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语话(語話)
(1).谈话;说话。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共少府语话。”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溼,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2).话语;说话声。 五代 齐己 《寄孙闢呈郑谷郎中》诗:“雪长松檉格,茶添语话香。”《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只见人烟輳集,语话喧闐,甚是热闹。”
《漢語大詞典》:由言
说话。《诗·小雅·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陈奂 传疏:“此诗乃深戒 幽王 ,当慎用其言,不得易出诸口。”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八年:“以 太祖 之含弘,尚掩耳於 彭城 之戮;自斯以后,谁易由言!”
分類:说话传疏
《漢語大詞典》:说言(説言)
说话。《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兀自説言未了,只听得外面有人敲门道:‘开门则个!’”《水浒传》第六四回:“回头与众多良将道:‘将军英雄,名不虚传!’説言未了, 林冲 忿怒。”
游说之言。《商君书·靳令》:“则君务於説言,官乱於治邪。”
分類:游说说话
《漢語大詞典》:语论(語論)
说话;谈论。 宋 曾巩 《祭亡妻晁氏文》:“将逝之夕,逆知其论,语论自若,精神不衰。”《天雨花》第四回:“起身走到前堂去,儿媳相陪坐语论。”
分類:说话谈论
《漢語大詞典》:出辞(出辭)
(1).出外时辞行。 汉 班固 《白虎通·巡狩》:“孝子出辞反面,事死如事生。”
(2).吐辞;说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出辞成法,建画为律,修九章以富国,发六奇以制敌。”
《漢語大詞典》:口言
(1).说话。 汉 王充 论衡·自纪:“故口言以明志,言恐灭遗,故著之文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听小师父口言,不是这里本处人。”
(2).谓亲口誓言。白雪遗音·马头调·世界上之三:“莫非疑奴的恩情假,海誓山盟,自有神灵鉴,不睹口言。”
《漢語大詞典》:言话(言話)
说话;谈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天锡 见其风神清令,言话如流。” 唐 颜真卿 《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僕自停 裴 家月餘日,因与 裴儆 从长史言话。” 宋 苏轼 《归去来集字》诗之三:“言话审无倦,心怀良独安。”
分類:说话谈话
《漢語大詞典》:吐言
(1).说话。 汉 王充 论衡·问孔:“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
(2).指所说的话或所作文字。孔丛子·答问:“吾谓圣人之知,必见未形之前,功垂於身后;立教而戾夫弗犯,吐言而辩士不破也。” 清 黄鷟来 《述别叙怀送何黼侯之任阶州》诗之四:“赠我龙马篇,吐言如霓虹。” 章炳麟 《校文士》:“先 戴 句股割圜记,吐言成典,近古之所未有。”
《國語辭典》:白话(白話)  拼音:bái huà
1.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言,相对于文言文而言。《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往往一本书被翻译了出来,白话不像白话,文理不成文理。」
2.无关紧要的事。《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王三老正在门首,同几个老人家閒坐白话。」
3.没有根据的话。《红楼梦》第五七回:「你又说白话。苏州虽是原籍,因没了姑父姑母,无人照看才就来的。明年回去找谁?可见是扯谎。」
《國語辭典》:说白(說白)  拼音:shuō bái
戏曲、歌唱中的道白。如:「这出戏里的说白很生动。」
《國語辭典》:啭喉(囀喉)  拼音:zhuǎn hóu
善转折的喉音。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昭曰:『欲请表弟歌。』坐中又笑。及啭喉一发,乐人皆大惊,曰:『此必李八郎也。』」
《國語辭典》:动口(動口)  拼音:dòng kǒu
开口说话。如:「君子动口不动手。」
《漢語大詞典》:设言(設言)
(1).假设的话。韩非子·南面:“人臣为主设事,而恐其非也,则先出説设言曰:‘议是事者,妬事者也。’” 梁启雄 解:“假设的话。”诗·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 宋 朱熹 集传:“此皆设言,以见欲其死亡之甚也。”
(2).立言;说话。《淮南子·原道训》:“昔 舜 耕於 歷山 ,朞年而田者争处墝埆……当此之时,口不设言,手不指麾,执玄德於心,而化驰若神。” 南朝 梁 陶弘景 《〈登真隐诀〉序》:“真人立象垂训,本不为朦狡设言,故每标通衢而恒略曲径。” 宋 宋祁 《杨太尉墓志铭》:“ 庆历 二年, 契丹 閫,差人来请,设言造端,谋寒先盟。”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漢語大詞典》:说语(説語)
说话。红楼梦第七六回:“众人不禁伤感,--忙转身陪笑説语解释。”
令人喜悦之语,动听之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故议者,宜言;説者,説语;传者,转师;注者,主解。” 范文澜 注:“説,即悦懌之悦;悦语,谓悦懌之语。”
《漢語大詞典》:言调(言調)
言辞合适。《孔子家语·入官》:“言调説和,则民不变。” 王肃 注:“调,适也。言适於事,説和於民,则不变。”
指说话。 萧红 《生死场》四:“只留下妇人们在一起,她们言调更无边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