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琅邪人,字少季。以明经为郡文学。元帝时,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时侍中许章以外戚贵幸,奢淫不奉法度,丰举节欲捕之,元帝收其节。司隶自此始去节。后为城门校尉,上书告光禄勋周堪、光禄大夫张猛,忤旨,免为庶人。终于家。
全汉文·卷四十七
丰字少季,琅邪人。元帝时除御史大夫属,擢司隶校尉,加秩光禄大夫,左迁城门校尉,免为庶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241 【介绍】: 三国吴琅邪阳都人,字子瑜。诸葛亮兄。汉末避乱江东,孙权重之,擢长史。汉献帝建安中使蜀,与弟亮公会相见,退无私面。从讨关羽,封宣城侯,领南郡太守,驻公安。权称帝,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全三国文·卷六十五
瑾字子瑜,又字敦仁,琅邪阳都人。避乱江东,孙权以为长史,转中司马。后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领南郡太守。黄武初迁左将军,封宛陵侯。权称尊号,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234 【介绍】: 三国蜀琅邪阳都人,字孔明。东汉末避乱隆中,躬耕读书,自比于管仲、乐毅,时有“卧龙”之称。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刘备屯新野,三顾茅庐,亮陈据有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结好孙权、共抗曹操之策,出而为刘备主要谋士。次年,曹操南争荆州,出使东吴,孙刘联合抗曹,获赤壁之胜,刘备据有荆州。建安十九年,入蜀增援刘备,定成都,任军师将军,镇守成都。备称帝,任丞相,录尚书事。张飞死后,领司隶校尉。章武三年,受遗诏辅佐刘禅,封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东和孙权,南平诸郡,北争中原,多次出兵攻魏。与魏将司马懿对峙于渭南,病卒于五丈原军中。谥忠武。传制木牛流马,用于山地转运,又革新连弩,能同发十箭。有《诸葛亮集》辑本。
全三国文·卷五十八
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先主屯新野,三顾乃见。及定荆州,以为军师中郎将。蜀平,以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即帝位,以为丞相,录尚书事,寻领司隶校尉。后主即位,封武乡侯,寻领益州牧。建兴十二年卒,谥曰忠武侯。有《论前汉事》一卷,《集戒》二卷,《女戒》一卷,集二十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8 【介绍】: 三国魏琅邪阳都人,字公休。诸葛丰后。初以尚书郎为荥阳令。魏明帝时,累迁御史中丞尚书,以浮华免官。与夏侯玄等友善,为“八达”之一。后起为征东大将军、都督扬州,预讨王淩,毌丘俭。见司马氏专权,玄等被杀,心不安。高贵乡公甘露二年,征为司空,不就,据寿春反魏,称臣于吴,为司马昭击败,被杀。
全三国文·卷四十
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黄初中以尚书郎为荣阳令。明帝时入为吏郎,累迁御史中丞尚书,免。齐王时复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寻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封山阳亭侯,徙镇南将军。高贵乡公时,复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进封高平侯,转征东大将军,征为司空,不受,遂反,大将军司马昭讨斩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03—253 【介绍】: 三国吴琅邪阳都人,字元逊。诸葛瑾子。弱冠拜骑都尉。孙权嘉禾三年,攻山越,收其丁壮为兵。任抚越将军、丹阳太守。孙权卒,辅立孙亮,任大将军,封阳都侯,加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专国政。攻魏之合肥新城,不拔,士卒伤病,民怨沸腾,退兵。寻为吴宗室孙峻所杀。
全三国文·卷六十五
恪字元逊,瑾长子。历骑都尉太子中庶子,转左辅都尉,拜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进威北将军,封都乡侯,迁大将军,假节。陆逊领荆州事,后征领太子太傅。孙亮即位,拜太傅,为孙峻所杀。有《诸葛子》五卷。
诸葛尚 朝代:蜀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63 【介绍】: 三国蜀琅邪阳都人。诸葛瞻子。刘禅景耀末,魏军攻蜀,与父守绵竹,力战而死。
诸葛乔 朝代:蜀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04—228 【介绍】: 三国蜀琅邪阳都人,本字仲慎,改字伯松。诸葛瑾第二子,为诸葛亮嗣子而易字。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
诸葛融 朝代:孙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琅邪阳都人,字叔长。诸葛恪弟。数以巾褐奉朝请,拜骑都尉。孙权赤乌中为新都都尉。袭父爵,领兵驻公安。孙亮立,徙奋威将军。诸葛恪征淮南,使入沔,击西兵。恪诛,孙峻遣收融,自杀。
《漢語大詞典》: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广。“赛过”亦说成“顶个”或“合成一个”
分類:合成
《国语辞典》:良庖  拼音:liáng páo
精于烹饪的厨师。《庄子。养生主》:「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宋。彭汝砺〈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诗:「良庖不遐弃,亦足效和羹。」
《漢語大詞典》:诸葛笔(諸葛筆)
一种有名的毛笔。 宣州 诸葛氏 所制。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五:“ 宣州 诸葛氏 ,素工管城子,自 右军 以来世其业,其笔制散卓也……又幼岁当 元符 、 崇寧 时,与 米元章 辈士大夫之好事者争宝爱,每遗吾 诸葛氏 笔,又皆散卓也。及 大观 閒偶得诸葛笔,则已有 黄鲁直 样作枣心者。” 清 钱谦益 《〈戴初士文集〉序》:“ 萧伯玉 叙 初士 之诗,以 宣州 诸葛笔自况,谓二管之外,别无常笔。”
《国语辞典》:斩马谡(斩马谡)  拼音:zhǎn mǎ sù
戏曲剧目。三国故事剧。叙蜀国名将马谡不遵诸葛将令,失守街亭,与王平回营请罪。诸葛亮虽惜马才,但以军法无私,挥泪斩之,并因己用人失当,上表自贬。
《国语辞典》:审时定势(审时定势)  拼音:shěn shí dìng shì
详细考量时局情势的发展变化。唐。吕温〈诸葛武侯庙记〉:「乃知务开济之业者未能审时定势,大顺人心,而克观厥成,吾不信也。」也作「审时度势」。
《国语辞典》:兵书匣(兵书匣)  拼音:bīng shū xiá
传说中诸葛孔明藏兵书的地方。清。王士祯《陇蜀馀闻》:「顾华玉(璘)云:『武侯兵书匣,在定军山上,壁立万仞,非人迹可到。余两经其地,初视匣,其色淡红,后则鲜明,若更新者,殆不可晓。』按三峡中亦有兵书峡,传为武侯藏书之地。」
《漢語大詞典》:蜀相军营(蜀相軍營)
即 诸葛寨 。在今 四川省 南江县 西一百里。相传 诸葛亮 曾驻兵于此。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十:“ 蜀 相军营犹石壁, 汉高 原庙自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