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说辞(說辭)  拼音:shuō cí
1.言辞。《孟子。公孙丑》:「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
2.辩解的言辞。《列子。杨朱》:「且若以治国之能夸物,欲以说辞乱我之心,荣禄喜我之意,不亦鄙而可怜哉。」
《漢語大詞典》:说辞(説辭)
亦作“说词”。游说的话;劝说的话。列子·杨朱:“且若以治国之能夸物,欲以説辞乱我之心。”《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侍案金童下説词,拦腰抱住。”《三国演义》第三回:“某更进説词, 吕布 必反 丁原 ,来投主公矣。” 沙汀 《困兽记》十:“不知道是由于生理上的变化,或者丈夫的说辞发生了效验, 孟瑜 的态度的确开朗多了。”
分類:游说劝说
《国语辞典》:巧说(巧说)  拼音:qiǎo shuō
巧妙的说辞。《三国演义》第五二回:「孔明曰:『你用何法捉他?』道荣曰:『军师若肯放某回去,某自有巧说。』」
分类:巧妙说辞
《漢語大詞典》:善辩
善于说辞。例如:能言善辩。
分類:善辩说辞
《漢語大詞典》:诈说(詐説)
诈为说辞。韩非子·有度:“诈説逆法,倍主强諫,臣不谓忠。”
假称。《元典章·刑部十四·诈伪》:“不合虚对 张斌 诈説有皇帝圣旨,又有虎头金牌,前来 益都 做明廉暗察干军民公事。”
分類:假称说辞
《国语辞典》:舌弊耳聋(舌弊耳聋)  拼音:shé bì ěr lóng
形容辩论激烈,说辞纷繁。《战国策。秦策一》:「舌弊耳聋,不见成功。」
《国语辞典》:听不得一面之词(听不得一面之词)  拼音:tīng bù de yī miàn zhī cí
不能单听一方面的说辞,要总括全面的说法来判断。《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官人方才说『听不得一面之词』,我想人众则公,明日约同衙门几位朋友大家禀一声,必然听信。」
《国语辞典》:外交辞令(外交辞令)  拼音:wài jiāo cí lìng
国际外交场合常为顾及许多因素,陈述与事实未尽相合的敷衍应付的说辞。后来比喻表面上动听,实际上并不诚恳确实的言辞。如:「他说这种话只是种外交辞令,不可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