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83,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87  88  89  90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钓语
软语
虚堂和尚语录
虚诳语
恶语
云门禅师语录
云门匡真禅师语录
无义语
拣语
圣语
著语
爱语
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
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
绮语
钓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林住持上堂,于学者垂示难问题,谓之索语索话,又曰钓语钓话,钓出学者之疑之义也。禅林宝训三曰:「万庵曰:古人上堂,先提大法纲要审问大众,学者出来请益,遂形问答。今人杜撰四句落韵诗呼作钓语:一人突出众前,高吟古诗一联,呼作骂阵,俗恶俗恶,可悲可痛。」
软语
【佛学大辞典】
(杂语)温言适人情之语也。涅槃经二十曰:「诸佛常软语,为众故说粗。粗语及软语,皆归第一义。是故我今者,归依于世尊。」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当清净口业,发言诚谛,调柔和美,离诸谄诳。如经所说,实语妙语,先意问讯,时语真语等,是名软语。
虚堂和尚语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卷,门人等编。编录临济宗扬岐派虚堂智愚之法语偈颂诗文者。前七卷,虚堂在世已被刊行,续集三卷,系妙源所辑集刊行者。
虚诳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恶业之一。以恶心故欺他人之言语也。俱舍论十六曰:「于所说义异想发言,及所诳者解所说义染心不误成虚诳语。若所诳者未解言义此言是何?是杂秽语。」
恶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恶之言语。行事钞中曰:「凡有所说,当说善语,不应恶语。」
【佛学次第统编】
恶语者,谓恶之言语。修行之人,凡有所说,当说善语,不应恶语。
云门禅师语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三卷。
云门匡真禅师语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云门禅师语录之具名。
无义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义者义利也,无益之语谓之无义语。晋华严经二十四曰:「无义语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说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所有言说不能明了。」
【佛学常见辞汇】
没有意义的言语。
拣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简择评论古则公案之言语也。五位显诀中所谓「逐位拣曰」、「别时拣曰」、「别拣曰」、「拣曰」等是也。
圣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A^ryabha%s!a,又曰圣言。即梵语所谓三尸克利德婆罗门之经语,为中天竺之正音。俱舍论十一曰:「一切天众皆作圣语,谓彼言词同中印度。」毗婆沙论七十九曰:「世尊有时为四天王,先以圣语说四圣谛。四天王中二能领解,二不领解。世尊怜悯饶益彼故,以南印度边国俗语(旧婆沙作毗陀罗语)说四圣谛。谓瑿泥、迷泥、蹋部达、喋部,二天王中一能领解,一不领解。世尊怜悯饶益彼故,复以一种篾戾车语(旧婆沙作弥离车语)说四圣谛。谓摩奢、睹奢、僧摄、摩萨缚怛毗剌迟,时四天王皆以领解。」然以圣语说四谛,为对于四天王之一时随说,非为佛之常语。佛以当时摩竭陀国之俗语为佛语,此语之经文,今不可得。南方阿利耶语之方言经文,传于锡兰岛,是即今之巴利语也。因而暹罗国之佛徒,指巴利之佛语,称为摩呼。而佛于诸律中呵责用圣语者。四分律五十二曰:「时有比丘,字勇猛,婆罗门出家。往世尊所,白世尊言:大德!此诸比丘,众姓出家,名字亦异。破佛经义,愿世尊,听我等以世间好言论修理佛经。佛言:汝等痴人,此乃是毁损,以外道言论而欲杂糅佛经。佛言:听随国俗言音所解,诵习佛经。」五分律二十六曰:「有婆罗门兄弟二人,诵阐陀Chandas鞞陀书。后于正法出家,闻诸比丘诵经不正,讥呵言:诸大德久出家而不知男女语一语多语,现在过去未来语,长短音轻重音,乃作如此诵读佛经。比丘闻羞耻。二比丘往至佛所,具以白佛。佛言:听随国音读诵,但不得违失佛意。不听以佛语作外书语,犯者偷兰遮。」十诵律三十八曰:「佛在舍卫国,有二婆罗门:一名瞿婆,二名夜婆,于佛法中得信出家。本诵外道四围陀书。出家己,以是音声诵佛经。时一人死,一人独在。所诵佛经忘不通利,更求伴不得,心愁不乐。是事白佛,佛言:从今以外书音声诵佛经者突吉罗。」
著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著于古则公案句下之短评也。
爱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摄法之一。(参见:四摄法)。无量寿经上曰:「和颜爱语。」
【佛学常见辞汇】
四摄法之一。(参见:四摄法)
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妙音品所说十六三昧之一。嘉祥法华义疏十二曰:「解一切语言三昧者,得此三昧解众生语而为说法。」
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妙音品曰:「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同药王品曰:「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陀罗尼者,总持不失之力用也。就体言则为三昧。就用言则为陀罗尼。
绮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含淫意不正之言词也。旧译绮语。新译杂秽语。十恶之一。后世骚人积习,多喜以美人香草寓言,凡涉于闺阁者,皆谓之绮语。云笈七签曰:「三者无色界天,其中人寿命亿劫岁,若人一生之中,不恶口两舌妄言绮语,当来过往得居此天。」大乘义章七曰:「邪言不正,其犹绮色,从喻立称,故名绮语。」俱舍论十六曰:「一切染心所发诸语,名杂秽语。」成实论曰:「语虽实语,以非时故,即名绮语。」
【佛学常见辞汇】
说无礼义不正经的话,是十恶之一。
【俗语佛源】
佛家所说「十恶」中,属于「口业」的有四种,「绮语」即其中之一。「绮」字的本义是平纹起花的丝织品,引申为华美、艳丽。凡一切邪僻不正或涉及男女私情的话,都称为绮语。如梁武帝《答菩提树颂手敕》:「但所言国美,皆非事实,不无绮语过也。」关于「绮语」的定义,各家所说各有侧重。或谓「染心所发诸语」(《俱舍论》),或谓「以非时(不合时宜)故」(《成实论》),或谓「邪言不正」(《大乘义章》卷七)等。主要是涉及艳情的花言巧语,如后世文人所做的艳词淫曲之类。例如: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近人为词,习绮语者,托言温、韦。」唐末五代的温庭筠和韦庄,是「词为艳科」的鼻祖。又如清·李渔《怜香伴·香咏》:「贫尼少时也学拈毫,摩顶以来,十年不作绮语了。」意思是说,出家人严守口戒,不再去作那些艳词淫曲了。(李明权)
【三藏法数】
绮即文饰也。谓绮饰言语,取悦于人,故名绮语。
【三藏法数】
绮语者,谓乖背真实,巧饰言辞,令人好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