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币重言甘(幣重言甘)  拼音:bì zhòng yán gān
赠礼丰厚,说话动听。指别有所图。《左传。僖公十年》:「冬,秦伯使泠至报问,且召三子。郤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也作「币厚言甘」。
《國語辭典》:卑躬屈膝  拼音:bēi gōng qū xī
低身下跪去奉承别人。形容对人谄媚阿谀。宋。魏了翁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而犹不能免。」也作「卑躬屈节」。
《漢語大詞典》:腚后跟(腚後跟)
指跟随某个头目专事谄媚奉承、助纣为虐的人。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一:“每到这时, 白眼狼 就领着一些‘腚后跟’来到庙上,在院中敲锣打鼓,鸣鞭放炮,又扭又唱。”
《漢語大詞典》:吃马屁(吃馬屁)
喜欢别人对己谄媚奉承。 林守庄 《〈何典〉序》:“有许多方言都有很有趣的来历。譬如‘吃马屁者’叫做‘喜戴高帽子’。”
《國語辭典》:孅趋(孅趨)  拼音:xiān qū
过分谦虚恭敬。《史记。卷一二七。褚少孙补。日者传》:「卑疵而前,孅趋而言。」
《漢語大詞典》:欺谄(欺諂)
欺骗谄媚。后汉书·吴良传:“ 望 佞邪之人,欺諂无状,愿勿受其觴。”
分類:欺骗谄媚
《漢語大詞典》:佞兑
亦作“佞说”。亦作“ 佞侻 ”。 谓谄谀取悦。荀子·修身:“饶乐之事,则佞兑而不曲。” 王先谦 集解:“兑,悦也。言佞悦於人,以求饶乐之事。”又《臣道》:“然而巧敏佞説,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亦指谄媚取悦的奸人。荀子·王制:“进退贵贱则举佞侻。”一说,兑通“ 鋭 ”。佞锐,谓善于谄谀,口才和行动便捷。
《漢語大詞典》:拍马溜须(拍馬溜鬚)
比喻谄媚奉承。 草明 《乘风破浪》六:“新社会拍马溜须根本吃不开。”
《國語辭典》:奴颜婢睐(奴顏婢睞)  拼音:nú yán bì lài
形容卑贱无耻,阿谀谄媚的态度。《抱朴子。外篇。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也作「奴颜婢膝」。
《國語辭典》:奴颜婢膝(奴顏婢膝)  拼音:nú yán bì xī
讥人奴才相十足,卑屈取媚的样子。《宋史。卷四二二。陈仲微传》:「俛首吐心,奴颜婢膝。」《三国演义》第九三回:「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也作「奴颜婢睐」。
《國語辭典》:奴颜媚骨(奴顏媚骨)  拼音:nú yán mèi gǔ
卑躬屈膝,奉承谄媚的样子。如:「父亲一生刚毅正直,最痛恨那些奴颜媚骨的人。」
《國語辭典》:声音笑貌(聲音笑貌)  拼音:shēng yīn xiào mào
泛指人所表现的外在言语、态度等。《孟子。离娄上》:「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八。蒋山佛会记》:「此皆精诚动乎天地,感乎鬼神,初不可以声音笑貌为也。」
《漢語大詞典》:竞谄(競諂)
争相谄媚。国语·晋语一:“其臣竞諂以求媚,其进者壅塞,其退者拒违。”
分類:谄媚
《國語辭典》:溜须拍马(溜鬚拍馬)  拼音:liū xū pāi mǎ
逢迎谄媚。如:「他那溜须拍马的嘴脸真令人生厌。」
分類:谄媚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