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83,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83 84 85 86 下一页
大天五事妄语
大慧语录
下语
小妄语
小妄语戒
天语
五事妄语
依语五过
不妄语戒
不绮语
巴利语
心行处灭言语道断
四谛梵语
正语
佛类词典(续上)
赵州三转语大天五事妄语
大慧语录
下语
小妄语
小妄语戒
天语
五事妄语
依语五过
不妄语戒
不绮语
巴利语
心行处灭言语道断
四谛梵语
正语
赵州三转语
【佛学大辞典】
(名数)碧严九十六则曰:「赵州示众三转语。」会元四赵州章曰:「师上堂曰:金佛不渡炉,木佛不渡火,泥佛不渡水。」碧严评唱曰:「泥佛若渡水则烂却了也;金佛若渡炉中则镕却了也;木佛若渡火,便烧却了也。」
【佛学大辞典】
(公案)(参见:三转语)附录。
(名数)碧严九十六则曰:「赵州示众三转语。」会元四赵州章曰:「师上堂曰:金佛不渡炉,木佛不渡火,泥佛不渡水。」碧严评唱曰:「泥佛若渡水则烂却了也;金佛若渡炉中则镕却了也;木佛若渡火,便烧却了也。」
【佛学大辞典】
(公案)(参见:三转语)附录。
大天五事妄语
【佛学大辞典】
(故事)婆沙论九十九曰:「大天虽犯三逆罪,然善根未断,深生忧悔。闻沙门释氏有灭罪法,遂诣鸡园寺,于其门外闻一苾刍诵伽陀曰:若人造重罪,修善以灭除,彼能照世间,如月出云翳。彼闻已欢喜,往一苾刍所请出家。大天聪明,出家未久,便能诵持三藏说法,自称阿罗汉,上下归仰。后一夜起染心,梦失不净污衣,使弟子洗之。弟子曰:阿罗汉尽一切烦恼,何犹有斯事?大天曰:天魔所绕,阿罗汉亦不能免不净漏失。是第一恶见也。又彼欲使弟子欢喜,矫记别某为预流果,乃至某为阿罗汉果。弟子曰:我闻阿罗汉等有證智,如何我等都无知?大天曰:阿罗汉虽无染污无知,犹有不染污无知,故汝等不能自知。是第二恶见也。时弟子曰:曾闻圣者已离疑惑,如何我等于四谛实理犹怀疑惑?大天曰:阿罗汉烦恼障疑惑虽已断,犹有世间的疑惑。是第三恶见也。弟子曰:阿罗汉有圣慧眼,自知解脱,如何我等不自證知,而由师令知?大天曰:如舍利弗目连犹佛若末记,彼不自知,汝钝根何能自知?是第四恶见也。然彼大天虽造众恶,而未断尽善根,故后于中夜自悔责重罪,忧惶所迫,数数呼苦哉。弟子闻之怪而问师。大天曰:称苦者呼圣道也。是为第五恶见。大天遂造偈曰:「馀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然此五事必非恶见,分别之各有一理,如真谛三藏部执疏所解,三论玄义幽捡钞五卷五十八纸所引。巴利书Katha%vatthu%出于五事之原语可案考之)。
(故事)婆沙论九十九曰:「大天虽犯三逆罪,然善根未断,深生忧悔。闻沙门释氏有灭罪法,遂诣鸡园寺,于其门外闻一苾刍诵伽陀曰:若人造重罪,修善以灭除,彼能照世间,如月出云翳。彼闻已欢喜,往一苾刍所请出家。大天聪明,出家未久,便能诵持三藏说法,自称阿罗汉,上下归仰。后一夜起染心,梦失不净污衣,使弟子洗之。弟子曰:阿罗汉尽一切烦恼,何犹有斯事?大天曰:天魔所绕,阿罗汉亦不能免不净漏失。是第一恶见也。又彼欲使弟子欢喜,矫记别某为预流果,乃至某为阿罗汉果。弟子曰:我闻阿罗汉等有證智,如何我等都无知?大天曰:阿罗汉虽无染污无知,犹有不染污无知,故汝等不能自知。是第二恶见也。时弟子曰:曾闻圣者已离疑惑,如何我等于四谛实理犹怀疑惑?大天曰:阿罗汉烦恼障疑惑虽已断,犹有世间的疑惑。是第三恶见也。弟子曰:阿罗汉有圣慧眼,自知解脱,如何我等不自證知,而由师令知?大天曰:如舍利弗目连犹佛若末记,彼不自知,汝钝根何能自知?是第四恶见也。然彼大天虽造众恶,而未断尽善根,故后于中夜自悔责重罪,忧惶所迫,数数呼苦哉。弟子闻之怪而问师。大天曰:称苦者呼圣道也。是为第五恶见。大天遂造偈曰:「馀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然此五事必非恶见,分别之各有一理,如真谛三藏部执疏所解,三论玄义幽捡钞五卷五十八纸所引。巴利书Katha%vatthu%出于五事之原语可案考之)。
大慧语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具名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三十卷,宋蕴闻集。
(书名)具名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三十卷,宋蕴闻集。
下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师家下教训学人之语也。又谓呈露自己之见解,著于公案本则或颂下之语也。
(术语)师家下教训学人之语也。又谓呈露自己之见解,著于公案本则或颂下之语也。
小妄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妄语有小大之别。(参见:妄语)
(术语)妄语有小大之别。(参见:妄语)
小妄语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妄语戒有二,大妄语戒是四波罗夷罪之第四,小妄语戒是九十堕罪之第一。(参见:妄语戒)
(术语)妄语戒有二,大妄语戒是四波罗夷罪之第四,小妄语戒是九十堕罪之第一。(参见:妄语戒)
天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婆罗门自以梵语称为天语,谓梵天之语也。释迦方志上曰:「五天竺诸婆罗门,书为天书,语为天语。」戒本疏一上曰:「天地初辟,未有人物。色有梵王,降生此土。仍传本习书语于人,是则天语天书。」
(术语)婆罗门自以梵语称为天语,谓梵天之语也。释迦方志上曰:「五天竺诸婆罗门,书为天书,语为天语。」戒本疏一上曰:「天地初辟,未有人物。色有梵王,降生此土。仍传本习书语于人,是则天语天书。」
五事妄语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大天)
(杂语)(参见:大天)
大天
【佛学大辞典】
(人名)摩诃提婆Maha%deva,译曰大天,比丘名。出于佛灭后百年,于大众部中出家,小乘部中初创异见,更称为大众部。先是虽有上座大众二部之名,但结集之场处不同,其宗义实为一昧,至此而上座大众初生宗义上之区别也。时国王阿输迦党于大天,欲悉杀上座部之圣僧,故彼等去而往迦湿弥罗国云。西域记三曰:「摩竭陀国无忧王,以如来涅槃之后,第一百年命世君临,威被殊俗,深信三宝,爱育四生。时有五百罗汉僧,五百凡夫僧,王所敬仰供养无差。有凡夫僧摩诃提婆,唐言大天,阔达多智,幽求名实。潭思作论,理违圣教。凡有闻知,群从异议。无忧王不识凡圣,同情所好,党授所亲。召集僧德赴殑伽河欲沈深流,总从诛戮。时诸罗汉既逼命难,咸运神通,凌虚履空。来至此国,山栖谷隐。」宗轮论述记曰:「昔末土罗国,有一商主,少聘妻室,生一男子,颜容端正,字曰大天。」
(人名)摩诃提婆Maha%deva,译曰大天,比丘名。出于佛灭后百年,于大众部中出家,小乘部中初创异见,更称为大众部。先是虽有上座大众二部之名,但结集之场处不同,其宗义实为一昧,至此而上座大众初生宗义上之区别也。时国王阿输迦党于大天,欲悉杀上座部之圣僧,故彼等去而往迦湿弥罗国云。西域记三曰:「摩竭陀国无忧王,以如来涅槃之后,第一百年命世君临,威被殊俗,深信三宝,爱育四生。时有五百罗汉僧,五百凡夫僧,王所敬仰供养无差。有凡夫僧摩诃提婆,唐言大天,阔达多智,幽求名实。潭思作论,理违圣教。凡有闻知,群从异议。无忧王不识凡圣,同情所好,党授所亲。召集僧德赴殑伽河欲沈深流,总从诛戮。时诸罗汉既逼命难,咸运神通,凌虚履空。来至此国,山栖谷隐。」宗轮论述记曰:「昔末土罗国,有一商主,少聘妻室,生一男子,颜容端正,字曰大天。」
依语五过
【佛学大辞典】
(名数)对于正教不得正解,则生五过:一不正信,二退勇猛,三诳人,四谤法,五轻圣法。见成实论,归敬仪通真记中。
(名数)对于正教不得正解,则生五过:一不正信,二退勇猛,三诳人,四谤法,五轻圣法。见成实论,归敬仪通真记中。
不妄语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在家出家小乘大乘一切戒中皆制之。禁止一切虚妄不实之言也。
【三藏法数】
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
【三藏法数】
不妄语戒者,谓言当诚实,不应虚妄诳他也。经云:应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是波罗夷罪。
【三藏法数】
谓言说诚实,不以虚言诳他,是名不妄语戒。
(术语)在家出家小乘大乘一切戒中皆制之。禁止一切虚妄不实之言也。
【三藏法数】
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
【三藏法数】
不妄语戒者,谓言当诚实,不应虚妄诳他也。经云:应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是波罗夷罪。
【三藏法数】
谓言说诚实,不以虚言诳他,是名不妄语戒。
不绮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善之一。不作污杂之语,巧佞之辩也。
【三藏法数】
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术语)十善之一。不作污杂之语,巧佞之辩也。
【三藏法数】
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巴利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Pa%li^,南方佛教之圣典语,为古南天竺之一地方语。与北方佛教圣典语之梵语相比较,音调变化少,文法亦简易。不如彼之繁杂,极富通俗之语。后入锡崙而行,现今存在之小乘经原本,大抵以此语记之。南方佛教徒,以巴利语为古摩迦陀语。
(术语)Pa%li^,南方佛教之圣典语,为古南天竺之一地方语。与北方佛教圣典语之梵语相比较,音调变化少,文法亦简易。不如彼之繁杂,极富通俗之语。后入锡崙而行,现今存在之小乘经原本,大抵以此语记之。南方佛教徒,以巴利语为古摩迦陀语。
心行处灭言语道断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又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参见:言语道断)
(杂语)又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参见:言语道断)
四谛梵语
【佛学大辞典】
(杂语)贤慧经十二曰:「豆祛,三牟提耶,尼楼陀,末迦(晋言苦习灭道)。」(宋元明三本俱习字作集梵音出本项)。毗沙论出毗陀语Veda及弥离车语Mleccha之四谛。(参见:圣语)
(杂语)贤慧经十二曰:「豆祛,三牟提耶,尼楼陀,末迦(晋言苦习灭道)。」(宋元明三本俱习字作集梵音出本项)。毗沙论出毗陀语Veda及弥离车语Mleccha之四谛。(参见:圣语)
正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八正道之一。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也。
【佛学常见辞汇】
正确的言语,亦即对人常说真诚和善的话,是八正道之一。
【三藏法数】
谓人以无漏智慧,常摄口业,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是为正语。
(术语)八正道之一。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也。
【佛学常见辞汇】
正确的言语,亦即对人常说真诚和善的话,是八正道之一。
【三藏法数】
谓人以无漏智慧,常摄口业,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是为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