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7,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百读
读记
朝读
读为
拜读
读祝
耽读
音读
读奏
读如
徐读
昼读
唯读
正读
传读
《漢語大詞典》:百读(百讀)
反复诵读。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一:“我昔入小学,首读‘仲尼居’,百读百不晓,但有唾成珠。” 朱自清 《论百读不厌》:“‘百读’只是‘重读’、‘多读’、‘屡读’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的读下去。”
《漢語大詞典》:读记(讀記)
阅读书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説在 宋 人之解书,与 梁 人之读记也。” 北齐 萧悫 《屏风诗》:“读记知州所,观图见岳形。”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二十:“藏书闻 禹穴 ,读记忆 仇池 。”
《骈字类编》:朝读(朝读)
墨子:周公朝读百篇书,夕见七十士。
《國語辭典》:读为(讀為)  拼音:dú wéi
凡言读为某、读曰某者,即谓其字假借为某字使用。也称为「读曰」。
《國語辭典》:拜读(拜讀)  拼音:bài dú
阅读他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老残游记》第一二回:「儜也该做首诗,我们拜读拜读。」
《漢語大詞典》:读祝(讀祝)
祭祀时宣读祝告文。后汉纪·百官志二:“太祝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凡国祭祀,掌读祝,及迎送神。”金史·礼志二:“读祝,太祝东向跪,读祝讫,俛伏,兴。”《清文献通考·郊社十三》:“读祝毕,兴,奉安。”
《國語辭典》:耽读(耽讀)  拼音:dān dú
酷好读书。元。吴师道〈目疾谢柳道传张子长惠药〉诗:「学书信夙习,耽读亦本性。」
分類:极好读书
《國語辭典》:音读(音讀)  拼音:yīn dú
1.一字表现于发音上的形式。中文字多一字一音读,亦有一字具有数个音读的情形。
2.一种日文所用汉字的发音。多少保留汉字传入日本时的汉语音,而分吴音、汉音二种,与日语原来的同义词音(所谓训读)不同。如日文「山」可以依音读念san,也可以依训读念yama。
《漢語大詞典》:读奏(讀奏)
在帝王前宣读奏本、奏折。汉书·霍光传:“ 光 与羣臣连名奏王,尚书令读奏。” 阿英 《明朝的笑话》二十:“而其读奏之际,必多吃误。”
《漢語大詞典》:读如(讀如)
古代注音、释义用语。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 汉 郑玄 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吕氏春秋·音律“修法飭刑” 汉 高诱 注:“飭读如敕。”
分類:注音释义
《韵府拾遗 屋韵》:徐读(徐读)
见上。
《骈字类编》:昼读(昼读)
南史沈约传: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
《国语辞典》:唯读(唯读)  拼音:wéi dú
电脑主记忆体或程式、档案只能读出,不能改写的特性称为「唯读」。
《漢語大詞典》:正读(正讀)
正音释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及 宣 成 二帝,徵集小学, 张敞 以正读传业, 扬雄 以奇字纂训。”
《漢語大詞典》:传读(傳讀)
传授句读。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尚书初出於屋壁,朽折散絶,今其书见在,时师传读而已。”
分類:传授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