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印度尼西亚语(印度尼西亚语)  拼音:yìn dù ní xī yà yǔ
以马来语为基础所形成的语言,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文字采用拉丁字母,使用人数约一亿人,主要通行于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地区。
《国语辞典》:突厥语族(突厥语族)  拼音:tú jué yǔ zú
为阿尔泰语系的语族之一。由关系密切的几种语言组成。其范围西起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东至中亚、西伯利亚,分布虽极分散,但因其结构一致,故歧异很小。此语族语言的特点是:语法形态变化以黏著法为主,词性少,多利用附加的字尾来变化字义、元音的和谐性等。其文字系统较复杂,主要仍用阿拉伯字母。
《国语辞典》:佤语(佤语)  拼音:wǎ yǔ
佤人使用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分布在云南和缅甸。基本语序为主语、谓语、宾语。人称代名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的区分。大部分的语词由单音节的语根构成。
《国语辞典》:徭语(徭语)  拼音:yáo yǔ
徭人所用的各种语言。狭义的徭语指汉藏语系苗徭语族的徭语支,为自称「勉」的徭人使用。广义的徭语除勉人的语言外,还包括自称「布帑」的徭人所操属于苗语支的语言,以及自称「拉珈」的徭人所用属于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语言。
《国语辞典》:和阗语(和阗语)  拼音:hé tián yǔ
古和阗国人所操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二十世纪初在中亚发现相关文献、残卷后,经欧洲学者考證,才略知其梗概。
《国语辞典》:拉丁语(拉丁语)  拼音:lā dīng yǔ
印欧语系罗马语族的一种语言。本为台伯河下游小部落所用,后成为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官话,遍传全国。其动词变化复杂,名词、形容词有六个格。后因帝国崩溃,各区语言发展逐渐分歧,形成义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罗马尼亚等地方语言。文字采用拉丁字母。
《国语辞典》:普米语(普米语)  拼音:pǔ mǐ yǔ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共通语言。通行于云南省兰坪、宁蒗、维西、丽江等县。方言差别较大,复辅音和复元音较多,部分地区元音分松紧。句子成分的基本次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形容词在被修饰词之后,动词的人称、时、趋向等语法范畴用前加成分表示,一部分表示趋向的前加成分兼表时间。
《漢語大詞典》:仡佬语(仡佬語)
属汉藏语系,语族尚未确定。 仡佬族 两万多人口中会说仡佬语的只有六千多人。因人口少而居住分散,各地仡佬语差别很大。无文字。