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误国(誤國)  拼音:wù guó
败坏国政。《新唐书。卷一八三。韩偓传》:「涣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用卿。」明。胡广《文天祥从容就义》:「权臣误国,用舍失宜。」
《漢語大詞典》:误恩(誤恩)
谓误施恩泽。多用作谦词。 宋 曾巩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然则推至公之谊,宜始於臣。惟特寝於误恩,可曲全於拙分。” 宋 王安石 《辞仆射表》:“伏望圣慈,俯照愚款,断从公论,追寝误恩。”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帝﹞又别赐钱五十万以遗其祖母。翼日,对宰相言及之,且曰:‘已与五十緡矣。’ 吕蒙正 曰:‘前所赐盖五百緡。’帝曰:‘此误也,然不可追。’…… 虚己 亦纯孝篤谨,家极贫。虽一时误恩,人以为殆天赐也。”
《國語辭典》:误人(誤人)  拼音:wù rén
贻害他人,使他人受害。如:「误人不浅」、「误人误己」。
《國語辭典》:误事(誤事)  拼音:wù shì
耽误事情。《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匡超人道:『大约是几多日子批出来方不误事?』」《红楼梦》第六六回:「既有正事,何必忙忙又来!千万别为我误事。」
《漢語大詞典》:误我(誤我)
讹误。我,用同“ 譌 ”。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原其推戈反噬,事由误我。”一本作“ 误譌 ”。
分類:讹误
《國語辭典》:谬误(謬誤)  拼音:miù wù
1.错误。《三国志。卷四一。蜀书。向朗传》:「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积聚篇卷,于时最多。」
2.语言运用或心理臆测的疏失。也作「悖误」。
《國語辭典》:诖误(詿誤)  拼音:guà wù
因受蒙蔽而犯了过失。汉。桓谭 上疏论谶记:「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焉可不抑远之哉?」也作「挂误」、「絓误」。
分類:贻误连累
《国语辞典》:误认(误认)  拼音:wù rèn
错认、误以为。《三国演义》第七回:「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靖康之乱,有宫中女婢逃出民间,见了小的每,误认做了柔福娘娘。」
分类:误认
《漢語大詞典》:误身(誤身)
贻误自身。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唐 刘长卿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诗:“棘寺初衔命,梅仙已误身。”
分類:贻误自身
《国语辞典》:自误(自误)  拼音:zì wù
因自己做错事而害了自己。《三国演义》第九回:「非司徒言,布几自误!」《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长兄年力鼎盛,万不可蹉跎自误。」
分类:自己错事
《漢語大詞典》:差误(差誤)
亦作“ 差悮 ”。 错误,差错。韩非子·制分:“是以赏罚扰乱,邦道差误,刑赏之不分白也。” 唐 韩愈 《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臣当修撰之时,史官 沈传师 等採事得於传闻,詮次不精,致有差误。”朱子语类卷九二:“ 政和 中编此书时,多非其人,所以差误如此。” 元 史樟 《庄周梦》第二折:“便诱的心猿顺,怎防着意马骄,奴不如金丹修炼,差悮在分毫。”
《漢語大詞典》:阙误(闕誤)
亦作“ 闕悮 ”。 错失,失误。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瑜 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闕误, 瑜 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謡曰:‘曲有误, 周郎 顾。’” 宋 欧阳修 《乞罢郭承祐知邢州》:“不得容庇不才因循,不切糺举,却致临事闕悮。”文献通考·经籍二十:“唯论次多闕误,而事迹粗存。”
分類:错失失误
《漢語大詞典》:疑误(疑誤)
亦作“ 疑悮 ”。
(1).迷惑贻误。东观汉记·尹敏传:“讖书非圣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别字,颇类世俗之辞,恐疑误后生。” 唐 陆龟蒙 《甫里先生传》:“先生恐疑悮后学,乃书摭而辨之。” 宋 洪迈 容斋随笔·浅妄书:“俗间所传浅妄之书,如所谓《云仙散録》《老杜事实》开元天宝遗事之属,皆絶可笑……此皆显显可言者,固鄙浅不足攻,然颇能疑误后生也。”
(2).误解。 唐 李商隐 《凉思》诗:“北斗兼春远, 南陵 寓使迟。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3).不清楚或失误之处。 宋 洪迈 容斋随笔·京师老吏:“翰苑有 孔目吏 ,每学士制草出,必据案细读,疑误輒告。”
《漢語大詞典》:误却(誤却)
耽误掉;失掉。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二折:“我则为他三封书把我这前程来误却。”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你为妾身误却了你的功名如何。”
分類:耽误失掉
《漢語大詞典》:误宠(誤寵)
误加宠信。新唐书·宦者传上·鱼朝恩:“ 朝恩 好引轻浮后生处门下,讲‘五经’大义,作文章,谓才兼文武,徼伺误宠。”
分類: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