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沮诵 朝代:远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黄帝史官。与苍颉共造文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国君。姬姓,名诵。武王子。年幼即位,叔父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武庚及东夷各族叛乱,经周公征讨三年始定。亲政后继续分封诸侯,命周公兴礼乐,立制度,民乃和睦。营东都成周,定鼎鄏郑,奠定周朝统治基础。周公摄政七年,亲政三十年,在位共三十七年。
全上古三代文·卷二
王讳诵,武王子。在位三十七年,谥曰成王。
亶诵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人。安帝延光间为中谒者,与张衡、周兴等共论历法。
项诵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豫章人,字叔和。顺帝时任郡主簿。太守为属县所诬,诏逮入京案治。诵随守入京,极力辩诬,太守事终得白。
郭诵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人。李矩甥。屡受矩遣为将,拒前赵刘聪军,任扬武将军,以功封吉阳亭侯,表加赤幢曲盖以示荣显。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此云无垢眼。罽宾国人。沈鸷有志力。以苦行自律。弘毗尼。为龟兹学者之宗。龟兹陷。避地乌缠。闻罗什在长安。欲使胜品妙味。复沾东土。弘始八年。至关中。什敬礼如师。及什弃世。即引去。游寿春。译十诵本五十八卷。最后一诵。谓明受戒法。及诸成善法事。逐其义要。改名善诵。叉后赍住石涧。开为六十一卷。最后一诵。改为毗尼诵。故今犹二名存焉。又坐夏江陵之新寺。以汉言讲演无作妙本。盛行于时。慧观习其指要。为两卷。京师传写。纸为增价。终于石涧。寿七十七。为人眼青。时号青眼律师。
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中
卑摩罗叉。此云无垢眼。罽宾人。沈靖有志力。出家履道苦节成务。先在龟兹弘阐律藏。四方学者竞往师之。鸠摩罗什时亦预焉。及龟兹陷没乃避地焉。顷之闻什在长安大弘经藏。又欲使毗尼胜品复洽东国。于是杖锡流沙冒险东入。以伪秦弘始八年达自关中。什以师礼敬待。叉亦以远遇欣然。及罗什弃世。叉乃出游关左。逗于寿春止石涧寺。律众云聚盛阐毗尼。罗什所译十诵本五十八卷。最后一诵谓明受戒法及诸成善法事。逐其义要名为善诵。叉后赍往石涧。开为六十一卷。最后一诵改为毗尼诵。故犹二名存焉。顷之南适江陵于辛寺夏坐开讲十诵。既通汉言善相领纳。无作妙本大阐当时。析文求理者其聚如林。明条知禁者数亦殷矣。律藏大弘叉之力也。道场慧观深括宗旨。记其所制内禁轻重。撰为二卷。送还京师。僧尼披习竞相传写。时闻者谚曰。卑罗鄙语。慧观才录。都人缮写纸贵如玉。今犹行于世为后生法矣。叉养德好闲弃諠离俗。其年冬复还寿春石涧卒于寺焉。春秋七十有七。叉为人眼青。时人亦号为青眼律师。
王诵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2—528 【介绍】: 北魏琅玡临沂人,字国章。王肃侄。有文才。自员外郎累官至秘书监、黄门侍郎。孝庄帝初,遇害于河阴。
全后魏文·卷四十六
诵字国章,肃长兄嘈之子。景明初来奔,历员外郎、司徒主簿,转司徒属、司空咨议通直常侍、汝南王友。迁司徒咨议,加前军、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孝明初,出为左将军、幽州刺史。神龟中,徵为长兼秘书监,徙给事黄门侍郎。孝庄初,于河阴遇害。赠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司空、徐州刺史,谥曰文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姓骆氏。雍之咸阳人。少专儒素。后从弘善寺荣师。听大论。年十六。讲解通畅。詶答泠然。京师诸德推美焉。然尤习定。而不以时节方所。有间屡阅藏典。坚持律业。务行头陀。以终其身。且每以离著。垂训门徒。曰予惟生死滞著。从无始来。故受轮回。以至于今。中常怏怏。欲以试之。贞观七年二月二十一日。去终南山四十里。许于炭谷内。脱衣挂树。自刎而终。当是时。人无知者。建至八月。乃始访得其处。而尸完洁云。 唐汾州大乘寺有僧。亡其名。每以浊世难度。誓必舍身。期生安养。先为节食。服香者屡岁。于是卜日集众。盛列幡盖导卫。至于子夏学岩。面西而立。作佛观久之。众唱善哉。乃竦身高崖。投于深壑。望者见其至地。犹能起坐。及就视则已逝矣。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遗身篇第七
释法旷。姓骆。雍州咸阳人。少有异节。偏爱儒素。后听弘善寺荣师大论。荣即周世道安之弟子也。创染玄业便悟非常。资学之勤不出门院。年十六。讲解前论道穆京华。酬答冷然无替玄理。专修念定无涉时方。无量寿经世称难诵。旷闻试寻。一日两卷。文言闇了。故其诵持罕有加者。自尔藏经披读。以为恒任。文理所指问无不知。顾诸布萨人多说欲。乃自励心力立诵千遍。数旬之间便得满愿。性乐俭约不尚华靡。故其房中无有毡席。满院种莎。用拟随坐头陀行也。勖诫门人惟存离著。以末代根机随尘生染故也。年登知命。便袒三衣。瓶钵以外一无受畜。卓然正色懔洁风霜。人有与语惟言离著。至时分卫一食而已。每曰。余惟生死滞著无始轮回。生厌者希死厌又少。常怀怏怏欲试舍之。以贞观七年二月二十一日。入终南山。在炭谷内四十里许。脱衣挂树以刀自刎。既独自殡无由知处。诸识故等。至八月中。方始访得其遗身颂云。又近有汾州大乘寺僧忘名者。常厌生死浊世难度。誓必舍身。先节食服香。至期道俗通集。香花幡盖列卫。而往西山子夏学岩。面西敛容。众唱善哉。咸送随喜。乃放身悬壑。至地起坐。及众就视方知已逝。博访遗身其类甚众。且随疏出。示为一例。馀者盖阙。
声音念诵
【佛学常见辞汇】
出声念佛或是诵经。
十五地──念诵忌十五地
【三藏法数】
(出一字佛顶轮王经)
念诵,即想念持诵神咒也。忌者,犹不宜也。经云:如来告金刚密迹王菩萨:若诸有情,为欲调他怨恶之心回伏者,欲消除一切灾障者,或求满足如意者,当择空寂幽闲胜处,结界建坛,净身语意,供养圣像,诵持佛顶轮王咒,加持作法,若得成就,则所愿满足。不可于神龙所护,及药叉、罗刹等地,结界作法,若在此等不善之处,则鬼神得便,而来扰乱,使所作行法,不得成就。是故当忌十五地也。(梵语药叉,亦云夜叉,华言勇健。梵语罗刹,华言速疾鬼。)
〔一、神龙所护地〕,谓有神龙护持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恐其侵恼,令所作行法不得成就也。
〔二、药叉罗刹住地〕,谓有药叉等鬼神所住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恐其伺于方便,扰乱行法,令不成就也。
〔三、尸陀林地〕,梵语尸陀,华言寒林,谓有死尸积聚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臭秽不净,妨于净行,作法难成也。
〔四、无佛法地〕,谓如来正教所不到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无正教之法,善神不来守护,行法难成也。
〔五、虎狼住地〕,谓有虎狼猛兽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威猛毒害,非吉祥空闲之地,难以安住作法也。
〔六、多蚊虫地〕,谓有蚊蚋聚集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能喧闹,又能𠯗人,不得寂静,作法难成也。
〔七、无雨地〕,谓多旱无雨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泉源枯竭,人多渴乏,绝于助缘,行法难成也。
〔八、饶风地〕,谓风常起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飘荡多寒,妨于道行,作法难成也。
〔九、贼住地〕,谓有盗贼所住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多损害心,妨于道行,难以安住作法也。
〔十、屠杀住地〕,谓屠儿杀者所住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无慈悲心,非吉祥空闲之地,行法难成也。
〔十一、酤酒住地〕,谓卖酒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酒是起罪因缘,能令众生心生颠倒,妨于道行,作法难成也。
〔十二、卖经像地〕,谓贩卖经卷佛像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不信因果,无有善心,非吉祥空闲之地,难以安住作法也。
〔十三、卖凶具地〕,谓贩卖刀杖弓箭杀生器具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多杀害心,非吉祥空闲之地,难以安住作法也。
〔十四、卖女地〕,谓衒卖女色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其秽污不洁,妨于道行,作法难成也。
〔十五、众难地〕,谓水火刀兵险难之处,忌于结界建坛,诵咒作法,以凶险多难,非吉祥空闲之地,难以安住作法也。
建立习诵业轮
【三藏法数】
谓令众生习诵大乘经教,初中后夜,精勤无怠,心不散乱,则能摧破一切惑业,是为建立习诵业轮。
诵习经文先苦后乐
【三藏法数】
谓人不辞劳苦,口诵经文,心习其义;其义习熟,则能如说修行,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诵习经文先苦后乐。
不喜读诵经典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当信受如来所说经典,诚心读诵,求其妙义,依解进修,成菩提果。若不喜乐受持读诵,则所修之行,无所依据,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
不忘为诵
【三藏法数】
谓习读既熟,不假看文,自然成诵,无有忘失,故名不忘为诵。
诵读
【三藏法数】
看文曰读,背文曰诵。谓一大藏教佛祖至言,若读诵受持者,可以灭罪生福;或因言悟旨,而得心地开明,显发智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