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咨觏(咨覯)
访问;当面请教。三国志·蜀志·杜微传:“伏闻德行,飢渴歷时。清浊异流,无缘咨覯。”
《漢語大詞典》:问课(問課)
谓请教课业。 五代 齐己 《喜彬上人见访》诗:“高吟欲继 沃州 师,千里相寻问课虚。”
分類:请教课业
《漢語大詞典》:访乐(訪樂)
请教音乐知识。《孔子家语·观周》:“﹝ 孔子 ﹞至 周 ,问礼於 老聃 ,访乐於 萇弘 。”
《漢語大詞典》:呈教
敬辞。呈上请教。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苦吟半生,无一知己;今所望者惟先生,故以诗呈教。”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笔债又积欠不少,因此本月内恐不能投稿,下月稍凉,当呈教也。”
《漢語大詞典》:趋教(趨教)
前往请教;就教。 明 徐渭 《与梅君书》:“稍凉敬当趋教,兼罄欲言。”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奉访尊寓不值,不胜悵悵!明早幸驾少留片刻,以便趋教。”
分類:前往请教
《漢語大詞典》:室学(室學)
谓在家中向人请教和学习。有别于正式从师求学。 汉 王充 论衡·实知:“ 黄帝 、 帝嚳 虽有神灵之验,亦皆早成之才也。人才早成,亦有晚成。虽未就师,家问室学。人见其幼成早就,称之过度。”
《漢語大詞典》:询请(詢請)
询问请教。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所居卑末,使彼苦辛,时伺閒隙,周章询请。”
分類:询问请教
《国语辞典》:奉干  拼音:fèng gān
向人请教的敬辞。《西游记》第二六回:「老孙此来,有一事奉干,未知允否?」
分类:请教敬辞
《國語辭典》:移樽就教  拼音:yí zūn jiù jiào
端著酒杯移坐到他人席上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亲自向人求教。也作「移尊就教」。
《国语辞典》:求道于盲(求道于盲)  拼音:qiú dào yú máng
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无知的人请教。唐。韩愈〈答陈生书〉:「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也作「问道于盲」。
《国语辞典》: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拼音:yǔ jūn yī xí huà,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从与人交谈请教中,获益极多。如:「您的学识渊博,言论精辟,今日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国语辞典》:学无常师(学无常师)  拼音:xué wú cháng shī
求学不能只有一个固定的老师,而是要多方面请教专家。指善于学习的人,知道该向不同专长的人请教不同的学问。晋。皇甫谧《高士传。申屠蟠》:「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学无常师。」
《国语辞典》:滕文公  拼音:téng wén gōng
战国时滕国的贤君,名宏。曾多次向孟子请教。
《國語辭典》:不耻下问(不恥下問)  拼音:bù chǐ xià wèn
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不以向身分较低微、或是学问较自己浅陋的人求教为羞耻。《新唐书。卷一六二。列传。独孤及》:「然则多闻阙疑,不耻下问,圣人之心也。」《老残游记》第七回:「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宗旨何如?」
《漢語大詞典》:谋道作舍(謀道作舍)
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宋 宋祁 《杂说》:“谋道作舍,三年弗架。”参见“ 筑室道谋 ”。
《國語辭典》:筑室道谋(築室道謀)  拼音:zhú shì dào móu
欲构筑房舍,而向过路的人请教如何做。语出《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比喻人多口杂,难有定论,以致不能成事。《歧路灯》第五回:「这宗事,若教门生们议将起来,只成筑室道谋,不如二老师断以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