子随著别人已经多年,不知他心腹怎么样了,也要与他说个倒断。」
《漢語大詞典》:建画(建畫)
建议谋划。东观汉记·黄香传:“ 香 勤力忧公,畏慎周密,每用奏议,所建画未尝流布。” 宋 司马光 《乞罢条例司常平使疏》:“建画之臣,不能仰副圣意。”
《漢語大詞典》:创图(創圖)
首先谋划。后汉书·隗嚣传论:“ 隗嚣 援旗糺族,假制明神,迹夫创图首事,有以识其风矣。”旧唐书·高祖纪赞:“ 高皇 创图,势若摧枯。”
《漢語大詞典》:谋篇(謀篇)
谓作文时谋划安排篇章结构。 茅盾 《一九六○年短篇小说漫评》:“有的则可以从布局、谋篇、炼字、炼句着眼,而或为谨严,或为逸宕,或为奇诡,等等不一。”
《漢語大詞典》:谋论(謀論)
谋划揣摩。 汉 王充 论衡·超奇:“笔能著文,则心能谋论,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
分類:谋划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