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话言(話言)
(1).美善之言;有道理的话。《诗·大雅·抑》:“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 毛 传:“话言,古之善言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盖《书》之所主,本於号令,所以宣王道之正义,发话言於臣下,故其所载,皆典、謨、训、誥、誓、命之文。”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若然,则所谓不可教训,不知话言,不惟方命圮族而已,四岳何为而举?而 尧 何为姑试之耶?皆不可通。” 章炳麟 《序〈革命军〉》:“嗟呼!世皆嚚昧而不知话言,主文讽切,勿为动容。”
(2).泛指话语。 宋 陆游 《谢徐居厚汪叔潜携酒见访》诗:“话言犹在耳,造次敢不佩。” 清 钱谦益 《三严作朋集序》:“咏三 严 之诗句,追 长蘅 之话言。”
(3).谈说;谈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善。” 唐 李绰 《尚书故实》:“暇日与宾友话言,必及神仙之事。”《官场现形记》第十回:“话言未了,忽见茶房领着一个中年妇人,一个和尚,赶了进来。”
(2).泛指话语。 宋 陆游 《谢徐居厚汪叔潜携酒见访》诗:“话言犹在耳,造次敢不佩。” 清 钱谦益 《三严作朋集序》:“咏三 严 之诗句,追 长蘅 之话言。”
(3).谈说;谈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善。” 唐 李绰 《尚书故实》:“暇日与宾友话言,必及神仙之事。”《官场现形记》第十回:“话言未了,忽见茶房领着一个中年妇人,一个和尚,赶了进来。”
《漢語大詞典》:谈语(談語)
谈话;谈说。《管子·轻重丁》:“途旁之树未沐之时,五衢之民男女相好,往来之市者罢市,相睹树下,谈语终日不归。”《史记·滑稽列传》:“即为 孙叔敖 衣冠,抵掌谈语。”《资治通鉴·汉武帝建元元年》:“上以 安 属为诸父而材高,甚尊重之,每宴见谈语,昏暮然后罢。”
《漢語大詞典》:齿颊(齒頰)
(1).牙齿与腮颊。 宋 苏轼 《橄榄》诗:“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宋 张耒 《旦起》诗:“瓦盎汲石泉,漱濯齿颊凉。”《人民日报》1990.4.16:“但见茶色乳白,一口初饮,口舌生津,齿颊流香。”
(2).嘴巴。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截发》:“我帛束玄云,知难再结。恨堕马妖妆,污人齿颊。”《明史·钱一本传》:“科塲弊竇,污人齿颊。”
(3).谓口头谈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灌夫 不负 竇婴 於摈弃之时, 任安 不负 卫青 於衰落之日, 徐晦 越乡而别 临贺 , 后山 出境而见 东坡 ,宜其足以馨千载之齿颊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每获餽饵,必分给其母,女亦略不置齿颊。” 金松岑 《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吾非必谓情之一字,吾人不当置齿颊。”
(2).嘴巴。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截发》:“我帛束玄云,知难再结。恨堕马妖妆,污人齿颊。”《明史·钱一本传》:“科塲弊竇,污人齿颊。”
(3).谓口头谈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灌夫 不负 竇婴 於摈弃之时, 任安 不负 卫青 於衰落之日, 徐晦 越乡而别 临贺 , 后山 出境而见 东坡 ,宜其足以馨千载之齿颊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每获餽饵,必分给其母,女亦略不置齿颊。” 金松岑 《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吾非必谓情之一字,吾人不当置齿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