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72,分10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傅说梦
宫女说元宗
箕尾傅说
说梅止渴
作砺
燕说(又作:郢书燕说)
刻象求
作霖
临牢说彘
龙额侯
美貌说潘安
七十说
漆园说剑
齐说客
曲蘖
典故
傅说梦
 
梦傅野
 
傅野
 
梦卜庸相
 
岩前叟
 
高宗梦

相关人物
傅说
 
武丁(殷高宗)


《史记》卷三〈殷本纪〉~2~
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简释

梦高宗:指受到帝王的赏识。唐姚合《赠终南山傅山人》:“悲君还姓傅,独不梦高宗。”


例句

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非无济世才。 韩偓 疏雨

在野傅岩君不梦,乘轩卫懿鹤何功。 郑启 严塘经乱书事

筑岩思感梦,磻石想垂纶。 武平一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傅野绝遗贤,人希有盛迁。 武少仪 和权载之离合诗

抽思滋泉侧,飞想傅岩中。 李世民 秋暮言志

悲君还姓傅,独不梦高宗。 姚合 赠终南山傅山人

傅说未梦时,终当起岩野。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伍旅拔雄儿,梦卜庸真相。 杜牧 感怀诗一首

贤非梦傅野,隐类凿颜坯。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赤城不掩高宗梦,宁久悬冠枕瀑流。 林嵩 赠天台王处士

凭谁借问岩前叟,曾托吾皇一梦来。 王越宾 使至灊山

梦中逢傅说,殿上见辛毗。 贯休 寿春节进

君恩催早入,已梦傅岩边。 刘长卿 和中丞出使恩命过终南别业

敢待傅岩成好梦,任从磻石挂纤钩。 李咸用 夏日别余季才

典故
宫女说元宗


《全唐诗》卷四百十〈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閒坐说玄宗。
典故
箕尾傅说
   
骑箕骑尾

相关人物
傅说


《庄子集释》卷三上〈内篇·大宗师〉~246~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崙;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典故
将军止渴
 
岭梅止渴
 
庾岭止渴
 
征徒异渴
 
救渴将军
 
望林止渴
       
遥止渴
 
魏林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假谲〉~85~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简释

渴望梅:喻指以空想安慰自己。唐罗隐《丁亥岁作》:“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反成灰。”


例句

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 崔备 清溪路中寄诸公

思君览章句,还复如望梅。 李山甫 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

若能遥止渴,何暇泛琼浆。 李峤

羌吹应愁起,征徒异渴来。 温庭皓

望梅閤老无妨渴,画饼尚书不救饥。 白居易 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

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仅成灰。 罗隐 丁亥岁作

虽然未得和羹便,曾与将军止渴来。 罗隐

典故
作砺
 
金砺用

相关人物
傅说


《尚书·商书·说命上》
「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旧题汉·孔安国传:「铁须砺以成利器。」

例句

终随金砺用,不学玉山颓。 白居易 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见示兼呈梦得

自然须作砺,不必恨临戎。 罗隐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

典故  
举烛
 

《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说三〉~65~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典故
刻象求

相关人物
傅说


《帝王世纪》
武丁即位……梦天赐贤人,胥靡之衣,蒙之而来。且云:「我,徒也。姓傅名说,天下得我者,岂徒也哉。」武丁寤而推之,曰:「傅者,相也;说者,欢悦也。天下当有傅我而说民者哉?」明以梦视百官,百官皆非也。乃使百工写其形象,求诸天下果。见筑者,胥靡衣,褐带,索执,役于虞虢之间,傅岩之野名说。以其得之傅岩,谓之傅说。(据《指海》本)
《三国志》卷十一〈魏书·管宁传·王烈〉~360~
昔高宗刻象,营求贤哲,周文启龟,以卜良佐。况宁前朝所表,名德已著,而久栖迟,未时引致,非所以奉遵明训,继成前志也。陛下践阼,纂承洪绪。圣敬日跻,超越周成。每发德音,动咨师傅。若继二祖招贤故典,宾礼俊迈,以广缉熙,济济之化,侔于前代。

例句

好入天子梦,刻像来尔求。 杜牧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典故  
作霖雨
 
为霖

相关人物
傅说
 
殷高宗


《尚书·商书·说命上》
「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旧题汉·孔安国传:「霖,三日雨。霖以救旱。」

例句

寰中不用忧天旱,霖雨看看属傅岩。 周朴 喜贺拔先辈衡阳除正字

眼看白笔为霖雨,肯使红鳞便曝腮。 周朴 客州赁居寄萧郎中

愿与吾君作霖雨,且应平地活枯苗。 张蠙 投翰林张侍郎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李白 赠从弟冽

作霖期傅说,为旱听周宣。 苏颋 奉和马常侍寺中之作

得路直为霖济物,不然閒共鹤忘机。 崔涂

生才作霖雨,继代有清通。 张九龄 和裴侍中丞恩拜扫

登龙不敢怀他愿,祗望为霖致太平。 张蠙 献所知

此地清廉惟饮水,四方焦热待为霖。 方干 上张舍人

欲遣为霖安九有,先令作相赞东宫。 方干 寄灵武胡常侍

他日为霖不将去,也须图画取风流。 曹松 南海陪郑司空游荔园

别有为霖日,孤云未自由。 李频 送许浑侍御赴润州

自拂青萍知有地,斋诚旦夕望为霖。 郑谷 谷初忝谏垣今宪长薛公方在西阁知奖隆异以四韵代述荣感

典故
临牢说彘


《庄子集释》卷七上〈外篇·达生〉~648~
祝宗人玄端以临牢筴,说彘曰:「汝奚恶死?吾将三月豢汝,十日戒,三日齐,藉白茅,加汝肩尻乎彫俎之上,则汝为之乎?」为彘谋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错之牢筴之中。」自为谋,则苟生有轩冕之尊,死得于腞、楯之上,聚偻之中,则为之。为彘谋则去之,自为谋则取之,所异彘者何也?

例句

问牛悲衅钟,说彘惊临牢。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典故
相关人物
韩说


《晋书》卷五十五《卫青传》
「都尉韩说从大将军出窳浑,至匈奴右贤王庭,为麾下搏战获王,以千三百户封说为龙?侯。」唐·颜师古注:「?字或作额。」

例句

皇华今绝少,龙(额)也相迎。 李嘉祐 送从侄端之东都

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 李颀 别梁锽

但使封侯龙(额)贵,讵随中妇凤楼寒。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二首(一作行军军中行路难。一作军中行路难)

典故
潘岳仪容
 
美貌说潘安

相关人物
潘岳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0~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岳别传》曰:「岳姿容甚美,风仪閒畅。」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683~
孔子欲行王道,东西南北,七十说而无所偶。故因卫卫夫人、弥子瑕而欲通其道。此皆欲平险除秽,由冥冥至炤炤,动于权而统于善者也。夫观逐者于其反也,而观行者于其终也。故舜放弟,周公杀兄,犹之为仁也;文公树米,曾子架羊,犹之为知也。

例句

仲尼七十说,历聘莫见收。 李白 赠崔郎中宗之

典故
漆园说剑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杂篇·卷十上《说剑》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馀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馀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桀士为夹。……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 王曰:「庶人之剑何如?」 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例句

说剑尝宗漆园吏,戒严应笑棘门军。 独孤及 得柳员外书封寄近诗书中兼报新主行营兵马因代书戏答

典故
齐说客

相关人物
郦生(郦食其)


《史记》卷九十七《郦生列传》
郦生说齐王。「田广以为然,乃听食其,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食其日纵酒。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馀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

例句

圭窦三千士,云梯七十城。耻非齐说客,只似鲁诸生。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典故
相关人物
傅说
 
殷高宗


《尚书·商书·说命下》
「王曰:『来汝说。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蘖。』」旧题汉·孔安国传:「酒醴须曲蘖以成,亦言我须汝以成。」

例句

为君天下酒,曲糵将用时。 岑参 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

《漢語大詞典》:骑箕(騎箕)
见“ 骑箕尾 ”。
《國語辭典》:骑箕尾(騎箕尾)  拼音:qí jī wěi
箕、尾为东方苍龙七宿最后的两个星宿。相传武丁的宰相傅说死后升天,跨身于二星之上。语出《庄子。大宗师》:「夫道,……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后以此比喻人死后升天,常用作挽辞。清。陆世廉《西台记》第四出:「早做了日星河岳,骑箕尾光生芒角,驭云烟气陵霜锷,炳丹青风清寒醥。」参见「傅说」条。
《國語辭典》:骑箕尾(騎箕尾)  拼音:qí jī wěi
箕、尾为东方苍龙七宿最后的两个星宿。相传武丁的宰相傅说死后升天,跨身于二星之上。语出《庄子。大宗师》:「夫道,……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后以此比喻人死后升天,常用作挽辞。清。陆世廉《西台记》第四出:「早做了日星河岳,骑箕尾光生芒角,驭云烟气陵霜锷,炳丹青风清寒醥。」参见「傅说」条。
《漢語大詞典》:望梅
(1).词牌名。即《解连坏》,双调,一百零六字,仄韵。此调创自 柳永 ,以词有“信有早梅,偏占阳和,及时送香来,望明艳遥知非雪”句,故名“望梅”。后因 周邦彦 词有“好手能解连环”句,更名“解连环”。参阅《词谱》卷三四。
(2).犹言望梅止渴。 清 纳兰性德 《募建普同塔引》:“然而画饼奚裨,望梅曷补。”
《國語辭典》:望梅止渴  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
曹操率兵行军至途中,士兵乾渴难耐,曹操就骗士兵前有梅林,梅子又酸又甜,诱使士兵流出口水以解渴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后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警世通言。卷三四。王娇鸾百年长恨》:「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却那里得这银子来!只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也作「说梅止渴」、「望梅消渴」。
《漢語大詞典》:梅林止渴
犹言望梅止渴。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北周 庾信 《出自蓟北门行》:“梅林能止渴,复姓可防兵。”
《國語辭典》:止渴  拼音:zhǐ kě
消除口渴,解渴。如:「白开水最能止渴,含糖饮料则会让你愈喝愈渴。」《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术嫌饭粗,不能下咽,乃命庖人取蜜水止渴。」
分類:解渴
《漢語大詞典》:渴望梅
据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载, 魏 军口喝而艰于行走, 曹操 诡称前有梅林,士卒闻之,口齿生津,得以前行。后因以“渴望梅”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宋 辛弃疾 《沁园春·和吴子似县尉》词:“搔首踟躕,爱而不见,要得诗来渴望梅。”参见“ 望梅止渴 ”。
分類:行走曹操
《國語辭典》:望梅止渴  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
曹操率兵行军至途中,士兵乾渴难耐,曹操就骗士兵前有梅林,梅子又酸又甜,诱使士兵流出口水以解渴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后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警世通言。卷三四。王娇鸾百年长恨》:「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却那里得这银子来!只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也作「说梅止渴」、「望梅消渴」。
《國語辭典》:说梅止渴(說梅止渴)  拼音:shuō méi zhǐ kě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参见「望梅止渴」条。宋。李清照 打马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
《國語辭典》:燕说(燕說)  拼音:yān shuō
1.穿凿附会之说。参见「郢书燕说」条。唐。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以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谈经用燕说,束弃诸儒传。」
2.书名。清史官梦兰撰,一卷。列举北京一带方言,證以古训,其体裁略同恒言录。
分類:穿凿附会
《國語辭典》:郢书燕说(郢書燕說)  拼音:yǐng shū yān shuō
郢人在给燕相的信中误写「举烛」二字,而燕相则解释尚明、任贤之义。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比喻穿凿附会,扭曲原意。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泺阳消夏录四》:「是不必然,亦不必不然,郢书燕说,固未为无益。」也作「燕说」。
分類:曲解原意
《漢語大詞典》:燕郢
犹穿凿。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引:“三坟,太上之典也……其书竹简,其文科斗,其出丘墓,经而参之,史而伍之, 燕 郢 而説之,凡以强之於坟,亡弗协也。”参见“ 燕説 ”。
分類:穿凿
《國語辭典》:燕说(燕說)  拼音:yān shuō
1.穿凿附会之说。参见「郢书燕说」条。唐。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以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谈经用燕说,束弃诸儒传。」
2.书名。清史官梦兰撰,一卷。列举北京一带方言,證以古训,其体裁略同恒言录。
分類:穿凿附会
《國語辭典》:郢书燕说(郢書燕說)  拼音:yǐng shū yān shuō
郢人在给燕相的信中误写「举烛」二字,而燕相则解释尚明、任贤之义。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比喻穿凿附会,扭曲原意。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泺阳消夏录四》:「是不必然,亦不必不然,郢书燕说,固未为无益。」也作「燕说」。
分類:曲解原意
《漢語大詞典》:作霖
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孔 传:“霖,三日雨。霖以救旱。”原谓充作救旱之雨,后以指降甘霖或下雨。 唐 杜牧 《云》诗:“莫隐 高唐 去,枯苗待作霖。” 唐 卢殷 《欲销云》诗:“如逢作霖处,当为起氤氲。”
《國語辭典》:霖雨  拼音:lín yǔ
1.久下不停的雨。《庄子。大宗师》:「霖雨十日。」《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会霖雨积旬,馈运不给,高祖命旋师,太宗切谏乃止。」《三国演义》第九九回:「今又加以霖雨,山坡峻滑,众逼而不展,粮远而难继。」
2.时雨、甘雨,指及时解除旱象的雨水。《书经。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唐。房宽〈泰阶六符赋〉:「救旱则霖雨为先,济川则舟楫是利。」
3.比喻泽民济世、普施恩泽。如:「霖雨苍生」。宋。范仲淹 和太傅邓公归游武当寄诗:「此日神仙丁令鹤,几年霖雨武侯龙。」
《漢語大詞典》:龙额侯(龍頟侯)
亦作“ 龙额侯 ”。亦作“ 龙雒侯 ”。
1.侯名。 汉 韩说 、 韩增 曾封此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都尉 韩説 从大将军出 窳浑 ,至 匈奴 右贤王庭,为麾下搏战获王,以千三百户封 説 为龙頟侯。”汉书·佞幸传·韩嫣:“﹝ 韩嫣 ﹞子 增 封 龙頟侯 ,大司马车骑将军。” 颜师古 注:“雒字或作頟。”
2.泛指宠幸之臣。 唐 李颀 《别梁鍠》诗:“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
分類:宠幸
《漢語大詞典》:龙雒侯(龍雒侯)
见“ 龙頟侯 ”。
《漢語大詞典》:七十说(七十説)
(1).指 伊尹 说 汤 事。韩非子·难言:“上古有 汤 ,至圣也; 伊尹 ,至智也。夫至智説至圣,然且七十説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 汤 乃仅知其贤而用之。” 晋 葛洪 抱朴子·时难:“ 伊尹 干 汤 ,至於七十也。”
(2).指 孔子 游说诸侯各国事。文选·扬雄〈解嘲〉:“或七十説而不遇,或立谈而封侯。” 吕向 注:“ 孔子 歷説天下七十君竟不一遇。”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是以东西南北,七十説而不用,然后退而修王道,作春秋。” 唐 李白 《赠崔郎中宗之》诗:“ 仲尼 七十説,歷聘莫见收。”
《漢語大詞典》:曲蘖(麴蘖)
曲蘖:幼芽屈曲。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六·干支:“乙,言万物初生,曲蘖而未伸也。”
麴蘖同“ 麴糵 ”。
分類:幼芽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