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谗贼(讒賊)
(1).诽谤中伤,残害良善。诗·陈风·防有鹊巢序:“《防有鹊巢》,忧谗贼也。” 孔颖达 疏:“忧谗贼者,谓作者忧谗人,谓为谗以贼害於人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无怨望忿怒之患,彊弱之难,无谗贼妒疾之人。”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其辞述己之始生,以至壮大,迄于将终,正道直行,而罹谗贼。”
(2).指好诽谤中伤残害良善的人。管子·四称:“良臣不使,谗贼是舍。”《楚辞·刘向〈九叹·愍命〉》:“刜谗贼於中廇兮,选 吕 管 於榛薄。” 王逸 注:“言己欲为君斫去谗贼之臣於堂廇之中,选进 吕尚 、 管仲 之徒以为辅佐,则邦国安寧也。”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夫何大夫之炳烈兮,王不寤夫谗贼。”
《國語辭典》:毁言(毀言)  拼音:huǐ yán
毁谤的话。《韩非子。奸劫弑臣》:「而群臣之毁言,非特一妾之口也。」
分類:诽谤
《漢語大詞典》:蝇点(蠅點)
《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郑玄 笺:“蝇之为虫,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喻佞人变乱善恶也。”后以“蝇点”比喻遭到谗人的诽谤诬蔑。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习禅二·智凯:“后以蝇点所拘,申雪无路,徙於原部。”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驥调方汗血,蝇点忽成卢。”
《漢語大詞典》:说作(説作)
诽谤作践。《醒世姻缘传》第六九回:“俺婆婆在世时,嘴头子可是不达时务,好枉口拔舌的説作人。”
《漢語大詞典》:谗书(讒書)
诽谤他人的书札。 清 朱素臣 《翡翠园》第五出:“一纸谗书哪怕他伶牙利齿,生生抗拒。”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上》:“甚且谓其更张成法,蜚语中伤,谗书满篋,於是不得不出之因循。”
《漢語大詞典》:谤焰(謗燄)
指纷乱的议论、诽谤。 清 唐孙华 《再哭姜西溟》诗:“谤燄今已熄,刮磨自生光。”
《漢語大詞典》:谤骂(謗駡)
诽谤咒骂。魏书·儒林传·李业兴:“若有相乖忤,便即疵毁,乃至声色,加以谤駡。” 宋 张耒 《明道杂志》:“一生常遭人谤駡。” 明 刘基 《皇帝手书》:“然歹人恶严法,喜宽容,谤駡国家,扇惑非非莫能治。”
分類:诽谤咒骂
《漢語大詞典》:加非
诋毁,诽谤。汉书·匡衡传:“今司隶校尉 尊 妄詆欺,加非於君,朕甚閔焉。” 宋 王圭 《赐欧阳修乞退不允批答制》:“前日御史,加非於卿,朕惟其辞,甚悖于义理之文。”
分類:诋毁诽谤
《漢語大詞典》:腾说(騰説)
(1).传播言论,宣扬主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譎诡以驰旨,煒曄以腾説。”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或将取合世主,起行其言,乃復力斥异家,以自所执持者为要道,骋辩腾説,著作云起矣。”
(2).传播流言蜚语;诽谤。明史·李三才传:“而今之党人动与正人为讐, 士昌 光復 尤为戎首,挺身主盟,力为 一贯 ( 沈一贯 ) 敬 ( 韩敬 )报怨,腾説百端,攻击千状。”
《漢語大詞典》:谤诬(謗誣)
诽谤诬蔑。魏书·高闾传:“ 蠕蠕 使 牟提 小心恭慎,甚有使人之礼,同行疾其敦厚,每至陵辱,恐其还北,必被谤诬。”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范忠宣公 自 随 守责 永州 安置誥词,有‘谤诬先烈’之语。”
《漢語大詞典》:谤国(謗國)
诽谤国政。新唐书·李实传:“优人 成辅端 为俳语讽帝, 实 怒,奏贱工谤国,帝为杀之。”
分類:诽谤国政
《漢語大詞典》:相谤(相謗)
互相诽谤。左传·襄公六年:“ 宋 华弱 与 乐轡 少相狎,长相优,又相谤也。” 汉 刘向 说苑·政理:“不内相教而外相谤者,是谓不足亲也。”
分類:诽谤
《漢語大詞典》:毁诋(毁詆)
诋毁,诽谤。旧唐书·裴延龄传:“ 延龄 ……尤好慢駡,毁詆朝臣,班行为之侧目。” 宋 叶适 《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 叶义问 ,故人也,有隐憾,上章毁詆,夺学士。”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帝怒,谓其毁詆大臣,命左右批其颊。”
分類:诋毁诽谤
《漢語大詞典》:毁黩(毁黷)
诬蔑诽谤。旧唐书·仆固怀恩传:“ 子仪 先已被猜,臣今又遭毁黷。”
《漢語大詞典》:诋谤(詆謗)
诋毁诽谤。 元 李材 《悬瓠城歌》:“ 有唐 中叶失驭将,退辱进危多詆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